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工艺》课程设计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工艺作为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应立足于面向生产,强化与电子产品主要生产工序相关的操作、工艺技术、质量监控和管理以及质量问题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但学生对电子工艺知识掌握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课程设计中缺乏职业针对性,对学生应具备的实操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不够重视。针对次情况,笔者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工艺》课程设计。
一、关于《电子工艺》课程概述
本门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贯穿在整个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电子工艺。通过本课程来提高学生对产品生产工序相关的操作、工艺技术、质量监控与管理以及质量问题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一)电子工艺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制作出电子产品要严格按照各项工艺标准。教学须紧密结合电子行业与产业的实际需求,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主要培养掌握电子产品工艺分析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具有电子设备制造、调试、安装、维护维修及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电子骨干课程。
(二)电子工艺的教学现状。
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岗位能力要求更新快,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在电子工艺方面的培养普遍存在与企业生产和具体实践脱轨的现象。长期以来在《电子工艺》的教学设计课教学中存在与职业能力实际相脱节、缺乏训练载体、缺乏社会能力的培养、没有过程性评价与反馈。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工艺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中系统化的电子工艺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子工艺》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以工艺练习为主的课程,属实践课范畴。实践课学习是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能力目标。
职业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上岗能力,更应是适应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的能力。课程依据在专业中的性质和定位,紧密围绕实际综合性的项目为载体,按照职业能力所包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
(1)社会能力:具有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和交往协助;(2)专业能力:具有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3)方法能力:具有学习计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以《电子产品装配与工艺分析实录》为导向,教学内容的设计突破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束缚,设置了四大学习情境,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效果。具体教学内容实施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 学习情境 对应职业能力
1 情景1 熟悉生产工艺文件的识读与编制 基础学习:以企业参观为设计案例,从了解电子工艺技术人员的工作范围、生产过程中常用技术文件、熟悉电子行业职业素养及6S安全生产到电子整机装配流水线和工艺流程。
2 情景2 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以趣味电路制作为载体) 识别检测:以趣味电路为设计案例,从掌握元器件的识别与帅选、使用万用表测试元器件方法、手工焊接与拆焊到领料与发料要求与流程。
3 情景3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与调试(以收音机的总装与调试为载体) 组装练习:以收音机的总装与调试为设计案例,从熟练使用常用总装工具与设备、元器件的引脚成型、手工插件与SMT装配、修板与检测组装、静动态及整机调试到产品检验与包装。
4 情景4 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企业实习) 检验管理:以组织企业实习为设计案例,从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标准、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到3C认证的流程与要求。
这四大学习情境,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从理论到实操再到企业实习地进行。每个学习情境都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行业规范贯穿在学习全过程。随着循序渐进,由入浅深的系统化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逐渐形成乐学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接受能力不同,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按照接受任务(资讯)→创意设计(计划和决策)→设计制作(项目实施)→审查定稿(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岗位要求对接,使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五)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那么课程的开核必须配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进行项目实施过程考核包含: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期中考核及期末综合考核为教师进行知识点考核。
表2 评价表
测试
成绩
(%) 学习过程成绩比例(%) 期末
考试
成绩
(%)
工单
成果 互助
能力 学习
行为 自我
评价 出勤
100 30 10 10 5 5 40
四、结语
《电子工艺》课程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将复杂、分散的知识点和技能隐含在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通过“任务驱动”结合一定的教学步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应用学习资源以及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助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切实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3]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上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摘要]本文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开发思路出发,针对作者所在学校电子专业的电子工艺课程确定了一个学习领域,并对其开展了学习情节设计及课程总体构建。
[关键词]工作过程;电子工艺;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