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多元智能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有效融合的研究

多元智能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有效融合的研究

日期: 2019/7/17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河源市源城区机关第三幼儿园 孙红莲

【摘要】多元智能主题课程注重的是让教师支持、帮助、引导孩子在自然成长过程中习得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从而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是孩子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 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
   【关键词】 区域活动、多元智能主题、融合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其中孩子学习活动的形式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理念。多元智能主题课程注重的是让教师支持、帮助、引导孩子在自然成长过程中习得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从而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是孩子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起点。教育的目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而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学习形式,而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区域游戏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 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 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为此,在幼儿园里如何将多元智能主题课程与区域游戏活动有效融合呢?
   一、根据多元智能主题活动形式调整各区域的摆放、设置、添加,丰富各区材料内容。
   在幼儿园活动实践中,深入各班活动区,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调整摆放,科学设区;如:在我园6个班小规模的班级中,其中小一、中一班活动室场地比较小,因此把建构区、表演区设立在走廊,生活区适当时候在生活体验馆开展;而摆放区域也遵循了动静分开的原则,把阅读区、益智区放在一起、表演区、建构区放在一起;除了生活区是固定以外,其他区域都可以随时变更,充分利用空间。同时根据多元智能主题的需要,增添生活区、科学区、优化表演区。再者,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 , 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 区角空间的设置应当有适当的分隔,避免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情绪。
   二、把多元智能主题延伸到各区域,进行融合探究
   多元智能主题课程,它有三大主轴,分别是:萌芽:绘本故事;统整学习多元智能;深入生活:家庭活动;其中多元智能发展涉及了孩子的逻辑数学发展、语言智能发展、肢体动作发展、音乐智能发展、人机智能发展、自然观察智能发展等等,五大领域的范畴都包含在里面。这些都需要孩子们通过各区域自主游戏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可以把所有内容都进行延伸,与区域活动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比如:
   (一)多元智能主题里的绘本故事立体化,搬到舞台,让孩子深入角色,尽情演绎。
   1.目前创意阅读绘本故事对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非常的受欢迎,因为它里面蕴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除了培养孩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有德育教育、创作思维、交往能力的提高等等,但是幼儿园却欠缺对孩子表现力表演能力的培养。中央戏剧学院陆海波教授曾经参加中外交换学者项目提到过,他说中国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和国外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可是一到了舞台上区别就大了,外国的孩子肢体语言非常丰富,特别的生动、灵活、自由、放松,成绩也很优秀。而国内的孩子却表现得很拘谨。因此文化环境和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戏剧它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个有效手段。
   2.因此,把绘本故事的内容融入到角色表演区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孩子能够丰富表演角色,可以创设有趣的角色区,,为表演区搭建小舞台,提供服装、帽子、器械、音乐等角色道具,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都能尝试到小舞台表演,可以使用计划安排这个策略,这样就能让每位孩子都参与其中。小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能在舞台上大胆表达,需要老师们陪同,引导表演,为鼓励小班孩子们能够自信的站在舞台上,老师特意为观看的小观众准备鼓励的摇铃、铃鼓道具,以鼓励表演的孩子。而中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已经能够自己自编自演。老师只需要给孩子多提供丰富的服装道具就可以。这样下来,经过一个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已经能够完全把创意阅读里面的绘本故事与角色区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最终让孩子在舞台上自信快乐的表演。
   (二)多元智能主题内容进行生活化,设立生活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故事来源于生活,每一个主题故事都源自于生活,抓住这一特点,把主题内容与生活区进行融合,比如:绘本故事主题《奶奶的神奇王国》,因为孩子挑吃,生病了,但是奶奶很厉害,会制作很多美食,通过主题的延伸,培养孩子们不挑吃的好习惯,让孩子们亲手制作美食,制定生活区美食计划:水果沙拉、三色肉丁、榨果汁、做蛋糕等等。这样一来除了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还能在故事中理解挑吃带来的坏处,领悟到什么都需要吃,身体才健康,营养才均衡。也感受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还把主题故事延伸到家庭,让家长与孩子亲子阅读,与爸爸妈妈创意制作图书等等。让故事深入家庭,深入生活。
   (三)总的来说,把多元智能主题内容区域化,让孩子在多元的区域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多元智能的主题内容可以一一对应在区域活动中体现,语言智能--阅读区;逻辑数学智能--益智区、科学区;音乐智能--表演区;视觉空间智能--美工区;肢体动觉智能--角色区;自然观察智能--自然区、科学区等等。注重对每一区域的材料投放、个别指导、区域观察;在活动中,淡化教师的教;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探索,老师将活动指导性的要求隐含在区角环境创设与材料的投放中,隐含在幼儿与同伴相互协商合作中;隐含在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实践中;避免老师在活动中的教,将教学与区域活动自然有效融合。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在科学区中,如何通过管子把电筒的光传到星星那里去,老师准备了手电筒、管子、星星,在这一套材料当中本身已经具备了给孩子自主探索和操作的特点,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实践找到答案,不需要老师过多教。从而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师通过个别教育、案列分析、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反思优化指导模式,从而寻找最适合的方法,辅导孩子进区,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区域自主游戏活动中,老师的组织和指导能力直接影响了进区的效果;首先要制定进区的常规和计划;每一个区都有规则,幼儿必须遵守,每一次活动计划,老师们都会在晨谈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己想好,今天该去哪里?做什么?怎们做?让孩子们养成做事情要有计划进行。在进区的过程中:
   (一)老师不作直接指导。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自己先要想一想之外,还可以找同伴,最后还是解决不了,再找老师,这时候老师介入也不会直接帮忙或者告诉答案,而是通过材料的提供,引发孩子深一步思考该怎么做。从而达到孩子学会思考的能力。
   (二)做好记录。进区时老师进行拍照记录、笔记观察记录的方式,调整每一次进区的情况,发现情况。我每次去到小二班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孩子很喜欢在娃娃家里抱着一个娃娃,帮它打针,这样的话其他区域她就去的比较少,这时候我们就要采取措施,帮助引导该幼儿发现其他区域带来的乐趣,比如同伴的分享成果,材料投放的吸引力等等,让孩子进区均衡得到全面发展。
   (三)总结经验。教研活动时进行反思讨论,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大家一起出谋献策,找出最合适的方法。
   因此,多元智能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的有效融合,可以发挥老师们在主题延伸区域内容上的创新,大大体现教师主题结合区域活动的创新方法的提高。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喜欢探究、创新能力有提高、学会互帮互助、交往能力。这种多元智能主题与区域活动相融合的模式给了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真真正正地在轻松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波.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4,01-0038-02.
   [2]吴坚丽.浅谈区域活动前的有效准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122-0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