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谈中职学生技能培养

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谈中职学生技能培养

日期: 2012-4-27 0:08:53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本文对企业劳代写教学论文动用工进行考察,对比分析了学生能力储备与企业岗位要求之的异同及差距,提出了以职业精神的培育为主导,以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拓展为支撑的人才培养对策,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生职业岗位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用工模式  中职学生  素质能力培养

 

一、企业劳动用工状况前不久,我们到长三角一带的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是调查了解企业劳动用工需求,征集用人单位对职校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考察期间,我们与实习学生、人事主管、技术骨干等方面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访谈,从中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学海网(www.xuehai.net)

1.基本用工结构我们所到的几家企业,以生产机电类产品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企业的劳动用工,细分起来种类很多。从工种结构和技术含量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高级管理及产品研发人员;中层骨干和维修质检人员;一线操作员工及辅助服务人员。从数量上来讲,这三类人员的需求呈宝塔型,主体是第三类,即一线操作员工及辅助服务人员。从学历水平来讲,本科和大专生约为30%,中专学历的人员大体上占到了企业用工的60%~70%。企业选聘员工比较现实,看学历、职称,但不唯学历、职称。“学历看三个月足矣,职称看半年也就够了。”所以无论是初高中生、大中专生,还是更高学历的人才,进入企业后都得以能力、贡献论英雄,以效益和业绩来显作为。企业的这种用工模式,应该说为中职学生的求职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2.从业素质要求企业千差万别,框定一个统一的用人标准较难。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员工招聘所设的“门槛”或者说最关注的事项,依次是:所学专业→工作态度→岗位应知应会能力→兼职经历→性格及爱好特长。而在面试和试用期中最看重的是:诚实守信→专业潜能→心态健康;最反感弄虚作假,好高骛远,不诚实。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在动手能力方面,学生大体上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但相关素质的储备则明显不足。据了解,部分学生岗位从业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就产生了心理落差和职业倦怠。认为辛辛苦苦读两年,如今还在线上干。“用非所学”成为相当一部分上岗中职学生挥之不去的心结。因此,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健康心态的培养,应该成为中职学校职业引导教育的重点内容。

3.员工职业发展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岗位的激励政策也变得更加灵活。对于优秀员工,除增加薪酬以外,最直接的奖励就是提升职级。尽管这些职级名称不尽相同,有些还属于虚设,但主要还是体现对员工工作的肯定和待遇的相应提升。据企业人事部门介绍,员工和企业之间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若离开现有岗位去择业或自谋发展,另当别论。如果打定主意就地从业,那么从行管和技术两个层面向上发展,依次是:助理员/操作员、组长/技术员、助理主管代理/高级技术员、助理主管/助理工程师、主管/工程师,最后是高级主管。一般来讲,中职合格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勤奋工作三四年有望提升为助理主管或助理工程师。而要提升至主管,则需六至八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高管属于选升,需要相应的资格认证。行管和技术职级的递升之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取决于中职学生本人的职业生涯追求,取决于其在岗位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二、中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并且其年龄大都是15~17岁,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求知和做人两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要在两年之内获得较大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从学校育人的角度来讲,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3热门话题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第8期(总第224期)

1.以崇业、敬业教育为主线,积极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在对企业用工机制的考察中,我们不难看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种传统的职业素养或者说职业精神,对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仍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职业精神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几方面。这种品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必须从中职学生入学就读开始,一点一滴去加以培养。
(1)巩固专业思想。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认同,首先源于其对所选专业的认同;职业意识的固化源于其专业意识的引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我们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学生学习的方向感不强,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学习的动力也不足。应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结合职业发展的走势来大力推进专业教育,努力拓展相关教育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专业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加强从业引导。所谓从业引导,就是通过典型引路、优秀毕业生回访及企业现场观摩等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懂得:投入职业生活是个人与社会结合的一种重要途径,人生的价值需通过职业生活去创造和实现。在榜样的感染中,增进学生对蓝领意识、职业责任和从业操守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从业心态。
(3)推进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既关系到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行事做人。抓养成教育,应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即通过礼仪常规“、做文明使者,创和谐校园”等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采取设立文明卫生监督岗、校纪校风巡查等形式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借助道德榜样、道德评价的示范激励作用来陶冶学生情操,唤起学生崇善、崇美的积极性。做到多管齐下,不断推进学生文明道德习惯的养成。

2.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着力拓展学生就业技能“一技在身”是中职学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举办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培养对象学会本领,掌握技能,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定位,通过办学理念、办学机制,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课程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当以岗位应知应会能力为基准,以行业、企业发展前沿为导向,紧贴用工岗位(岗位群)的发展要求,对专业技能模块进行整合。拿电子专业的课程来说“,应会”方面就应该围绕焊接、元件识别、检测调试、常见故障判断排除等能力的提升来展开进行,“应知”方面则侧重于电子理论分析、专业英语及中低端测量仪表的基本了解。———教学改革。职校学生闭门读书的兴趣低,但在情境中学习的效果比较好。应根据专业模块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倡导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室,大量采用案例及项目教学法,做到因材施教,整体联动。通过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做学合一”的反复比较中,帮助学生有效贯通实践和理论知识,打牢专业技能基础。
———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展示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窗口。应结合企业岗位要求,进一步加强竞赛制度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作品展示、年级技能比武、专业技能大赛等校内外竞赛活动。充分借助这一平台,磨炼技能,展示形象,增强学生的成 功体验和使命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顾名思义就是顶替员工岗位工作,同时开展技能学习。学校应进一步创新实习运行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进一步优化实习服务管理,积极推行毕业作品认定和技能考证制度,加强学生岗前、岗中心理辅导,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角色转换能力。

3.以岗位发展潜能为引导,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只是有了一个可供发展的平台。能否进一步发展,既有赖于企业客观环境,更取决于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储备。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仅要把学生能送得出,而且还应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引好路。

(1)着眼于同事间合作共处,提高沟通交往能力。现代企业生产很讲求员工之间的整体协作。据用人单位介绍,有作为的员工一定也是善于合作、善于沟通、善于利用公司资源的员工。因此,在学生发展能力的储备中,我们应该着重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演讲、写作、小组讨论、班集体活动以及拓展训练等途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推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逐步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的良好人际关系。

(2)着眼于岗位成长成才,增强学会学习的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发展方针,是基于当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情做出的明智的战略选择。现在是一个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的时代,理想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既能满足国民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需求,也能够满足通过学习愉悦自己的精神需求。职业教育就是学习型社会或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能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历史阶段,产业结构正处在调整升级阶段,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全国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他们如果接受了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对于其本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增值”、就业大军的素质提高都将是一种有益选择。我国现在面临的,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人才的现状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在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往往被看成是“洼地”、“短板”“、软肋”,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职业教育吸引力观念过程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成因浅析甘肃省陇东学院姚晓峰热门话题力。“学会如何学习”既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发展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后劲,必须加强学生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的锤炼。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要注重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辩证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技能不断向外拓展,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3)着眼于与企业环境的交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员工的发展成长离不开企业环境的熏陶,也离不开自身的涵养和调节。为帮助学生尽快尽好地融入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生活,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塑造健康人格。通过开通心理热线、开设心理讲座、开辟挫折训练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进一步推进义务维修、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自我调节,逐步培养学生友善、乐观、执著、坚强的心理品格。
———提升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学生岗位潜能及后发优势形成的基础。应进一步优化育人氛围,精心打造校园环境,积极为学生提供怡情养性的人文沃土。通过举办“书香人生”读书月,“常德丝弦入校园”等文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努力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
———锻炼自主能力。代写教育论文进一步推进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社团宣传、人员招募、方案设计及活动实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强对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锤炼。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班级联欢、体育健身、文艺汇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为学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激扬青春搭建舞台。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