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

日期: 2013/9/17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新疆阿克苏市幼儿园 穆荣华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指幼儿教师针对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其所在的幼儿园内部为幼儿设置出一定的教育环境即区域,在区域里根据教育和学习内容的需要,提供富有层次和深度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通过相应的活动进行学习,进而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十分重大,其主要作用有:第一,区域活动为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这些活动既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接触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度,又能让幼儿之间有更多的彼此交流、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幼儿体验到成功和愉快,有利于培养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精神,更能使幼儿从小便容易融入集体生活。第二,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非常丰富的学习经验。区域活动的内容都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幼儿的需求所设立,因此,这些活动非常容易被幼儿接受,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也特别容易被幼儿同化,并且幼儿还可以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自我发现。从而使幼儿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因此,可以说,区域活动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2.1教师的“示范式”指导策略
   教师的“示范式”指导策略就是指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活动材料,活动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也相同,但是,不与幼儿发生直接的语言交流,也不直接参与幼儿的活动,而是默默地,“精神投入”地与幼儿一起利用区域中的材料进行“自由”活动。而教师的“第三只眼睛”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以及活动情况,便于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等形式,对幼儿的活动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对遇到困难的幼儿进行暗示性地指导。
   比如,笔者在带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想让幼儿通过一些材料,对物体的浮沉有一个认识,便为幼儿准备了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等物品,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笔者便和幼儿一起进行活动,首先笔者将木块放入水里,观察一下后自语:“木块放在水里,是浮在水面上的”。之后,笔者再用手指将木块深深地按入水底,停一会儿,再将手轻轻地放开,木块从水里自动升上来,笔者故作惊讶、生气状,“呀!我就不信你还上来!哼!”然后,再用手将将木块深深地按入水底,停一会儿,再将手轻轻地放开,木块从水里自动升上来。如此往复几次,幼儿便也学着做,他们还很欢喜地主动和笔者交流“老师,我的木块也是漂在水面上的。”“老师,我的木块也浮着”。笔者,装着没听见,仍然“投入”地进行,然后做恍然大悟状,“啊,木块放在水里,一定会浮在水面上。”接着把木块放在一边,再按上面的方式将铁钉放进水里,同样用类似的办法和语言。
   2.2教师的“参与式”指导策略
   教师的“参与式”指导策略就是指在区域活动时,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自选活动过程,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由儿童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
   比如,笔者在带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有的幼儿在玩儿“打电话”游戏,笔者便深入其中,发现幼儿在模仿成人的对话,“喂,你好。”“你好。”“我是哪位?”“我是玲玲。”发现这一情况后,笔者便参与其中,“喂,你好,我是某老师,你是加贝吗?”“老师好,我是加贝”,这里,老师教孩子学会用敬语,可以提醒他们与老师或是长辈打招呼可以用“您”,如果是小班的幼儿,孩子一时不能掌握也不要紧。然后笔者便建议幼儿换一种游戏方式:一名拿话筒的幼儿说出动物名字,另一名拿听筒的幼儿模仿动物叫声,然后两个人一起到图片材料里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或换成老师学动物叫,两个幼儿在另一侧听,然后他们两个去找相应的动物图片。或换一个幼儿模仿动物叫,老师和另一个幼儿听声音再找图片。这样一来,孩子便明白了,“打电话”游戏还可以有更多的玩儿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敬语,还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意识。
   2.3教师的“启发式”指导策略
   教师的“启发式”指导策略就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活动,然后让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遇到困难时,不是直接给出解决的方案,而是通过启发,使幼儿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比如,在区域活动时,笔者给幼儿提供了一只手电筒的部件以及另一只完整的、好用的手电筒。让幼儿通过观察完整的手电筒的装法,将部件组装起来使之成为一只完整的手电筒。 这个活动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幼儿有的不能掌握,便会向老师求救。仅举一例,笔者发现一个幼儿把手电筒装好了,但是却因为电池装反了怎么都不亮。笔者便将自己准备的另一只完整的手电筒一点点拆开,并且按顺序放地上,然后提醒幼儿好好观察这些零件的位置。结果,幼儿突然眼睛一亮,欣喜地叫起来:“老师,我知道了!”他迅速将两节电池进行了正确地安36装,再打开关,手电筒亮了。“我成功喽!”他开心地又跳又叫。笔者问他怎么知道答案的?他说:“我的电池没排队。”幼儿虽小,潜力无穷,笔者都不能不惊叹他们的观察力竟然如此敏锐。
   3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起到示范、启发、指导作用,切忌教师直接给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直接代劳。也不能任放任自流,更不能让幼儿只有玩儿没有收获,或是收获太少。一定要抓住时机,抓住关键点,进行适时的、适当的指导。只要在活动区域里,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指导,就一定能够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许艳明.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J].成才之路,2012(24).
   [2]陈思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1(10).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教育教学实例,给出了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式”指导策略、“参与式”指导策略以及“启发式”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策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