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析对口支援的开放性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试析对口支援的开放性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日期: 2010-11-29 14:30:1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摘要:“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对口支援工作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越发显现出其特有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对受援高校的学科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管理与实践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扎实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支受援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论文关键词:对口支援;开放性;教育质量提升
   国家教育部站在统筹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为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决策,自“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对口支援工作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越发显现出其特有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就在南开大学挂职锻炼期间的切身感受对对口支援工作的开放性粗作剖析。
   一、对口支援的开放性
   所谓对口支援的开放性,是指以国家对口支援教育政策为指导,各支受援高校及其支受援实体在各个领域主动开展的交流与沟通、合作与扶持等活动。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共享上,特别是在某些具体环节上的以强扶弱,以精济粗,从而对受援高校及受援实体在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达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和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对口支援的开放性取决于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教育部自2001年启动了对口支援工作,7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有力、有效地促进了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也加强了此项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对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过程做出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各支援高校的支援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使各受援高校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教育部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为对口支援工作长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对口支援的开放性取决于支援高校的使命认同。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支援高校如何处理好本校的建设发展与支援其他高校发展的关系,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支援高校的主要领导和决策者对待此项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对接效果,他们是具体对接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检查和督促是实现真正对接的关键。而支援高校高层领导的态度和决策取决于对此次工作的认识,取决于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取决于对和谐教育共同发展的深远意义的认同。以南开大学为例,南开大学决策层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由副校长关乃佳教授主要负责,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全程跟踪,形成了定期同受援高校延边大学交换意见的制度,并责成相关部门对支援工作的深入落实采取一切得力措施,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受援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领域首先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口支援工作的开放性取决于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支援高校的职能部门管理干部及广大专家教授的态度是受援者能否直接受益的重要环节,能否向受援个体充分展示其优长并尽心竭力培养和扶植受援个体成长是保证对接效果的重中之重。在学科、课程、实验室建设、教学和科研等具体工作中,这部分人员是对接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只有广大教师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支援工作中来,对口支援才能取得根本实效。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
   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以三个途径为例加以说明。
   学科及课程建设。在对口支援高校的帮助和支持下,近年来各受援高校在学科和课程建设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充分发挥支援高校传统学科优势和前沿领域的学科交叉,帮助受援高校大力扶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从而逐步形成一些新的支柱学科,构筑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学科框架。充分利用支援高校的教育资源,使受援高校形成“基础学科进一步巩固,应用和交叉学科进一步活跃,新兴学科不断生长,基础和应用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格局。同时以重点学科带动相关课程建设,促进受援高校重点学科和课程群的发展。受援高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人才赴支援高校,积极参与其国家层次的重点、重大项目及重大科技计划的研究工作,支援高校应支持和鼓励受援高校与其重点学科和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
   此外,从受援高校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来看,应该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为此,在部分支援高校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下,受援高校的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得到较快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优先扶持受援高校,对于新开课程在人才资源上也及时为受援高校培养和输送。这项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如南开大学,目前理科中化学和数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也是该校的支柱学科。近几年为受授高校在相关领域培养了高层次人才;药学院还诚挚邀请进修人员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实验工作。可以说,这种切实的“开放”使受援高校受益匪浅。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对口支援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援高校通过选拔学科急需人才与支援高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推进了实质性合作。在合作的措施上一般采取互培学生、教授互访、合作研究、联培学生、共同申报课题和项目、图书资料共同利用等方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中,双方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师资和人才培养对口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受援高校要有组织、有计划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支援高校学习、访问,要选准方向,把握时机,主动迎上,积极参与。逐步把对口培养的交流与合作工作重心从学校下移到学院(系),支援高校应支持并充分调动专业学院之问开展对口师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及学术带头人在对口学术交流中的主体作用。
   未来几年内,国家还将拿出几千万来扶持对口支援工作。要使我国部属重点院校为地方院校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人才培养必须成为每名教师的共识,在资讯如此丰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校与校之间需要更多的接触才能更加了解,才能增进交流和感情,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高等教育管理与实践。一所大学的发展程度如何,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取决于其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取决于该校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因此,做为国家重点大学及世界知名大学来说,其高等教育与管理理念、措施对于受援高校来说是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因此,将管理经验传授与支援高校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诚然,因地域、文化、办学体制等诸多差异的存在,各个高校的办学方式多有不同。但经验本身即是经验,它的启示作用却不可低估。经验不可照抄照搬否则邯郸学步贻笑大方。为此,在管理者层面上,要采取多层次交流与沟通,为受援高校管理者、挂职人员构建交流的畅通渠道,将对口支援工作推向深人。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的沟通交流,是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前提。第一,学校领导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探讨有效的对口支援指导方案。第二,学校部门之间加强互访,建立经常性交流的工作机制,落实具体援助项目和工作人员,与受援高校对口工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第三,职能部门举办管理经验培训制度,以更严谨的方式提炼管理经验,提高效率,避免挂职者出现盲人摸象以偏盖全。
   三、对口支援的意义及其展望
   对口支援意义不仅仅在于支援高校的单方面给予及受援高校的单方面的被动汲取,它是两者交互影响和互相提升的过程,诚然受援实体的收获是十分显著的。支援高校各种优势的展现及其对口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缩短受援高校的发展差距意义重大。这种交流同时也是支援高校的发展理念与文化底蕴对受援高校及受援实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无法用定量指标去衡量,但可以在受援实体的未来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后国家和各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宣传,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对口支援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的建设,要将《意见》中提出的将对口支援工作纳人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签署和认真贯彻对口支援协议以及对口支援高校双方每年至少举行的年度例会等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对口支援的人员落实、任务落实和经费落实。这些是对口支援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
   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采取对口支援策略,积极挖掘内部积极因素携手共进,我国必将迎来一个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崭新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