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
浅谈农机行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在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注重与实践紧密相关课程设计大作业,布置相关零件的设计技术,使课后设计题目顺利完成。这样既系统巩固了工科多门课的业务理论,又直接提高了学生机械综合设计能力。
【关 键 词】农机|学生能力|培养
1. 加强对农机行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农机培训学校的学员认为机械原理课难学,特别是课程设计,更是无从下手,这不能不认为,我们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上存在着一定差距。
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好,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理论认为,现在的学生必须掌握广泛而深渊的知识,具有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学海网(www.xuehai.net)现在一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很突出,但是到工作岗位上并无进展,而有些成绩一般的同学,到了工作岗位上却大显身手。这说明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距离。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那种“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三部曲的学习方法使同学们的知识面越来越窄,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
另外用发展的眼光看,21世纪是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据有关资料报道,每年大约有500万篇新的文献产生,即使是一位精通各国语言的科学家,一生也只能阅览本专业文献5%,甚至更少。知识总量每隔7一10年就要翻番。有些发达国家的工厂,其技术设备5一8年就要更换一次,人们的业务知识十年内就要一大半过时,即所谓的知识老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知识陈旧速度的加快,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教育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基础上活化,下面结合机械原理及其课程设计这门课谈谈农机行业学生能力如何培养。
2. 加强理论教学、注重联系实际
机械原理是一门以机械和机器和研究对象的学科,目的在于探讨机构的可能性和确定性,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以及一般零件的选择,进行必要的运动分析,合理地设计结构和创新新机构的途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在毕业后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加强理论教学,必须从严要求。教师要管教管学,教书育人,结合教学过程,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联系专业实际,明确原理与零件在机械业中的重要意义,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教学要严肃认真,对学生既要严格又要认真帮助,经常进行鼓励和必要的批评教育。对学生的作业坚持要求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对错误的一定要改正,对不合格的坚决退回重做,并严格考核制度,每次作业评出成绩,记人期末考试总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 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学生是否能学好一门课,兴趣起着决定作用。对原理和零件课可分为较感兴趣、学习不太感兴趣两类同学,前者求知欲较.强,提问题较多,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各部分内容学习都较好。对这类同学要进行鼓励,保持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不断提要求,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另一部分同学往往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上课不太认真听讲,作业马虎,作业不正确或抄袭他人作业。对这样的同学要从严要求,要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要求教师要讲好课,精通教材内容,同时对本学科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这样对讲授内容才能运用自如,生动活泼,引人人胜,便于学生理解消化。
4. 转变教学观,开展多种形式教学
过去,我们在机械原理课中,由于实验条件差,只能采用死板的教学方法,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就作什么作业,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状态,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要使同学们学好原理课必须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授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结合,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神态表情,使他们的思维活动紧跟着教师的讲解。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有讲有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教师提问题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问题老师答。整个教学过程要把精力放在启发学生思维上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教师备课时需要设身处地考虑安排课堂教学,把分析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串在教学中。如在讲授齿轮与轴类零件的设计时,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金工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齿轮的加工原理,以及工艺方面的要求。这样同学们对一些结构的设计就比较清楚了,且能做到举一反三,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零件上为什么要有越程槽、基准孔等。在工作中如果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另外还要注意某些工艺问题的讲授,来加强他们对零件的结构设计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还可采取让学生讲课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让同学们结合教材主动地去找资料。如我们让99级学生课前根据老师拟定的题目,充分积累资料,吃透课本,在讲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讲好每一节课。对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活动,由教师加以补充。通过这种尝试,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同学在总结中这样说:“通过几次试讲学到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自己的思想境界”。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在教学上不是按部就班地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要积极用脑思考问题,随时做授讲准备,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地方,可以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地构思,提高了同学们的业务水平,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5. 使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课程设计不仅是机械零件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可缺乏的教学环节。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技能、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知识和生产知识,来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搞好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课程设计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有关习题。在平日习题课时,除完成其它作业外,必须完成本章节与课程设计有关的习题。通过几届学生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能够提高同学们的设计能力。
目前课程设计对 于中专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在下达任务书后一般学生都无从下手,以致于课程设计无法进行。老师不得不挤出一些时间来讲授有关内容,必须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去找有关资料,造成设计进度缓慢,学生也易疲劳,因此为解决存在问题,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采取了下列调整。
在机械原理课进行到一半时,即可下达任务书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们学习巩固任务书中涉及到教科书上的内容。如轴的设计、齿轮设计、箱体设计,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让工程技术人员讲述结构工艺方面的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工艺方面的知识。通过感性认识,扩大知识面,积累有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结束后,设计开始前,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要求同学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好设计小组,布置好设计教室。对传动方案及装配草图,小组进行讨论、对比,明确优劣、正误,取长补短,改进设计,由指导教师裁定后进行设计。设计程序按任务书进行,全部作业完成后,进行设计总结,指出存在问题,为学生以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门课或某一个环节能解决的,需要各门课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教材的改进、充实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和有关课程的配合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