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设计

浅谈《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设计

日期: 2013/8/6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云南楚雄民族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张斌

摘要:目前,在中职教育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性操作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本文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中职实践性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校内实践性教学的平台建设和师资建议,介绍了校内实践性教学的多种形式。
   关键词: 基础会计 实践性教学 形式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课程理论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不仅要求学生要学到扎实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会计的实践性操作技能,掌握记帐的基本流程。对于刚入职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应该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实践性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重点偏重于培养个别学生参加各级的技能比赛,通过学生的比赛成绩为学校获取荣誉,因此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偏重于对个别学生的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形式单一,效果欠佳。中职实践性教学设计的主旨目标应该是:立足中职教育的社会背景,按照“针对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的新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体系框架,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力度,依托高水平实验室和“双师型”师资,全部教学活动贯穿“授之以渔”的教学思路,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经验知识的归纳提升和的综合运用,不断努力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意识。
   实践性教学课程原则上应该具有创新性、连续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首先,课程配套的习题,是针对教材上众多知识点的逐一巩固复习,能及时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但学生应能更多更快地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而是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生成并不断拓展对原有知识和技能再加工、再创造的能力;其次,实践性教学应具有连续性,中职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育活动与定期检测检查;再次,实践性教学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管理技能和应变能力,通过企业真实场景和运营数据的模拟,学生虚拟角色扮演,使学生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当中,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先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应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将相关课程有机地加以整合,对原有教学内容大胆取舍,突出知识能力的系统传授和综合运用,做到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二、实践性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师资建设
   《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会计操作环境,使学生通过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的实施,真切感受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较快进入“实战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室可承担的教学工作有: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模拟操作竞赛、技能培训、珠算竞赛和各种会计知识讲座与比赛等。
   同时,教师应加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尽可能到企业现场实习,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中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
   1、通过单元任务练习
   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各个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践教学形式,以达到巩固单元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可随堂进行,也可课下进行;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还要设计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单元练习后可配套进行单元考核,以实现分阶段考核。《基础会计》课程的单元练习是对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和帐务处理程序的运用。
   2、通过教师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会计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软件演示教学等,以期达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的互补。这种形象教学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减轻单一方式对学生造成的课堂疲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全真模拟操作实习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在分项技能掌握以后,应进行综合技能的培养。《基础会计》课程的校内综合模拟实习,通常以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前期相关资料为基础,让学生以一个会计人员身份,从会计实务出发,完整地完成从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到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账务处理程序。整套程序和内容做下来,学生能够熟练规范地处理一个中等企业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全部帐务。校内模拟实习一般为期一周,实行“单独考核,单独评定成绩,单独计算学分”的考核方法。
   4、通过操作竞赛
   当《会计基础》课程内容学习完毕后,就可以组织模拟操作竞赛。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不仅能考察参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还能考察他们的现场应变能力,也就是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的灵活性。竞赛既是一次考核方式,同时也是一个质量评价的过程,能评价校内实践性教学的成效,以期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以上是可在校内完成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突出加强手工模拟操作训练,另有一些在校外完成的实训项目,如实习基地实习、社会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会计基础》课程校内实践性教学应与校外实践性教学相辅相成,并和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尚林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上海金融学院 精品课程之《会计基础》 职教论坛
   3、钱金云 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总结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4、吴健 面对WTO会计教育质量如何提高 中国财经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