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日期: 2008-6-24 15:12:20 浏览: 35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方金良

内容摘要:面向21世纪的挑战,唯一对策是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党的十{学}七{海}大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贯彻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育“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节、更新发展。教学工作者应当密切关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教育家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可见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极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高境界的课堂作文育人教学应该像默无声息润物万物的春雨,让学生们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有所感悟,产生心灵的震撼,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课堂作文 育人教学 实践研究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一)世界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就指出,下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和储藏以及传播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因此,它对教育再教育提出乍看起来近乎矛盾的双重要求:一方面,教育应大量、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学生认识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育还应找到并标出判断事物的标准,使人们不会让自己被充斥公共和私人场所、多少称得上是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搞得晕头转向,使人们不脱离个人与集体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面向21世纪的挑战,迎接世界急剧的变化,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唯一对策是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
(二)、国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教育政策与课程标准的规定。
(1)、党的十{学}七{海}大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过程中,在继续注重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教育贯彻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和谐理论指导教育工作,以教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教学要强调个体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力求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果。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课堂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教育专家与学者的关注。
(1)、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当中人的素质至关重要,而提高人的素质必然离不开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基本完成量的扩张后,要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按照“基础教育抓均衡、职业教育抓结合、高等教育抓质量”的思路,自我加压,强化责任,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他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证人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目标,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湖州中学校长夏云陶认为,语言是语文素养高低的基石。有的老师拼命教学生去练修辞,还写了不少“下水作文”。其实这样做只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内容不外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情感千篇一律,缺少独到的东西。所以要让学生提高阅读量,熔古今中外于一炉,写起文章来才会洒脱。作文不是简单的铺陈,而是体现人的文化修养。只有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搜寻广博的作文材料,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是第一步;文字表达技巧是第二步,第三步文章能够发人深省则更好。
(3)、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钱理群提出,课堂作文教学应以“立人“为中心。这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概念是“完整的人”,教育要开启人的灵魂,开发人的潜能。他认为目前作文教学的危机在于对“科学主义”的极端推崇,将作文能力的培养陷入繁琐的训练,忽视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忽视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忽视对人的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教师要注重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感染,为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与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以保证每一个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所以课堂作文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人全面与和谐发展,为学生构建一座巍峨的精神长城。
(三)、职业学校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1、国内职业学校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面向21世纪,我们急需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素质全面的合格人才,这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各校相对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而对课堂作文的育人职能却予以忽视,甚至打算以“专”代“文”。
2、国外的职业教育观念。德国克雷菲尔德学校校长说,我们应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大力提倡自我负责的独立学习方法,以便他们今后能灵活运用在校所学的知识,迎接世界现代化的挑战。学校要不断改善课程,不断完善教师的进修方案,将学生培育成具有自学能力、有集体精神和个人特色的人才。
(四)语文学科自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语文学科,必须体现人文关怀,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弘扬人文精神,着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正因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所以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作文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要。
二.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社会背景
(一)、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打破课内与课外的“铜墙铁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领域开拓,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开放发展型的语文教学新体系,熔语文知识传授、审美情趣教育、道德情操陶冶、科学思维训练、社会责任教育等于一炉,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作文教学的写作目标应由“应试”转变为“应需”(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写作内容应是开放型的,以社会生活为写作源泉;写作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人”为本位。
2、当代写作心理理论:写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探究并遵循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指导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改革研究。
3、当代素质教育理论: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在确定课堂作文教学的目标时,首先要树立全方位提高素质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定信念,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学起点,也成为教学归宿;其次要挖掘和发挥素质教育价值,反对孤立的单一作文倾向;再次要从观察、思维、想象、情感与词、句、段、篇的训练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思想。
(二)问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1、问题研究的国内社会背景。
(1)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对生命尊重和感激,懂得“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要一味去做“状元梦”,懂得“养亲必教”的道理,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变得更成熟也更天真,更复杂也更单纯,让他们用自己坦诚的心去拥抱世界,用更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更严厉的态度批判自己。使学生作文时伴随着自己心灵的颤动,不迷失自我,经常“做思维体操”,“敢于反弹琵琶”,“语言充满绿意”。(王立根《作文智慧》)
(2)、课堂作文育人教学应让学生在注意积累词汇、语句等作文外壳的同时,充分重视内在心灵感悟的积累。学生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材料的罗列、堆积,更重要的是其心灵深处情感的迸发。另外,还应让学生写心理日记,因为作文写作的过程毕竟是人的心路成长的历程,也是充实人的精神、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宋文雅《你的积累有效吗?》)
(3)、一个真正为大宇宙、大时代、大社会、大人生而用心灵的震荡与思想的跋涉写作的作家,肯定是精神探险者。他总是在人迹罕见的戈壁中寻找风景,在无边无垠的大漠中寻找绿洲。所以,写作应是一个人成长的珍贵日记,心灵的自然流露,对生活的一种审美、一种对话,更是一种创造。一言以蔽之:写作是一种精神的旅行,是一种思想的探险。精神旅行需要自己,思想探险不喜欢约束。(陈明 李晓娜 杨文武《精神之旅——我们的写作宣言》)
(4)、由于学生渴求作文心理的自由,渴求作文价值的实现,渴求作文成就感的体验,渴求来自外界的反馈,渴求找到作文成功的捷径,所以,作文育人教学的策略应实行开放式作文,培养学生的成长意识扩大学生作者的读者群,采用合作作文的模式,科学地指导写作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评价和反馈体系。(李斌辉《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作文教学》)
(5)、课堂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课堂作文育人教学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要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二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且不能追求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国家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标准指导今后之教学。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信息量大大增加,能力获得长足发展。(于漪《以人为本 作文育人》)
2、问题研究的国外社会背景。
研究人员发现,世界各国课堂作文教学的主要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美国:其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在欧美国家中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许多社会因素迫使人们被动地按照陈规旧习来思考的时候,由审美活动培养起来的开放思想和探索精神才可以使人突破常规和老一套去探索许多生活领域的新方向。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更接近于发现如何获得自由。威廉.W.韦特指出,写作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虽然人们习惯把人看作理性的动物,但新近的思想提请人们注意人的无意识的欲望和情操,那些欲望和情操是掩蔽的有时甚至支配人的理性。”“道德品质是在朝着理想的目的训练天赋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世俗的至善将自我奉献给高于自我的理想——为真理和他人而献身。”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目标的认识并不能只限于工具性,而且还应意识到它关系到“民主制度精髓的集体思想和判断基础”。许多大纲还明确规定课堂作文教学要担负“交流情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经验和信息”的任务,把课堂作文教学看作是“实现培养有见识,能思考的公民这一教育中心目的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2)、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作文教学不仅是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他把观察看作是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基础,既能使学生在观察实物时形成鲜明的表象,产生写作的激情,也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在观察中每个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之间的成百上千种联系,所以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其语言表达必定“带有深刻的个性,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观察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同时,他十分坚定地把读书笔记列为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学会“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攀登上智育和美育的顶峰”,使学生借以进行爱国主义、道德和审美方面的自我教育,阐发个人的志趣和理想,并且发展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3)日本:重视自我表达是其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传统,重视社会通讯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学生作文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为目的。故教学者应特别关注社会现实的新理念,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日常生活,还包括社会现实问题,如政治、经济、生活、现代文明、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充分表现自我、关注社会现实的真实文章。
(4)、中国台湾:强调学生作文应贴近生活经验,切合社会脉搏;强调“题材生活化,促进学生留意身边的问题与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实在是生活中的一件必要且重要的事,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或负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其人格的完善产生有益的影响;围绕以培养生活素养、生涯发展、生命价值等十大基本能力进行统整与融合,并将信息、两性、人权、环保、法制、宗教等新兴议题纳入其中;强调鲜明的时代性,注重作文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关怀。
三.问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预期目标
(一)、问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主导性和主体性原则。教师应成为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育人教学的“主宰”与“传输器”;学生是主动接受教育的主体,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展现的舞台,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活动才能真正焕发出绚丽多姿的光彩。
2、人本性和开放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网络;对学生的作文要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3、启发性和创造性原则。在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特别要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和强化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写作知识,有会学会写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观念,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实践性和反馈性原则。在学生获取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之后,指导学生写作,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指导课题开展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达到问题实践与研究的目的。不断搜集师生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调整研究进程,转化信息反馈功能。
(二)、问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 、基本目标:探索写作与听说、阅读的最佳切合点,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探索作文与生活的有效着力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探索作文与育人的有效着眼点,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探索“写”和“导写”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提高研究者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2、中期目标:针对中职学校课堂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应深入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求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在广泛的实验研究过程中积极开展尝试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从各位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积累的数据与其他资料中分析、筛选,开辟出一条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新路,并努力将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今后的课堂作文育人的教学实践,从而帮助学生从作文教学中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多创作多修改的习惯,认识到感悟、思想、情感积累比词汇、句子、语段积累更重要,明确作文学习的过程既是人的心路成长的历程,也是充实人的精神、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断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完善自己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增强耐挫力与自信心,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终极目标:着眼未来社会,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飞速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四.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步骤
(一)、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每一位研究人员,借助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课堂作文育人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尽可能多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实践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跟踪调查法。凡有可能进行教学循环的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建立好作文档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3、经验总结法。结合问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
4、对比研究法。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创造一切条件,确定实践班和对照班,广泛开展对比实践与研究。
(二)、问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该问题的实践与研究由学校语文教研组承担,以本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践与研究的周期为两年。主要分三个步骤:
1、初步实验阶段。目标:激发兴趣,进入角色。确立实验班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2、充分实验阶段。目标:指导方法,转换行为。在初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实验计划;进一步加强与课外的联系,把学生的写作扩展到生活中,如家庭、校园、社会;逐步提高思维层次和表达层次,逐步实现由“角色行为”向“独立行为”,“无意识行为”向“有意识行为”的转换,形成自主、自觉的创作习惯。
3、综合测评阶段。目标:独立创作,综合评价。在前两阶段实践探索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提升。对进行实践研究的班级作终极测量,获取对比数据,写好实验总结报告及经验体会文章、研究论文。
五.问题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具体内容
(一)、问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数控技术学部:06数控各班。
综合高中学部:06预科、06电子各班。
美术服装学部:06服装、06美术高考各班。
经济贸易学部:06实用英语、06营销各班。
旅游幼教学部:06幼教、06宾旅各班。
信息技术学部:06计算机、06艺术设计各班。
机械模具学部:06机电、06模具各班。
(二)、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学习教育学(包括语文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寻找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负面因素,为今后的课堂作文育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教研组全员参与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分别采取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在各专业的课堂作文教学中进行系统的实践与研究,积累相应的实验材料,为探索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科学之路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3、将各自在实践与研究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汇总,相互交流各自的初步研究成果,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后继续进行跟踪实践与研究。
4、将各自的实践研究结果前后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规律性的课堂作文育人教学途径,并在本校各专业乃至兄弟学校的各专业进行推广实践。
5、将本校各专业的课堂作文育人教学实践与研究结果的推广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撰写报告,完成问题研究的任务。
六.问题研究的操作措施与初步成果
(一)、问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1、各参与实践与研究的教师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认识意义、共同研究和探讨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科学方法,确保问题研究的圆满成功。
2、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本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作文,又在写作实践中感悟人生,学会生存。
3、实践教师积极进行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改革,注意学生作文的态度、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4、积极开展课外写作兴趣小组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专题讨论、演讲、写作比赛,辩论会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写作实践活动中提高作文能力与语文应用能力。
(二)、问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近几年学校取得的主要成绩。高职考试(特别是语文学科)成绩喜人;写作兴趣小组与“细流”文学社近两年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作品近百篇;05、06全国中专生“文明风采”与全国中学生“迎奥运”征文竞赛共有一百多篇作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均荣获组织奖;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堪称兄弟学校的楷模,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许多专业选手参加市、省、全国举办的各项比赛名列前茅;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成功举办省首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等。
2、参与实践教师研究的获奖情况。教师说课、讲课获奖:市级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5人次。教师论文、教案获奖:省级一、二等奖3篇,市级一、二、三等奖14篇。指导教师获奖: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共18人次。
3、实践班学生的获奖情况。习作获奖国家级一等奖5篇、二等奖26篇、三等奖61篇;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7人。
4、研究论文、习作发表情况。教师论文发表国家级8篇,省市级17篇;师生习作发表国家级11篇,省市级25篇。
总之,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优化了作文教学的指导,逐步形成“细心观察,个性鉴赏,独特感受,独立思考,大胆创作,无声评改”的作文能力,使学生在自由作文的实践中得到教育。
七.问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及人员分工
(一)、问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生情况。本校已经开设的5年制、3+2、3年制等专业已有28个之多,在校生达到6700多人,本校园区内还有珍维服饰职业学校的学生,各类专业齐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师资力量。从事实践与研究的教师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七人,高级讲师职称的二人,中学一级职称的九人。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一线教学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作文育人教学方面积累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问题研究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资金场地。学校为该问题的实践与研究提供相应的资金与场地,积极协助本教研组的全体人员进行科学的实践活动,为本问题的各种实践与研究活动提供可靠的保证。
总之,本教研组具备实践与研究的相应条件,专业涵盖面广,师资力量雄厚,场地、资金均有保障,研究的结果力求客观、普遍,对本市的其他兄弟职业学校也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八.问题研究的实践成果与理论提升
(一)、问题研究的实践成果
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挖掘生活的真善美。
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悟道,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作文从生活中来,生活有情文亦有情。写作时教学者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引导他们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母亲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人,然而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许多学生竟无从下手,没有内容可写;或随便编造一个内容敷衍了事。可见母亲们的爱在部分学生心中已“石沉大海” ,他们将来又怎么能够得到爱的回报呢?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观察、采访活动,让他们采访自己的母亲、别人的母亲或其他同学,内容为“从懂事起,你和母亲之间有过哪些难忘的事?”然后再让他们写这篇文章,自然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那最无私的爱。有的学生写道:将来我一定要像母亲爱我那样的爱她。就这样,通过观察、采访活动,学生们看到了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并通过作文将爱传递给老师和同学。
2、引导学生“个性鉴赏”,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语文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情感因素上,学生的情感在认识中产生,并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升华。因此,在培养情感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正是在这种情感感染中,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进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打下基础。课文中有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的刘和珍,有劝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老猎人,有鼓励病友战胜病魔的老画家等。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人物的心灵美、事物美、境界美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美,从而激发学生仰慕美好的人物,热爱美好的事物,产生追求美好明天的崇高的美感和道德感,达到“以美育德”的效果。我们还可鼓励学生们将对自己有启发的格言、警句和读到的优美文章时,及时记到积累本上,拓宽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思想。如“三人行必有我师”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等格言,学生一旦熟记于心,就会在这种不经意的渗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很多学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来勉励自己,这对于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看报、听新闻或看谈话类节目,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激发学生“独特感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正在成为俊男靓女,他们喜欢追赶潮流。他们目标高远,但疏于劳作;热情可佳,但懒于实践。学习中表现懒散,缺乏自控、自律能力,做事只凭一时兴趣,得过且过,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我们教作文必须先教做人。要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调动他们的作文兴趣入手,从培养他们写日记、周记,写读书笔记等方面做起,创造作文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校正不积蛙步的思想偏差,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这正象爱因斯坦所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首先要解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写什么,怎样写,放宽要求,随意写,只要每次写了就好。教师要有耐心,逐步引导学生从兴趣易逝、为时短暂的有趣阶段,发展到基本上路、为时较长的乐趣阶段,再上升到积极自觉、受益终身的志趣阶段。这样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能使他们在学习作文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享受到智力创造的成就感,以利于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的品质。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到实践中去积累素材,是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这样,学生才会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才能有文可作。学生积累素材,会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的作文总会写下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写下他们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看法,这些感悟、思考、看法,最初在脑海中处于杂乱、琐碎、混沌的状态,要把这些良莠不一的素材写成作文,就要进行筛选和整理,在整理成文的过程中,反复思考,某一思想逐渐明确、清晰起来。这一过程中的多次反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升华。平凡纷繁的生活,日出日落,春华秋实等自然现象,会引起学生的一些感悟;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会触发学生的喜怒哀乐,会有一些想法。但这些想法不一定正确,作为老师,不但要求学生敢写、常写,而且要求善写会写。启发学生在积累作文素材的观察中,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让学生懂得全面观察,做到“点、面”结合,要善于比较、鉴别,做到抓住特征,深入本质。他们在积累作文素材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健康向上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考试时,看到别人作弊,心理极不平衡,自己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战胜自我,考出了真实的成绩。学生把这一事件写进作文,写出了深刻的思想认识。学生正是在这点滴学习中,从幼稚逐渐成熟起来,对事物的认识由肤浅变得深刻。由于作文常会涉及到爱心、理想、公德意识、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做人,提高思想水平。
5、帮助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创新的思维火花。
创新思想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学生作文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模仿,而是推陈出新、别开生面的创造。以往学生作文内容单调,题型单一,久而久之,逆反心理加重,表面文章增多,抄袭之风盛行,创新思维索然。面对素质教育,我们的课堂作文教学应当反思。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思想独特是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如设置束缚,必然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帮助学生改正偷懒的恶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比如,鼓励学生向班主任、向“校长信箱”提出有创建性的建议;保护学生在想象作文中的一些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在科幻习作、小制作、小发明论文中异想天开,在作文练习中多方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当创新思维火花一旦溅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倍加爱护,不能让它瞬息即逝,并且大力鼓励、扶植,从思想观念方面肯定这些学生,让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大胆往前走。
6、给予学生“无声评改”,增强超越自己的自信心。
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少不得要撰写作文批语。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班主任,这就决定了在撰写作文批语时,不能局限于对学生作文作客观的评价,往往还得留心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之变化,然后对症下药,撰写出能医治学生心理的“药方”。在教会学生作文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做人。简言之,我们以为作文批语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上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切不可等闲视之。好的作文批语能帮助学生摆脱心灵的阴影,增强信心;帮助学生放下包袱,走出情感的误区;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超越自己。比如职校学生的早恋现象早已不鲜见,为此,不少家长、老师都痛心疾首,却又束手无策。在我们看来,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而言,这种现象实不足怪。因此,家长也好,老师也罢,要做的是“导引”的工作,而非一味地责骂、“堵塞”。其实,许多学生在情感初萌时往往是恐慌、矛盾的,这时,他们非常渴望能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帮助他们走出情感的误区。某一女生在作文中向教师倾吐了感情萌动的苦恼——她对一个男生特别有好感,但她又不想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很痛苦。老师了解她的心情后,在她的作文本上写下这样一句批语:“一个有着坚定理想的人决不会受到外物的干扰!”她深受启发,很快消除了心中的烦恼,还写了一篇题为《今夜星光灿烂》的作文。就这么一句无声的作文批语,竟然胜过许多有声的教诲。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转化自己的思想,调节自己的行为,转变自己的性格:无知的为有知,无能的变有能,懒散的变得勤勉,粗疏的变得细腻,懦弱的变得坚强,傲慢的变得谦逊,过敏的变得从容,乖僻的变得开朗……所以,作文批语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使之和谐发展的一种手段。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注意转变学生的思想性格,批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呵护学生的自尊。
总之,教书的过程是育人的过程,课堂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它是育人的一块重要园地。我们在课堂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作文和育人的着眼点,寓作文于育人之中,寓育人于作文之中。指导学生审视学校、家庭、社会所包含的内容与展示的形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与辨别。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与判断,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与呼唤,嗅出时代的气息、窥测崭新的世界,品味特有的情趣。同时,还应展示学生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追求,在斑斓多姿的现实生活中,摄取丰富多彩的材料,轻松愉快地弹奏出他们奇思异想的心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培养学生寻求真、善、美的良好品德。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体会到:课堂作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课堂作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而且,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问题研究的理论提升
1、教师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理念大大转变。
(1)、把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置于整个教育理念的更新中观照。为了促进作文育人教学不断改进,实践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求实创新。本教研组教师应率先带头打破传统,开拓创新。
(2)、把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纳入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过程中实施。那种停留于指导学生如何“应试”的纯写作技法训练,明显阻碍学生发展,应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写作状态,鼓励真情投入、张扬个性的写作。
(3)、把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放到生活社会的大环境中实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拓宽写作视野,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广泛摄取生活素材,让写作内容鲜活起来。
(4)、把课堂作文育人教学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之中展开。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和要求,教师应利用并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显示生活的真情实景,诱发、触动学生观察的兴奋点,诱导其写作情绪和写作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教师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
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写作前指导是学生作文成功的重要保证,是课堂作文教学的前沿阵地。我们在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理念下,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的良好局面。
(1)、 迁移式:即从典型课文迁移到作文训练。A、抓住单元写作训练点,复习典型课文、由课文迁移到本次习作;B、抓住训练重点,运用下水例文,深入语言文字研究(只要抓住一、二点即可);C、学生将例文中学到的语言文字特色迁移,易借鉴模仿,又不囿于教师的指定题材,利于思路拓展。
(2)、展开式。即遵循写作作文由模糊整体到部分细化到清晰整体的过程,逐步展开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感悟;A、指导学生编写文章梗概;B、指导学生分块展开,进行生活回忆和具体叙述;C、指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优化。
(3)、导引式:即从现实生活过度到作文训练。A、引导生活,积累素材;B、再现生活,选取题材;C、范文构段,写法迁移;D、认识生活,拓展题材;E、反映生活,表情达意。
(4)、练导式:即学生写后教师再指导讲评。A、下水:教师下水了解内容,体验作文难度;B、激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营造真实情境;C、习作:放手学生导前作文,教师了解情况;D、讲评:老师针对学生情况,具体作出指导;E: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反思作文过程。
(5)活动式:即把作文与班团活动相结合。流程有二种:A、在开展活动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B、作文作为活动开展的前期准备。
(6)、网络式:网络作文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学生输入速度的加快,最重要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师生的多向实时交流。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呈现于每位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学生的作文呈现给每一台学生机;还可以随时了解任何一个学生的写作情况。
3、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实现了作文过程的前展后延。
(1)、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写作前引领活动化、情境化,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的通病是空洞无物,不具体、不生动。造成这一通病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他们不懂得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感悟生活。加之学生的个体性、生活经历的不同性、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逐一指导后再组织学生去进行统一观察。于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实践中,注重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给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作前引领。比如,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某个画面,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
(2)、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写作前指导既扎实了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调动生活积累,有效减少训练作文的“假”因素,也激发了写作动机,提高了兴趣,促进了生活与作文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自由作文”的能力。
(3)、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作后习作交流与评价多元化、激励化。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渴望交流,渴望表现自己。作为年轻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强烈地希望在交流中展示自我,得到别人的认可。学生同时担任写作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学生不再是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后组织及时和有效的交流、评价,会对学生的下一步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作文育人教学中交流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互动性。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自我介绍或举行作文朗诵比赛,可以自己打分或请同学打分,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又如小组内交流评价;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自我评价,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激励学生改进不足,赶超先进。特别要提的是因网络的强大互动性和学生自身强烈的表现欲,学生一般会将自己的作文呈现在同学面前,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不必担心因文章质量不太好或书面不整洁等其他原因引起别人的议论。运用网络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参与度,但要注意不能使“网上评议”变成“网上聊天”。
②激励性。成功的快乐是最大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双主互动立体作文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交流写作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获得下一次写作的动力。如:建立学校作文网站,办班刊、校刊展示学生的作文佳句、佳段、佳篇,每期举办一次校作文大赛,并推荐发表等。学生作品一经获奖或发表,教师立即发布“喜报”,让学生充分感受其成功的喜悦。这种快乐又成为学生更积极行动的不竭源泉,推动他们作文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更多语文的基本素养。如在一次状物作文训练课的讲评课上,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运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习作中的佳段,佳篇如描写动物样子的片段,生动、形象描写动物生活习性的片段,与众不同的开头、结尾,真情实感流露的片段,让作者朗读,让全班同学欣赏,让教师去口头赞赏。在朗读中,在同学们的钦佩的目光中,在老师的赞赏中,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快乐,感到了观察、写作、评改的快乐,他们会带着这份成功的喜悦不断向前,成功将伴着他们细心观察、大胆创作,无声评改。
③发展性。学生不是诗人、作家,他们的写作也不是纯文学的创作。作为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写作质量,评价应该多元化。教师评价时要因人而异,注意横向与纵向比较。尤其在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时,教师应着重肯定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努力和成绩,从而让学生看到成绩,增加写作的自信心。教师要不怕麻烦,保存学生的作品,适时对比学生过去和现在、改前和改后的文章;还要指导学生关注自己文章的“成长”足迹。
(4)、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动参与,实现课堂写作过程的全面开放。
4、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引领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育人写作平台。
(1)、育人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写作兴奋点。我们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和要求,利用并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显示生活的真情实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曲激动的音乐、一则有趣的生活小常识、一段精彩的演讲、一支优美的舞蹈、一个巧设的悬念、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有声有色甚至动感十足的景象代替干巴巴的文字或单调的图片,诱发、触动学生观察的兴奋点,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互动学习氛围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学生持久不竭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征服欲、表达欲、成功欲。
(2)、育人的话题,点燃学生的写作灵感。新《课程标准》中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根据提供的作文材料和创设的情境,巧妙地导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协作”和“会话”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让学生思维扩散延伸,凭借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从生活中提炼材料形成具有个性的、独具灵性的思想感情,选择新颖的角度立意构思,最终完成作文的“建构”。
(3)、育人的内容,丰富刷新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只把视角放在对教材的理解上,特别有开放意识,努力创建开放的内容,将教学视野拓展到课堂教学以外——多彩的生活和纷繁的社会空间中,寻“源”找“米”,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学生创造建构作文的契机,寻找灵感的“火花”。“生活如源,源丰而不竭;习作如流,流动不止。”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普遍人、平凡事,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而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信息,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如当前的“美伊战争”、“世杯女排赛”、“‘神州’上天”等;关注社会问题焦点,如一直备受世人关注的“自然环境污染”、“社会文化污染”、“人口与资源”等问题;关注前沿科技动态,如“生命基因工程”、“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新型能源开发”等。我们通过现代信息载体——报刊、影视、校园信息网等,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报纸杂志、收看电视新闻、收集网络资料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间接地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其创作的源泉。此外,我们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百态众生、关注校园“风云变幻”,使他们获得创作的题材和灵感,从而写出充满浓郁“校园味”的佳作!
5、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使实践班学生的作文在内容、形式、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
(1)、抒写真生活、真性情。通过具体的活动,促进学生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学会“用我口诉我情,用我笔写我心”。真情投入,真情倾诉。
(2)、写作视野拓宽了,心胸开阔了。由于常参与实践活动,不少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心胸开阔了,写作的视野也拓宽了。从过去写作常抒写个人苦闷、孤独、挫折、不满到关爱集体、他人,关注社会、世界;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产生了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3)、张扬个性,不拘一格。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参加各种活动,对活动的体验因人而异,表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实践与研究班的学生作文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收到了可喜的育人效果。
九、问题研究的推广价值与理性思考
(一)、问题研究的推广价值
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育科学,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是观念性与操作性的统一。课堂作文育人教学,从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讲,是观念性的,旨在用“自由育人”的思想统帅作文教学,无论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定,还是过程的排定、形式的拟定。从教学的具体实施上,又是操作性的,旨在使作文教学活动通过双方或多方的互动,相互作用,相互“摩擦”,相互“撞击”,促使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和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得以合理有效、和谐共振,提高课堂作文的育人教学效果,培养创造人才。
(二)、问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限于研究者都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因此,对问题提出的理论构建相对显得薄弱;加之应试教育阴影难以摆脱,给研究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研究的取样难免有偶然因素;再由于这一课题本身相对来说是一个难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研究,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比如:
1、在课堂作文自由育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更完善地建构一套有效地作文教学的训练计划与程序。
2、在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实现合力效应。
3、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如何更好有效地为课堂作文育人教学服务。
4、课堂作文育人教学理念能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运用与实践。
十、结束语:
课堂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时,总会用一定的观念、思想、情感影响学生。学生作文时也一定会涉及怎样做人的问题,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定要利用好这块阵地,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乃至优秀的建设者。诚然,课堂作文育人教学问题的实践与研究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我们诚恳地期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使我们的问题研究更加完善和科学,更好地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育人效能,真正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自我,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语文教学研究指导》:周家成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3.《写作心理学》:张蕾主编,明天出版社,2003年版;
4.《教育理念与学校管理》:姚宏昌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作文成功之路》:王浴海主编,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2006年版。
6.《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指导》:蒋乐兴主编,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5月版。
7.《语文教育学》:谢象贤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8.《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
9.《思考与实践》:徐建平编著,杭州出版社,2003年4月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