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

论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

日期: 2010-7-17 22:20:41 浏览: 2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很在乎,尤其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方式,更为在乎。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这个主体,从自身着手,改变原有教育模式,积极尝试学生所喜爱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引导 鼓励 赏识 教育方式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ing majors preferred way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式很在乎。笔者在进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中发现发现采用引导、鼓励和赏识的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其主动融入到教学改革中来。因此要想更好更深入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关注学生这个主体,从教师自身着手,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积极尝试学生喜爱的方式方法。
   1 引导教育——指名学生的学习方向
   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应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观念、原理、方法,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一定的训练方法,运用到营销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老师的引导作用很关键,学生自身不一定意识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还带有中学时期的学习意识,可能只关注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技能的训练,甚至于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特别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的锻炼方面,老师人为的能力培养引导倾向性应该很明确。例如在每次课堂上,笔者都会让两到三个学生进行即兴发言或有主题的发言,以此来引导他们注意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笔者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来引导他们从实践出发,掌握营销业务技能,增强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素质。比如带领他们去批发市场进行“婚庆喜糖”的市场调研,引导他们与外界的接触,通过活动来引导他们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再如带领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校园销售”活动,让他们自筹资金、自我筹划、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论证、产品定位以及亲自去进行采购进货、定价、促销、甚至于还有售后服务等活动,引导他们认识到营销工作的全面细致性,认识到营销工作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营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吃苦耐劳的品德。除了传授知识外,笔者还会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树立“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理念,帮助他们学习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通过引导教育,可以给学生指名学习方向,调动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教学,学生可学的如鱼得水,老师也可教的得心应手。
   2 鼓励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老师仅仅注意到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鼓励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笔者认为鼓励的教育手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认可。
   例如在让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时,有的学生会表现出羞涩和不自信,个别内向的学生到讲台上会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时笔者会通过微笑、眼神和言语等来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再如笔者尝试过在他们感到困惑、感到难以解决问题时,用一定的方式鼓励他们实践、探索,去克服困难,并最终引导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一做法很受学生喜爱,他们说总会在心灰意冷、感觉完不成任务时感受到老师的鼓励,而一旦感受到鼓励就可以攻克一个个难关。
   其实,鼓励教育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展现教学魅力的一种方式。一个优秀的教师给与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许多内涵丰富的东西。
   3 赏识教育——捕捉学生的每一亮点
   让学生受到赏识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很欣赏魏书生老师以及他的“赏识观”。魏书生老师认为,有些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尤其在自己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肯于坐在教室八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批评、挖苦甚至于情急之下的“拳脚”,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也正是由于魏书生老师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很喜欢并敬重他,进而愿意接受他的教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其实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就是半大的孩子,他们离开了父母的约束,改变了原有习惯性的高中学习方式,难免有的人不能自控,会迷失学习方向,这时就特别需要老师的赏识教育。
   在笔者的眼里没有差生,因为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可能有的学生心理上还没有长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还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但是在他们身上,也还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学会欣赏他们,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就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就会把他们引导到正道上来的。这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需要探究的。
   在笔者的教学班级中也会有一些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课后的实践活动不能自觉参加,团队意识淡薄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笔者总是去及时发现他们在某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赏识,更多的是挖掘“赏识”因素,并给与其“精神”上的滋润。例如曾经有两个学生,其他老师反映他们在别的课程的学习上较为散漫,由于课余时间打理一家小饭店,所以经常旷课或者上课睡觉、讲话等,当得知这一情况后,笔者没有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而是在一开始上他们课时就刻意去认识他们,并表扬了他们勇于实践的做法,赞赏他们具备营销人员的基本素质,号召全班同学要向他们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也经常提问他们,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重视他们、赏识他们,所以他们在笔者的课上从来都是很投入的,没有旷课、睡觉、讲话等问题。再如笔者发现班级里总有个别学生平时喜欢上网打游戏,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批评其上网不好,而是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的计算机水平,捕捉他的优点,笔者通常会请他帮助查找学习资料,慢慢引导其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制作PPT文档等学习中来,为团队作战作贡献。
   实践证明,善意的赞赏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个体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教无定法,关键就在老师怎么用心去教。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都能注意到多些引导、鼓励和赏识,少些说教、批评和歧视,我们的课堂怎会不精彩,我们的学生怎会不投入,我们的教学魅力又怎会不显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