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引导课文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中的运用

引导课文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中的运用

日期: 2010-2-15 17:35:25 浏览: 14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运用引导课文教学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引导课文;教学法;综合能力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材。通常采用以“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学生单纯的专业技能是有效的,在岗位技能培训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员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从事任何岗位都应有的学习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培养能适应新时期综合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技术工人显得无能为力,探求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运用引导课文教学法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在编写上,仍然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另外,作为其理论支撑的前导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机与变压器》、《机械与电气识图》等也是分散在几个学期讲授的,时间跨度很大。再者运用传统的“示范—模仿”教学一般仅能对职业能力的一部分进行培养,他们对现代化生产所日益要求的毅力、独立工作能力、责任心、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却无所作为。因此,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足:(1)理论和实践信息的传递处于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信息由教师直接给出,学生被动接受,然后加以仿效。(2)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教师的限制。(3)理论和实践仍有一定程度的分离,往往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4)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系统的训练。
引导课文教学法
由于传统的“示范—模仿”教学法自身的不足,笔者尝试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采用引导课文教学法,效果极佳。引导课文教学法是一种在理论上近乎理想化的、全面系统的能力培养方法。它属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它是对项目教学法的完善与发展。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利用经过教师精心组织的课文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由于课文发生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所以称为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1)通过回答引导课文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独立地操作和控制。引导课文也意味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使学生容易找到知识来源。(2)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系统地引导,也就是在具体工作中按照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步骤进行。(3)通过课文引导将具体任务的实施进行分类。(4)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各自提出的难点。
在实施引导课文法教学中,教师关键的工作集中在开发优质的引导课文,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做好总结评价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着引导、主导作用。
引导课文教学法较适用于要求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学内容或是实习训练当中。由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一体化教材,按课题编写。课题的前半部分是理论讲解,后半部分是技能训练的目的要求、工具器材、训练步骤、评分标准等。基本具备引导课文的框架和雏形。教师稍加组织和设计,就可以成为引导课文。
引导课文的开发设计
采用引导课文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这个新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可能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的行为是主动的,虽然这一主动性仍然是通过外部控制而被动实现的。独立能力即意味着独立进行实践。因此,应把必要的知识按照其在实践中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类,建立起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引导课文的开发实际上也就是回答两个问题,即:(1)如何使学生能够去独立地学习。(2)如何建立起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运用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得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引导课文的开发,就是在脑子里模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技能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一个知识点总是处于知识链中,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清晰。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紧密,学生越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开发引导课文关键是要对学生将要进行的每个行为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它开发的程序就是从工作技能出发,确定需要哪些知识,根据这些知识,确定信息源。只有当这些因素都确定后才能撰写引导问题,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即:引导问题—信息源—知识—技能。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主要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与维修,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与维修,电动机的自动调速系统调试与维修。从以上工作技能出发,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教材中每一课题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已经学过的电路、电磁学知识。由这些知识确定其来源,即信息源。这些知识主要分散在《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机与变压器》、《机械与电气识图》等教材中。以上三个因素确定后就可以撰写引导问题,引导问题可以按照“6W”的方式进行撰写。比如在进行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训练时,撰写如下引导问题:(1)What —— 是什么?电路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等。(2)How —— 是怎样的?电路及其元器件是怎样工作的。(3)Where —— 什么场合?电路使用在什么场合。(4)When —— 什么时候?电路中的各元器件分别在什么时候起作用。(5)Who —— 是谁?在具体工作中应和谁合作。(6)Why —— 为什么?以上的一切都是为什么。
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实施
引导课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六个阶段:
获取信息即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学生(常常两人一组)从教师那儿得到所有资料,借助引导问题确定下面几方面的信息资料:(1)检查资料是否详细完备;(2)确定所需材料工具、仪表、器材。
制定计划即解决“应该怎样干”的问题。学生借助引导问题制定工作计划,包括:(1)制定分步工作计划;(2)确定操作步骤;(3)确定电路安装与检修质量标准。
做出决定即“确定电路安装与检修方法”。以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和评分标准(参照教材)为依据,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并最终做出决定。这时,教师应该检查计划的可行性。
实施计划即“安装或检修”。按照工作计划学生独立完成安装与检修工作,也可以小组分工方式进行。
控制即回答是否满足质量标准的问题。学生根据已制定好的质量标准对安装和检修的电路进行质量控制,并填入相应的表格,这些措施用于实现以下学习目标:(1)重视和评价劳动过程的质量;(2)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估;(3)认识错误及发生错误的根源。
评定即回答“下一次在哪些方面应该做得更好”的问题。学生将安装或检修好的电路连同质量评分标准一同交给教师,之后再由教师评定结果。当学生与教师评定的结果发生偏差时,应讨论发生偏差的原因,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专业缺陷,教师应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些练习题,或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意加以弥补。
运用引导课文教学法,开始阶段引导课文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教师和学生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其中精心组织显得尤其重要。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注意收集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使之逐步完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