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分析和探讨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重要环节以及教学效果评定等方面

分析和探讨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重要环节以及教学效果评定等方面

日期: 2012/4/26 浏览: 22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如何迎接社会的挑战,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已成为职业技术院校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遵循“使用为主”的原则,以形成某项技能要求为核心,使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形成连贯、系统、全面和完整的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的实行不仅能够有力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符代写教育论文合技能培养的现实规律。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教材的特点、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必要性;一体化教师;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当代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体化教学的实行不仅能够有力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符合技能培养的现实规律,一体化教学也将有力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学海网(www.xuehai.net)

一、 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方法由于采用分科教学、单独进行,理论与实习分开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理论与实习教学之间的脱节,不能突出以技能教学为主的办学特色,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理论学习比较抽象,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很难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时,教师在讲台费尽心血向学生讲述,学生却往往听得一塌糊涂。
2. 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不能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的检验作用

这里所说的脱节,有两种突出表现:一种是原来的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各负责各的,造成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完全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种是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当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间隔时间过长时,学生实习时还得再次讲解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课时的浪费。当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时,因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不仅很费劲,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突出技能训练为主的办学特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把学习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合理的组合,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

二、 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既体现教与学的统一,又体现技能操作与专业理论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含义。一体化教学使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形成连贯、系统、全面和完整的教学体系,使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密切结合起来,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都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体,整个教学过程可根据每一章的内容不同分为若干个有机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可以再分为最基本、最简单的技能动作课题。学习单元是一体化教学中最基本的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单元一般包括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可见,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一体化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突出了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开展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老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它是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一体化教室应配备与本模块相关的实习设备、材料、工卡量具、仪器仪表等。如笔者所在电气工程系建立的PLC一体化实训教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体化实训教室、单片机一体化实训教室都配有理论课桌、实训设备、电器元件、多媒体等教学设施。

三、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实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尤其是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体化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掌握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塑造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者。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难以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的承担者,建设一支一体化教师队伍,不仅是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而且有着多方面的重大意义。一体化教师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承担技能训练指导教学任务,除了按教学计划给学生讲解、演示、巡回指导外,还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达到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有机结合,并收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学校应大力鼓励专业理论教师学习技能操作,并达到高级以上操作技能职业资格,实习指导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并达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要求,或对理论、实习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成为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思想品质、感情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爱教育才能更爱学生,没有真正对教育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深厚的、无私的和博大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对师长及同辈的爱,使学生学会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示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示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2. 教师的文化和技能素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责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因为一体化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只有将理论与专业和技能有机结合,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和技能训练,才能真正保证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懂得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动手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师资应是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一体化和“双师型”的教师。

四、 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应以“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培养目标,重知识应用,重技能训练,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应打破传统的单学科知识体系,消除片面追求理论性知识偏难、偏深的现象,做到突出技能训练这一主题,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技能训练要以能力为本,实习材料、工艺要求、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评分标准等都应明确,用以指导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

五、 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

备课,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备课,教师可以根 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对课程的全过程得到预见性和计划性,取得传授知识的主动权。备课的过程就是提高授课质量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都要认真备好课。这样,才能掌握授课的主动权。
备课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科书为基础。首先要做出整个学期大的教学计划,再根据大纲的计划把每一章节的任务恰当地安排在各课题的讲解与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各课题的训练时间,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每一学期都要有一两个重点,反复练习和指导,直到学生们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本课题的技能要求。备课就要钻研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的过程就是全面掌握教科书的过程,从而分清重点和难点。
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施教者,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要分清每一章节的内容,哪些是需要在黑板上讲清楚的,哪些是要在示范操作中讲清楚并加以说明和提出注意事项的,对在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更应做好示范,认真地、一步一步地把问题讲清讲透。

六、 一体化教学实施

在具体实施一体化教学中,应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运用一体化教学,一方面要遵循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程序,另一方面无论是模块的设计,还是学习单元的编写都要针对技校生的实际情况。理论知识是掌握技能技巧的基础,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重理论、轻技能训练,又要防止以干代学,认为理论课可要可不要的师傅带徒弟式的错误观念。例如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题,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教学中必须做好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每讲完一个内容,涉及技能部分的应立即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并着重授之以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一,授之以分析具体控制电路原理的基本方法;第二,授之以线路的安装和接线的方法技巧;第三,授之以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技巧。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做到教中有练,练中有教,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完美结合,充分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的检验作用。

七、 一体化教学效果评定

评定是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评定的过程中,要坚持全面性、可行性、科学性、促进性的原则,做到操作技能与思维发展的评价相统一,学的评价与教的评价相统一。可以采用技能和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以技能考核为主,根据学生完成能够体现某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加工或安装、调试、维修电气电路,同时解答与技能考核有关的知识内容,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独立解决或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理论和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反馈的信息来指导下一步教学工作。
一体化教学模式便于学生理解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全面、系统、科学、规范地掌握专业知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操作课两方面同时提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