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国际化都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

国际化都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

日期: 2012/3/3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曙刚

收稿日期 : 2007 —05 —14

作者简介 : 刘曙刚 (1953 —) , 男 , 上海理工大学城建学院总支书记。

郝  岩 ,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国际化都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

刘曙刚1  郝  岩2

(1. 上海理工大学城建学院 , 上海 200093 ; 2.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上海 200093)

〔摘  要〕  近年来 , 上海的知识服务业迅猛发展 , 已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 , 知识服

务业的发展将推动中心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 并对区域经济产生更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本文

通过东京与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的比较 , 为上海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知识服务业 ; 上海 ; 东京

〔Abstract〕F290  Knowledge service , developing rapidly in Shanghai recently , plays an important in social e2

conomy.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ervice will assure and adv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its economy , 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s. This paper , comparing knowledge service of Tokyo and Shang2

hai , provides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knowledge service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Key words〕A  knowledge service ; Shanghai ; Tokyo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821 (2007) 09 - 0220 - 02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 对区域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强。东京不仅是东京大都市圈的

核心城市 , 它也是日本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 , 一直左右着

世界的金融、证券和外汇市场。对于正处在快速前进当中

的 , 同样定位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来说 , 其经济与社会发

展可以为上海以及长三角的发展提供很多借鉴。经验表明 ,

所有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形成过程中 , 知识服务业都是大放

光彩的 , 上海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本文将通过东京与上

海知识服务业发展的比较 , 为上海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

有益的参考。

1  上海市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11  知识服务业( KIBS) 的定义

  知识服务业 (knowledge2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 KIBS)

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 , 是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

产业 , 它包括传统的教育、医疗、出版和影视以及近代的

研究与发展、软件、设计、咨询等。区别于传统服务业与

其他服务业 , 知识服务业其“知识要素”是该产业的主导

要素。目前 , 我国对于目前的知识服务业还没有一个完整

的界定 , 根据欧盟的统计类别 , 将 KIBS 分为七大类 : ①信

息服务业 ; ②研发服务业 ; ③法律服务业 ; ④金融服务业 ;

⑤市场服务业 ; ⑥工程性服务业 ; ⑦管理咨询业。

112  上海市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关于上海市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 市政府《上海发展现

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和市政协《融入长三角发展上海现代

服务业的若干建议》及有关专项研究中 , 已作出了比较充

分的阐述和论证 , 择其要者简述为 : 达人均8 000美元而进

入后工业阶段的上海 , 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

面对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背景 , 知识服务业已

成为新生长点。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作出的《上海知

识产业发展前景预测》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 , 以知识为主

导要素的上海知识服务业 2001 年的增加值已达 618 亿元 ,

占全市 GDP 比重 12148 % , 仅次于金融业 13 %的比重 , 实

际上已成为除金融、信息、商贸、汽车、成套设备和房地

产业以外的上海市“第七大支柱产业”。上海市咨询业协会

有关上海知识服务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 , 2004 年上海的

知识服务业的增加值已达约 900 亿 , 占上海 GDP 的 12 %;

在第三产业中 , 知识服务业占 25 %。

2  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与东京的比较

东京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 , 其发展对

于上海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由于数据获取的难度较

大 , 我们主要是先取几个指标与东京 90 年代末的水平进行

对比。

211  发展动力的比较

东京的知识型服务业的聚集来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

东京集中了大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 , 拥有大量的

跨国企业总部 , 旺盛的厂商需求使得东京的知识型服务业

得以充分的发展。总部积聚所产生的中产阶级的消费活动

及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 , 为城市

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烈的需求。

与之相比 , 东京的发展轨迹正是上海目前正在前进的

道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作出的《上海知识产业发展

前景预测》研究证明 , 需求正是推动上海知识服务业发展

的原动力。统计显示 , 1998 - 2002 年 , 上海居民享受的各

类服务产品增加了 2168 倍。企业的需求更是“动力”的中

坚部分 , 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使企业必须借助‘外脑’来运

作。法律、会计等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 设计、信息服务业

这些高附加值、高智力投入、低有形资产投入的产业对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

—022—

现代情报

2007 年 9 月 第 9 期

September12007 No. 9











212  分行业的比较

21211  信息服务业

进入 21 世纪 , 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体系的组成

部分 , 必将以其更加强劲的发展态势 , 迅猛而来。信息化

的本质就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上的

应用。事实证明 , 成熟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是成熟的市场

经济的根本条件和表现之一。

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业在 21 世纪末就已从信息产业中

脱颖而出 , 1998 年后其增长速度超过硬件及软件业的发

展。日本仅在 1984 - 1994 年的 10 年时间里 , 信息服务业的

年销售额就增长了 8 倍 , 即平均每年增长 24 % , 势头异常

迅猛 , 东京的信息服务业则更是如此。东京市从全日本积

聚了大量的优秀的各类服务业人才 , 其中信息服务业、调

查广告业人员总量占到全日本的 49 % , 对就业贡献显著。

软件业和信息服务提供业的企业有超过 50 %积聚在东京

都。从国外信息化进程的成功经验看 , 往往是三分信息技

术 , 七分信息设备 , 十二分的信息资源。日本及东京市政

府正是把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点放在软件产业和数据库服

务业上 , 如支持著名的大型软件项目 TRON 和 SIGMA 的建

设 , 同时 , 完善法律法规 , 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发展 , 重视

对企业的信息服务 , 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 , 正是这一

系列的政府行为促动了日本及东京信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

上海 2001 年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信息化建设

的决定》, 将信息服务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经过几年的发

展 , 上海信息服务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近

几年 , 上海服务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 近年来增加值一直

占信息产业增加值的 35 %以上 , 对全市的 GDP 的贡献率也

逐年上升 , 2004 年上海市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实现

增加值 216 亿元 , 同比增加 14 %左右。同时 , 内部结构水

平提高 (见表 1) , 并崛起了如国内最大网上交易平台 ———

易趣网、“神州第一旅游网” ———携程网、中国最大的网络

游戏运营商盛大网络公司等。

表 1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内部结构水平

服务业类型 电信服务 软件应用和

系统集成

广电服务和

网络服务

比   例 50178 % 40113 % 9109 %

21212  教育与研发服务业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 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又是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的重要支

撑。

东京是日本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的云集地 , 这是由它经

济中心兼首都的地位所决定的。东京共聚集了日本 28 %的

大学生 , 大学生总数接近 80 万 , 日本全国共有四年制大学

586 所 , 其中东京有 109 所 , 占全国高校总数的 18 %。短期

大学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学校 , 东京共有 79 所。1995 年东京

都政府文化教育经费约合1 089亿人民币 , 整个教育产业的

收入约为3 330亿人民币 , 而上海 2004 年整个第三产业的生

产总值也只不过3 565143亿元。

上海市同样也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聚集地 , 虽然不如

东京那样集中 , 但是就全国来说 , 上海市堪称教育产业发

展的高地。2004 年上海拥有高校数 (含民办高校和职业技

术学院) 已达 59 所 , 而中国共有普通高校1 731所 , 上海占

到 315 %左右。

21213  新闻出版业

新闻和出版业是典型的由大都市诱发而又最少受制于

大都市的产业 , 具有占地面积小、附加值高、污染地的特

点。

在日本 , 报业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 很活跃。在东

京 , 平均不到 115 人便拥有一份报纸。1995 年 , 东京出版

印刷业总产值为4 88413亿元人民币 , 其中出版和新闻两项

产值的总和为1 48414亿元人民币 , 占全国比例为 41193 %。

上海市 2004 年第三产业产值为3 564134亿元 , 至 2004

年底 , 共有报纸 104 种 , 全年报纸广告收入与发行收入分

别为 19114 亿元和 7114 亿元 , 共出版图书16 449种 , 总印

数26 666115万册 , 额 3412 亿元 , 由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目

前二者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21214  管理咨询业

日本咨询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蓬勃发展

的 , 管理咨询是从 1895 年泰勒作“效率”顾问工程师开始

的 , 最初出现于美国 , 后来移到西欧、日本。二战以后 ,

咨询业领域逐步扩大 , 出现了经营战略的中长期计划 , 称

为战略决策 ,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 咨询业得到全面的提升

和发展 , 已经开始出现高级的综合咨询机构。即所谓的

“智囊团”、“思想库”、“头脑企业”, 东京的管理咨询业发

展异常迅猛 , 而且企业逐步呈现出大型化、跨国化的特点 ,

从 80 年代的 200 余家增长到现在的上万家。

根据上海管理咨询业协会发布的一项报告 , 2004 年在

上海的第三产业中 , 知识服务业占 25 %; 在知识服务业

中 , 咨询业占 17 %。知识服务业除咨询外 , 还包括软件、

设计等。研究报告认为 , 上海咨询业近几年来呈现出发展

快速、多元化、高增值的特点。根据该报告的统计口径 ,

跟 3 年前相比 , 咨询单位的数量翻了一番 , 统计是14 000

家 , 2004 年咨询业的行业增加值就高达 150 亿元。

在咨询业的发展轨迹上 , 上海与东京有很多的相似之

处 , 美国的麦肯锡、波士顿、兰德公司等管理询跨国巨头

在这两个城市的咨询业发展初期纷纷进驻 , 使得这两个城

市的本土咨询企业均受到了跨国巨头的激烈竞争。虽然发

展很快 , 但是上海本土的咨询企业规模均不是不大 , 且没

有形成著名的品牌 , 上海本土的高级咨询人才仍倾向于进

入报酬丰厚、实力强劲的跨国咨询公司。

21215  商业服务业

这里所说的商业服务业指的是企业关联服务业和知识

关联业中的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建筑设计测量事务

所等。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由生产型服务业的增长

所导致的。这里的商业服务业是生产型服务业的一部分。

东京的商业服务发达 , 商业服务企业数和从业者占整个服

务业的比例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京商业服务占服务

业事务所总数的 3516 % , 比日本平均水平高 15 个百分点。

上海的商业服务业发展迅猛 , 2004 年商务及技术两项

服务业总产值达到近 200 亿元 , 但也有不少问题。以法律

服务业为例 , 截至 2004 年上海律师事务所计 684 家 , 其中

国外及港澳律师事务所 82 家 , 执业律师计6 182名。虽然总

体发展较好 , 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 如未 (下转第 225 页)

—122—

2007 年 9 月 第 9 期

September12007 No. 9

现代情报











参 考 文 献

[1] 移动商务 [DB ]. http : ∥wiki. ccw. com. cn/ %E7 %A7 %

BB %E5 %8A %A8 %E5 %95 %86 %E5 %8A %A1 , 2007 - 01 -

16.

[2] 移 动 商 务 市 场 2010 年 将 达 76 亿 元 [ EB ]. http : ∥

51made. com/ glgjnews show. asp ? hid = 532 , 2007 - 05 -

09.

[3] 2006 年中国移动商务简版报告 [ EB ]. http : ∥www. ire2

search. com. cn/ html/ wireless service/ detail free

id 33141. html , 2006 - 08 - 10.

[4] Davis , F1D. Perceived usefulness , perceived ease of use ,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J ]. MIS Quarter2

ly , 1989 , 13 (2) : 319 - 340.

[ 5 ] Fishbein , M1 , Ajzen , I. Beliefs , Attitudes , Intention ,

and Behavior : An introduction of theory and research [J ]. Addi2

son - Wesley , Reading: 1975.

[6] Davis , F1D1 , Venkatesh , V.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o2

tential measurement biases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

three experiments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 Computer

Studies , 1996 , 45 (1) : 19 - 45.

[7] Lederer , A1L1 , et. al.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world wide web [J ].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2000 , 29

(3) : 269 - 282.

[8] Lai , V1S1 , Li , H1L.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in2

ternet banking: an invariance analysis [ J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2005 , 42 (2) : 373 - 386.

[9] 鲁耀斌 , 徐红梅. 即时通讯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J ]. 管理学报 , 2006 , 3 (5) : 614 - 621.

[10] Pijpers , G1G1M1 , et al. Senior executivespuse of informa2

tion technology [J ].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 2001 ,

(43) : 959 - 971.

[11 ] Yang , K1C1C. 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commerce in Singapore [J ].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

2005 , (22) : 257 - 277.

[12] Mahatanankoon , P1 , Wen H1J1 , Lim , B. Consumer -

based m - commerce : exploring consumer perception of mobile ap2

plications [J ].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 2005 , (27) :

347 - 357.

[13] Yi , S1W1 , Yi , W1L.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2

ment of m - commerce user satisfaction. Computer in Human Be2

havior , 2007 , (23) : 381 - 398.

(上接第 221 页)

经司法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类法律咨询机构大量存在、不正

当竞争普遍、多头审批、行业壁垒、监管不力等 , 法律服

务行业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还尚待完善。上海与东京两个

城市的法律服务业都有着集中度高、总量大的特点 , 但是

东京市的法律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化发展 , 无论是行业

内部还是监督机制方面都更为成熟。

21216  市场服务业

东京的广告产业销售额已超过 400 亿美元 , 广告的销

售额从 1981 年到 90 年代末期增长了近 20 倍 , 发展速度十

分的惊人。

2004 年 , 上海广告业呈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态势。至

年底 , 全市广告经营单位6 628家 , 广告从业人员64 985人 ,

全年广告经营额 293197 亿元人民币。与上年比 , 广告经营

单位增加 59167 % , 广告从业人员增加 34155 % , 广告经营

额增长 83102 %。全市私营广告公司5 557家 , 比上年增长

103 % , 占广告经营单位总数的 83184 % , 占广告公司总数

的 94135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 虽然上海的广告业发展很快 , 在

发展势头上与当时的东京已非常相似 , 但是总量上与东京

仍有很大差距 , 上海的市场服务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但

前景十分广阔。

3  问题与对策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 , 上海目前正在前进的

道路与东京十分地类似 , 和东京一样 , 需求是目前上海知

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 但是与东京相比 , 目前上海的

知识服务业发展依然存在有很多的问题。除了总量上的差

距以外 , 上海的知识服务业还面临着发展不规范、恶性竞

争、企业规模小、本土企业人才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 , 要

解决这些问题 , 必须要进行长期不懈地努力 , 以引导上海

知识服务业健康发展。本文经过比较分析 , 现提出对策建

议如下 :

311  从政策的大方向着手。产业政策的制订应结合上海产

业结构的调整 , 因城市功能的转化而有所倾斜 , 加快制造

业向周边长三角其他地区和城市的转移。

312  从人力资源着手 , 为知识服务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建立合理的人才管理与流动机制 , 努力提高人才的收入水

平 , 以吸引高级人才的流入 , 重视培训与再教育的发展。

313  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与并购 , 本土企业中民营企业规

模通常较小 , 数量较多 , 可以采取鼓励发展的模式 , 促使

他们做大作强 , 而对于那些较有规模的国有企业、事业单

位 , 可以考虑采取零售业中的“百联”模式 , 再通过体制

的完善 , 培养知识服务业的龙头企业 , 塑造上海自己的知

识服务业品牌。

314  鼓励创业和创新精神 , 构建一批新型的现代服务业。

参 考 文 献

[1] 左学金.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 [M]. 学林出版

社 , 2005.

[2] 魏江 , 等. 中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比较及对中国

的启示 [J ]. 管理学报 , 2005 , (5) .

[3] 俞鸿雁. 日本、美国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做法和启示

[J ]. 探索与争鸣 , 2001 , (3) .

[4] 徐建平 , 等. 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支持政策研究

[J ]. 国际商务研究 , 2005 , (6) .

[5] 张洁 , 等. 东京的知识服务业 [J ]. 上海综合经济 ,

2001 , (6) .

—522—

2007 年 9 月 第 9 期

September12007 No. 9

现代情报












国际化都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