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

浅析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

日期: 2009-1-1 8:01:59 浏览: 1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杨富营 姚东伟

   [摘要]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改革原有教育模式,创建新的适应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检测与维修  职业技术  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创新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市场发生了“井喷”发展现象。200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 2350多万辆,预计今后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以平均每年16%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6650-8431万辆。同时,汽车技术也飞速发展,现代汽车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中控防盗系统及卫星巡航定位系统等一系列新装置,都是现代汽车技术应用的体现。

学海网
作为第三产业的护车使者——汽车维修业,其技术发展虽滞后于新车开发,但也紧随汽车新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迈人了高科技领域,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和新的维修检测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修车的人员,就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他们必须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同时也需要有实践经验,会利用各种工具及设备检修或更换各种零部件的普通技术工人,即称之为“汽车护士”。
    就目前我国汽修行业的现状而言,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一是从业人员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大量未经任何培训或学习的人员从事汽修技术岗位。调查表明:汽修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为38.5%,高中阶段 51.5%,专科及以上10%,而发达国家的这种结构分别为20%、40%、40%。并且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22.4%无任何技术证书,且技师和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仅为8%,具有汽车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所占比例为:我国20%,日本40%,美国80%。二是传统维修业观念陈旧,设备落后与技术缺乏等严重束缚着维修业的发展,其中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维修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汽车医生”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现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而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和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维修工职业技能的考核仍停留在老东风、老解放货车的基础上。因此,在办学规模、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亟待改进。笔者认为,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因此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三个基本原则:
    1.公共课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素质及专业相关的原则。例如:英语课应充分体现汽车专业英语的特色,以提高学生阅读专业英文维修资料的能力;语文课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写好一份故障分析的文章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是一门对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逻辑判断、综合分析能力非常重要的课程,汽车故障分析往往要用到许多数学思维方式,应开设应用数学课程;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应以汽车市场售后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技术为重点进行设置,一是单片机(汽车电脑),二是计算机在汽车管理中的应用,三是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网上查阅资料的能力。上述课程的重点在于一定要突出符合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际操作需要的特点,比如是否可以称为:汽车英语、汽车语文、汽车数学、汽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2.职业基础课应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例如: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应充分和汽车紧密结合,汽车中用到的部分讲透,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坚决不讲;电工电子方面讲解的内容应紧密结合现代汽车电器元件及电路的特点设置课程内容;液压传动,重点讲解汽车中应用的液压元件及液压装置;材料学结合汽车生产及使用中所使用的材料讲解;机械制图及CAD应培养学生测绘和能读懂汽车零件和装配图;机加工应体现汽车机修中的工艺性和特点。此类课程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可以编写出汽车力学、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液压、汽车材料、汽车制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讲义或教材。
学海网
3.职业技能课程应紧跟汽车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的发展。首先,在我们的概念中不能再有传统和现代之分,对汽车应有一个整体概念。比如这样的课程内容:在讲汽车发动机构造内容时,就应该把常规发动机和现代发动机新技术,如:可变配气机构、电控喷射系统、废气再循环和增压技术等糅合为一体去讲;在讲汽车底盘内容时不仅讲普通的变速器、制动系、汽车悬架、转向系等,而且也应详细介绍无级变速、自动变速、ABS、电控悬架等;同样汽车电器也应该把自动空调、车身电器、全球定位、卫星导航、巡航等内容一气讲完。其次,我们的课程内容,一定要紧跟汽车技术的发展,现在汽车上已经使用的装置,在我们的课程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出来,把汽车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比如:讲安全气囊时不仅讲一般的安全气囊系统,而且也要讲OPDS乘客检测系统和帘式安全气囊;讲解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也要介绍现在汽车上已经应用的连续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的内容;讲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时,柴油电控喷射系统一定要讲;柴油机增压技术和汽油机增压系统对比去讲。再次,汽车专业课程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检测方法之外,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如何利用数据流分析故障、如何利用波形分析故障、如何根据发动机尾气排放检测仪分析故障、如何进行车辆四轮定位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试等等。
 
    二、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设施建设
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层示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原理及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汽车构造课的教学,可使用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汽车检测与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应加大实践培养的力度(实践培养课时应达到50%左右)。保证每一位同学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三、加强校企联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更能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必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培养委员会,让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计划的审定和有关教改的课题研究,以利于学校及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纳入培养领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管理等工作。同时,学校也可与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弥补学校实习条件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以便毕业后尽快上岗。
 
    四、加强双师型(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理论培养和实践指导都过硬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仅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因此,专业教师每年需要有一定时间到企业或更高的学府进行锻炼和学习,以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与技术发展同步的、行业领域中的汽车机电一体化专家。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行业和企业的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做学术讲座,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加快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五、改革考试制度,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
    笔试是学校常用的一种考试模式,但就职业教育来讲,仅靠笔试是不能完全判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好坏的。因为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需要改革考试方式。具体可采取突出能力、化整为零、灵活多样的方式。即理论性强的课程采用学期考试考查方式,技能性强的课程采用实际操作考核,同时结合培养内容,灵活运用提问、测验、竞赛等考查方式。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部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同时,应充分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严肃性,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从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鉴定,以此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汽车维修已步入高科技领域,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维修技术人才至关重要。作为培养“汽车医生”的高职院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应加快专业建设步伐,通过教学改革,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真正成为现代汽车维修所需实用复合型人才培训的摇篮,为我国现代汽车维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勇智.以人为本科教兴业[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1,(2).
[2]刘自冉,方文理.浅析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影响与对策[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1,(1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