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谈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日期: 2010-6-20 19:00:17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其良好素质的形成及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问题的矫正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Abstract: Some bad phenomena exist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nfluencing the forming of its good quality and realization of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objective seriously. This text has been described to the correction of the reason and question emerg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classroom question behavior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question behavior of the classroom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富于理想、渴望追求真理,代表着我们社会的未来。但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其良好素质的形成及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1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
   1.1上课目的不纯
   许多同学上中学就是为了考大学,因此上大学后便失去了直接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动机,学习的精神支柱倾倒。
   1.2学习无动力
   现实中一些胸无点墨者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而许多知识分子却生活得既辛苦又清贫;毕业分配工作好坏几乎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的怪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从实用主义出发,许多学生认为努力学习不如努力找关系,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动力。
   1.3学习没兴趣
   一些学生说,除了学习什么都很诱人,就是学习枯燥无味,不想上课,不想学习,进课堂经常心猿意马,学习时不可抑制地分心,都表明一些大学生学习注意力已经下降到了较严重的程度。
   1.4失望无助感
   入学前,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值一般都较高,入学后大学的实际情况和理想中的差距,使一些学生产生失望感,导致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这种不适感在一年级学生中非常普遍。
   1.5人际关系不适应
   中学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可以只交往自己喜欢的人,属于儿童少年时代交往范围。大学生必须逐步摆脱中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关系模式,逐渐学会适应他人,协调关系,向成熟和成人化转化,许多学生对这种新的人际环境不适应。
   1.6学习方法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与中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宽松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环境中,许多人不适应,没有了外在压力,许多人茫然不知该怎样学习。
   1.7自我价值感丧失
   许多中学时期的学习尖子云集在大学里。学习优势的削减或减失,使尖子生成为一般学生,倍受老师重视已成历史,学习荣誉的丧失,使他们感到压抑,心理不平衡,无助和无寄托的心理阴影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2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1大学生自身因素
   2.1.1缺乏学习动力
   历经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了大学的莘莘学子,没有了升学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看管,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使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情绪。他们上课时得过且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2.1.2自我约束能力弱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专业或所上的课程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课程对今后的发展没有用处,从心理上排斥这些课程。而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2.1.3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
   大学的学习方式跟中学不一样。中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而大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大学里有些学习内容,如有些社会学科的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去掌握的。平时不听课,考试前突击一下,照样可以过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文科课堂的问题行为比理科课堂的多,公共课比专业课多的原因之一。
   2.2学校因素
   2.2.1部分教师业务水平偏低
   首先,有些大学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讲课内容陈旧、缺少时代感,学生很少能投入到课程中去。其次,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自始至终都采取“满堂灌”策略。这种方式不顾学生的学习心理,使课堂失去了一些学生的关注。
   2.2.2课堂教学管理不严
   大学课堂的管理较为宽松,主要是任课教师或教务处偶尔抽查点名,对逃课超过1/3的学生会取消期末考试或评奖资格,而对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却少有管理、约束的办法。
   2.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首先,就业的压力迫使部分同学离开课堂,为考研、考证或就业奔走。其次,较高的学费使得部分学生在校外做兼职,逃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第三,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降低,认为当今的大学生有太多的缺点,这使得大学生越来越背离自身的价值感。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不断下降,课堂的问题行为之风也就愈演愈烈了。
   3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新颖的教学内容与灵活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师德意识
   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3.3变革课堂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当前的课堂管理模式或通过教师的权威实施课堂控制,或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视而不见、不加干预。现实证明,这两种课堂管理模式对大学生来讲是无效的,甚至会让事情更糟。唯有民主型的管理模式才会让大学生乐于接受。课堂管理的形势提醒教师:只钻研本学科的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教师还必须深入研究教学管理理论,在管理上为学生确立未来的方向,“争取学生的合作与支持,在过程上注重激励和鼓舞,通过满足或唤起学生的需求激励学生不断克服面临的各种障碍”。
   3.4联合家庭、社会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重大,控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外,还应热心参与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涉世之初的自立自强的教育。社会也应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品质养成的教育中来,不能只是消极地对大学生进行打压和批评。因此,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要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因此,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要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4):29~31
   2 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教书育人,2005(10):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