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学自制教具工作的思考
自制教具对于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展实验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广大农村中学,自制教具一方面可以弥补实验仪器数量欠缺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制作教具更直观更具体地演示一些原理及规律,有助于学生建立、巩固科学概念,贴近生活,提高课堂效果。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实行的今天,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自制教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作为一种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作品,给学生创造了动脑动手的机会,并使他们在从事教具(学具)研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笔者多年身处农村教学一线,谈谈自己的对自制教具一些感受与观点。
一、 农村中学自制教具现状
目前农村中学自制教具工作的开展普遍跟不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
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课堂教学,教具制作是教育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的事,对自制教具思想懈怠,不以为然;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把自制教具制作看得很高深,认为自己水平不够,有畏难情绪;还有的教师对教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说教代替实验,理论代替操作。 以上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教师主观上就不能结合教学内容研制出切合实际的教具。
2、教具制作缺少创新,探究性不强
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教师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自制教具与相关书籍,眼界狭窄,缺乏交流。部分教师制作教具的初衷不明确,脱离教学实际的需要,没有迫切地意识到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路不灵活,所以制作的作品缺少创新。笔者连续几届参加市局组织的优秀教具评选,发现大约有80%的作品为仿制,原创作品都很少,原创并且能够较好体现科学规律、使用效果好的具有竞争力的作品则少之又少。
3、制作潦草,选材粗糙
很多教师制作教具受制作工具和制作技术的制约,做工粗糙,不能做到美观实用,比如有的大小比例失调,有的缺乏深加工等。选材方面也马虎了事,不能兼顾完好的实验效果与美观,做到精益求精。
4、不注重材料积累和处理
多数教师不注意平时材料的积累,做教具时需要什么再找什么,所以会造成做教具时有了创意却没有材料,给教具制作造成了困难。废弃医用器材制作是理化教具常用的材料,但很少有人在制作教具前对这些用品进行科学认真的处理,忽视病菌传播等安全隐患。
5、由于教师主观上不积极不主动,更谈不上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以学生学具制作基本上也是空白。
二、解决自制教具工作滞后的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中学教具制作的这种被动局面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提高思想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了根本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只有领导教师都能充分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认识到教具对突出教育学生、突出学习重点、难点,揭示规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真心投入到教具研制工作中来,同时要使教师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2、参加培训,开拓视野,提高技能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教具评展,开拓视野,看看别人的构思与制作,见得多了视野也就开阔了。其次利用假期组织理化教师集体学习培训,结合教材内容,邀请有经验的教师示范指导,学习教具制作方法和手工技能。第三,加强校本培训,把教具制作纳入学校校本培训计划之内。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收集有关教具制作的内容作为培训的内容,定期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
3、 广泛开展活动,制定奖励政策,调动师生积极性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把教具制作作为教师评价的一项指标,要把教具制作和优质课、教学设计等作为教师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4、 教师自身钻研教材,提高制作水平
教师要做好教具必须要努力钻研教材、新课标,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运用科学原理同时多方面猎取知识学习生产技术,通过制作教具达到增长知识和提高制作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5、落实新课标精神,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新课标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说教学生接受的模式,而且要改变教学模式,结合理化生学科特点,创造实验条件,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除课堂教学外,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学具创作竞赛等活动,集思广益,为教具制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通讯地址:迁安市第三中学
邮编:0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