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教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研究
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摘要:职教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职教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泛起了新的趋势。代写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这种趋势可以归纳为:课程的微观结构从注重教师教和单纯的知识摄取向注重学生的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的方向发展;课程结构趋向公道、完整;课程模式由知足岗位需要向注重就业需要和多元整合方向发展。
枢纽词:职教课程改革;课程微观结构;课程结构;课程模式
AbstraCt:Theeurrieulumreformofvocationaledueation15amainreformeontent.Reeentlythenewtrendhasoeeurredtothereformanditsdevelopment,whiehmbesummarizedasfollows:Themiero一struetureoftheeoursesdevelopsfrointhestressonteachers’teaehingandstudents’aequirementofmoreknowledgetothestressonstu-dents’aetivestudiesandonfosteringtheireomprehensiveabilities;eueulumstrueturetendstobereasonableandintegrative;theeueulummodeldevelopsfromthest一needtyPetoemployment一needtyPeandtowPolyeonformitydireetion.
KeyVords:eueulumreformofvoeationaledueation:miero一struetureOfeueulum:eurrieulumstrueture:eu币eulummodel职教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伴跟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综合课程和模块课程趋于流行,职教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也泛起了一些新的趋势。学海网(www.xuehai.net)探讨这些新趋势,对于职教教师和泛博职教工作者更新课程观念,推动职教课程的优化改革将产生积极作用。本文拟从课程微观结构、课程结构、课程模式三个方面临职教课程的变迁原因和发展趋向作一探讨。
一、课程的微观结构从注重教师的教和单纯的知识摄取向注重学生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方向发展课程微观结构的根基和重要体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分科课程内容系统性强,便于教师的“教”。这种课程是以学期教授教养的形式实施,以考试和记分形式来评定学生摄取知识情况的。从课程的微观结构上,分科课程没有提供可供学生自学的检评尺度和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因而,不便于学生独立探索性地“学”。在分科课程灌注贯注式的教授教养体系下,教师必需根据全班学生的均匀水平僵硬地教授教养,很难因材施教,以至于有些学生觉得教师讲课哆嗦、速度慢、“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听不懂、“吃不了”。由这种体系所实施的教授教养,已不适合当前职教授教摄生程度相差较大的实际情况。如何改革这种状况呢?我们以为应优化职教课程的微观结构,即课程设计和内容的实施应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要改变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较大的学习自由度,使其进行自我探究式的学习。自我探究式的学习,除着重学生获取知识外,更正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自我探究式学习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发展能力这一概念。发展能力指学生主动适应未来工作、学习、技术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包括自学能力、立异能力、迁移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的立场。在科技快速发展,岗位活动性加快的形势下,良多职教毕业生开拓能力差,不能很快就业,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发展能力这一提法更注重和直接体现学生主动适应未来变化和成才立业的思惟。实施自我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基础理论课可采用单元形式,专业技术课宜采用能力本位模块课程形式。单元教授教养主要是学生通过对含有学习目的和学习过程的“学习包”的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自学能力、迁移能力和积极的学习立场。单元教授教养明确了学习的主题、任务、评价尺度和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料等,不需学生向教师询问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等题目,学生可根据单元的指令“自定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依据评价尺度检评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反馈,以改进学习方法或修正错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自学,使学生进步学习效率。能力本位教育(CBE)的模块教授教养,主要有重能力培养,重自主学习和学习方法灵活的特点。CBE所开发出的综合能力及单项能力模块,夸大在实际环境中的学习,重学生实际操纵能力的培养,这与分科教授教养中在黑板上操纵机器的教授教养形式形成了光鲜的对照。CBE教授教养有明确的能力评估尺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基础,选择相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时间铺排,随时可在教师匡助下对自己的进展情况进行检评。这种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其学习能力和立异能力。CBE的学习方式注重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教师主要为学生提供动力,增强学生的自决心信念,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示范作用。因此,CBE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积极的学习立场,在实际环境中的学习便于学生把握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进步迁移能力。因此,单元结构和模块结构是值得推崇的两种课程微观结构,代表着课程微观结构的发展方向。
二、职教课程结构趋向公道、完整课程结构是课程各要素、各成份、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形式。它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类、质、量几个方面。从类即课程的组织形式上,传统职教课程的结构可分为分科课程和实践课程。多年来,跟着知识的分化而产生的分科课程,在我国职教课程领域里,占据着主体地位。固然它有便于教授教养的长处,但也有一些显著的缺陷。首先,因为分科课程的独立性,造成学科间内容的重叠。如“烃”这部门内容在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中重复泛起。其次,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科目缺乏了解,学习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与出产糊口无关的抽象、深奥的理论在课程内容中据有相称的比例,如繁琐的公式、定理推导和验证过程等,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耗费了大量的课时,客观上造成了教授教养的铺张,不利于在知识量急增、职教教授教养内容更新速度加快的情势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大量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也有悖于职业教育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三,分科课程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联系,这与知识正从高度分化走向综合的发展趋势不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立异能力。实践证实,解决上述诸种题目的一种有效办法就是进行课程综合化。课程综合化有多种方式,我们以为,通过删、压、并、补的措施组建统一学科或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是比较好的途径。“删”即删减与出产糊口无关的内容及偏多偏难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验证过程。“压”就是压缩占篇幅过多,过分追求学科系统性、逻辑性的知识,从而筛选出一 些实用性和结论性的内容。实际上,良多职教知识是没有必要作系统、深人先容的,只需点到为止,虽浅显了些,但其实、实用,这符合职教特点。在这方面,德国职业教育综合课程的成一2一功实践,值得我们鉴戒。“并”即把统一学科联系紧密亲密、较为实用的内容或是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补”就是增补实用性知识和新知识、新技术。分科课程虽有利于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但它很少使学生体验到企业的出产环境和实际操纵练习,不能对技术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不利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因此,借助于职业分析、职责分析和任务分析,实现产教合作,开发出既能相对独立,又能组合在一起的灵活利便、实用高效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已成为职教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传统的职教课程,只正视显性课程的教授教养,忽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这不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劳动立场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鼎力开发隐性课程,如增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人,健全职业院校的轨制等,应成为完善职教课程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从类的方面讲,职教课程正从二元的分科课程和实践课程向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模块课程和隐性课程等多元化发展。美国教育学家福谢依(A.W?Foshay)以为,学校课程体系应由知识课程、实践课程(如劳动、技术、流动、体育等)和情感课程(如伦理课程、音乐美术课程等等)来构成。这是人本主义的课程结构。但在我们现在的职教课程体系里,很少有情感课程。所以,及时补充这方面的课程对完善职教课程质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传统职教课程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以至于学生想学的知识学不到,不想学的知识必需学,没有选择的余地,处于被动的学习境地。这不利于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和独立人格,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施展,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原则。所以,压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应成为完善职教课程量的结构、促进职教课程体系更公道更完整的重要方面。
三、职教课程模式由知足“岗位需要”向注重“就业需要”和“多元整合”的方向变迁课程模式含有课程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个要素。传统的职教课程主要采用“学科中央”的课程观,是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旧三段式的课程模式。它基本上沿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和普教模式,有良多缺陷。这模式里含有精深的知识,但其内容比例显著不公道,重理论轻实践,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知识的完整性,专业面窄,主要是以知足“岗位需要”为主旨的,缺乏共适性。在这种模式下,良多职业院校重复建设相同的专业,缺乏课程特色,如财会、营销等专业就是这样。这种课程模式,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广泛的就业需要,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题目呢?首先,鉴戒能力本位教育模式,鼎力开发实践课程,增大实践内容比例,进步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已成为职教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向。在这样的情势下,将传统的“旧三段”改为由普通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组成的“新三段”不失为明智之举。其次,开发建设宽基础、多方向、有特色的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模块课程、隐性课程等多种课程组合成的“多元整合”课程模式,是促进职教课程模式公道、有效并知足毕业生跨岗、转岗扩大就业需要的有效方法。“宽基础”主要是为了学生学习专业和继承学习打下一个宽泛的基础,是进步学生适应性的需要。这与当前新职业主义为学生打下宽厚基础,正视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是一致的。对于基础内容的内涵有不同的说法。有人以为它应是普通课知识,如数学、语文等;有人以为是专业理论知识,如油脂化学、化工原理等等。我.们以为,普通课知识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通用基础,是较广范围的基础,使其充当“宽基础”的主要内容,对应面广,缺少方向性,不免难免有失偏颇。专业理论知识是普通课知识沿一定方向的发展和综合,是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和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的基础。所以,“宽基础”主要应夸大专业理论的学习。“多方向”指专业面要宽,能笼盖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特色”指职业院校应开发符合本行业、本地区的特色课程。这是促进毕业生就业、发展、成才和职业院校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建设宽基础、多方向、有特色课程模式方面,以蒋乃平先生为代表的兼取“题目中央”、“能力中央”、“个性中央”等各课程观所长的“宽基础、活模块”模式,便是卓有成效的实践。尽管由分科课程组成的“学科中央”课程模式有良多弊端,但它仍有不少可取之处。如实验、实习课程能进步学习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答辩课程能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题目能力的进步等。在“渐进”的课程改革原则支配下,在今后相称长一段时间内,分科课程将和其他种类的课程一起组合成“多元整合”的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11石伟平.职教课程实施中的题目与趋势IJ!.外国教育资料,1998,5:42一47。
121雷正光,郭扬.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J1.职业技术教育(北京),2以刃,2:49一51
131蒋乃平.复合型人才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京),1997,4:41一43。【4}沈晓敏?生存能力与题目解决学习IJ!.外国教育资料,1997,6:1一3
!51黄日强,周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1J1.外国教育研究1999,2:37一!61游铭均.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I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4:76一166。【71施良方.课程理论!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238一336。
!81魏文谦,代写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李敏?论职业教育对立异能力的开发1J1.石家庄大学学报,1999,2:8一ro191诸平.关于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索1J1.教育研究,1997,12:59一63。BasiealTrendintheCurrieuluReformofVocationalEducationL (①ShijiazhuangVocatnalColleofTeehnolo,Shijiazhuang,Hebei,050081②He比1Grainsc,ijiazhuang,Hei,050051)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