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如何提高乒乓球裁判员的临场水平

浅析如何提高乒乓球裁判员的临场水平

日期: 2010-8-15 3:54:53 浏览: 2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针对乒乓球比赛的实际,总结了影响裁判员临场发挥的几点心理因素,从而进一步论述了提高乒乓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的几种方法。从运动心理学来讲“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与转移相结合;加强表象训练,头脑形成清晰的乒乓球运动表象;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应变能力,确保准确判断比赛的合法还击。旨在为现代乒乓球高素质裁判员的培养提供点滴理论指导。
   【关键词】乒乓球 裁判员 临场 心理素质
   1 前言
   现代乒乓球比赛复杂多变,紧张激烈,11分制的改革使得比赛的偶然性加大,悉数违反规定的动作(实行无遮挡发球后,运动员仍有遮挡动作的存在)隐蔽性极强。如果没有良好的裁判技能和判断能力,常常会出现误判、漏判、错判或偏判,裁判员注意力不集中手势不规范,犹豫等现象,影响比赛顺利进行,甚至导致比赛中断。虽然乒乓球裁判员不像篮球、足球及打分类项目那样对比赛的结果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乒乓球裁判员在赛场上的地位。乒乓球裁判员要高质量的完成裁判任务,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裁判技能,还应有敏捷、迅速、准确的心理判断能力。裁判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教育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一名乒乓球裁判员是否在比赛中至始至终保持稳定、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能否在应激状态下做出机智的反应,这与裁判员平时形成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
   2 影响乒乓球裁判员临时水平发挥的几点心理因素
   2.1 机会缺乏,经验不足
   缺乏临场经验的裁判员经常会出现:临场前过分紧张状态,心里虚,不塌实。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是由于刺激物引起大脑皮层中枢压抑过程减弱,兴奋过程上升使大脑皮层对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由于兴奋过度,使其作用失调,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即将面临的临场工作上。因此裁判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是产生“胆怯”心理的重要原因。
   2.2 对乒乓球规则、裁判法掌握不全面
   一部分体育学院毕业的裁判员在担任临场裁判之前,尽管经过了乒乓球规则,裁判知识的培训,但是仅仅这样的几节理论课,要想能够初步了解掌握规则、裁判法,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注重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乒乓球规则》是乒乓球竞赛的法则,是裁判员执法的依据。《乒乓球国际竞赛官员手册》是裁判员执行法规的工作方法。因此裁判员必须精通熟练掌握乒乓球竞赛规则,熟悉乒乓球裁判员手册,按规则原则准确判罚和处理比赛中各种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
   2.3 患得患失,缺乏自信心
   临场前出现情绪、态度失振、自信心不足。裁判员一旦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后,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不佳、无精打采、知觉和注意力过程明显减弱,甚至不想参加即将开始的临场工作。从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比赛和与其它裁判员的交谈中体会得知:临场执法时想法过多,患得患失,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的执法能力,怕球员、球队不满,怕观众起哄。一旦临场中偶尔出现失误,情绪马上紧张起来,进而出现严重失误,由此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影响执法水平的正常发挥。
   2.4 盲目自信
   这种状态的出现,是由于裁判员对临场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估计不足,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临场能力,过分相信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临场任务。对接下来的临场任务,采取消极态度,不放在心上,不重视。从而阻碍了比赛的连续性,甚至出现赛场混乱的场面。
   2.5 “大牌”效应
   这种心态出现在极少数的裁判员身上,在临场前被告知运动员姓名后,发现其中的某位是自己仰慕已久或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运动员,马上产生情绪波动,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不能保持正常心态继续执行任务。从而判罚尺度不一,出现便判、错判或漏判等现象,严重影响比赛的进程。例如:在九运会的一场比赛中,对阵对方是一名国家队主力与一名地方队选手,在比赛进行中裁判员的判罚多次受到国家队选手的影响,在对拉过程中,这名国家队主力突然把球接住,声称对方把球打到衣服上等等,这样引来了对方的不满,使得比赛多次中断,无法顺利进行。
   3 提高乒乓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心理水平的方法
   3.1 “球感”的建立
   “球感”是在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是乒乓球裁判员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技能,使裁判员能对球的速度、力量、弧线、落点、旋转做作出精细的分析,对球的节奏变化,有十分精确的感知,以排除凭视觉判断的假象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乒乓球裁判训练中,要求裁判员进行对每个球的判断的练习,以增加“球感”,使裁判员在比赛中对球的节奏变化、它的状态等判断自如,发挥出最好的裁判水平。乒乓球裁判员的“球感”是裁判员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高水平的重要的心理技能。
   3.2 “注意力”的集中练习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它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面对比赛,裁判员不能像观众一样观赏运动员精彩的技术、战术,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公正、公平、准确的执法。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因此,在裁判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应注重注意力集中的练习。裁判注意技巧的培养,要在技能训练和正式比赛中,有意识地分出注意的层次和目标。例如,在擦边的问题上,应注重选择击球的路线及触及台边后的飞行轨迹。
   3.3 注意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体能运动领域最常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在乒乓球裁判工作中,裁判员的手势动作及相应的反应速度是反映裁判员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3.4 执法时信心的树立方法
   3.4.1 转移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意思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与临场无关的行为中,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从接受临场之后,可以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看看书、听听音乐、下棋、聊天等。这样有助于裁判员把应激状态保持到最佳水平,避免临场前过度紧张。
   3.4.2 诱导法
   此法主要是把注意力过多考虑临场后果转移到如何进行临场的方法和技巧的上。
   3.4.3 隔离法
   此法是当接受临场的任务后,过分的激动,要使自己的激动尽快平静下来,可以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通过自我暗示或自我对话使自己的心情尽快平静下来。
   在裁判心理训练时,克服过度紧张的重要方法是通过认知的训练,使其对比赛有正确的心理定向,使面对临场裁判任务有清楚的理解,有积极的执法动机,对自己充满自信。临场执法时要排除心理障碍,排除外界应激的干扰,不断地从主观上,进行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识的强化,使之适应客观需要。
   4 结论与建议
   在乒乓球裁判员的培养、学习中应从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 集中转移,表象训练的重视,信心的树立等方面着手,使每个裁判员对比赛都能够应对自如。能够在运动员和观众心中产生一种威望,从而确保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和临场发挥的效果。
   同时应当对每位裁判员的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术语的能力加强培养。在我们这个乒乓球大国中,拥有“蓝牌”资格的裁判员仅有两人:分别是上海的刘杰(女)和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的赖勇辉。严重制约了我国乒乓球裁判走向世界的步伐。
   综上所诉:乒乓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裁判水平。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乒乓球裁判员顺利完成裁判任务,展现良好裁判技巧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乒乓球国际竞赛官员手册(2006-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乒乓球》.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4]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
   [6]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体育出版社,1996年7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