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大学生恋爱问题

浅谈大学生恋爱问题

日期: 2010-12-8 20:06:0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且正值青春年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大学生恋爱是很正常的事,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做到爱情事业双丰收,则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通过访谈了解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恋爱观 大学生 爱情 正确对待 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西方文化的入侵,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处于过渡期的大学生有一系列的身心需求,只有满足了他们的这些正当的需要,大学生才能顺利步入成年。而事业成功,又往往与美满的爱情、婚姻家庭密切相关。然而虽说恋爱美好,但大学生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
   因此,恋爱和爱情,不但是当代大学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必须解决好的一大课题。“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我们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1]怎样走好人生的这一步,选择什么样的理想伴侣,树立怎样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恋爱观才能使爱情之花结出幸福的果实等等都成了青年大学生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一、调查的总体结果如下:
   2009年对南京地区高校的假期留校同学及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进行访谈调查,通过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1.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在大学里恋爱趋势正在上涨,大学已然成为恋爱的摇篮。大学生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交往相当重要,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半数以上的同学有要好的异性朋友。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是应该予以正确引导和控制的,他们认为,大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完全成熟,在多数的情况下,行为仍然为情感所支配,在对大学生恋爱原因的分析中,大多数的同学选择感情的需要,没有太多理智上的思考,大学生恋爱在相当程度上是感性行为,这一点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反映得更为明显。在对恋爱目的的调查中,93%的同学表示是为了追求真爱,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追求体验和自我满足。
   2.调查结果表明,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谈恋爱是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认为,大学生恋爱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说法“大学中因为无聊而去谈恋爱,为的是打发时间”是不正确的。
   3.调查还显示,大学生恋爱更多的只是即时的行为,而缺少责任意识,不能清楚地认识恋爱中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很少以婚姻期望为基础,只有较少数的人选择恋爱是为了将来能够在一起,但这并不说明大学生的恋爱是没有真实感情的,只是恋爱双方的感情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成熟而变得更具理性。
   4.调查中,大学生们表示希望校方进行正确恋爱观的引导教育,建议学校加强异性交往的教育,希望能限制恋人们在公开场合做过分亲密的动作,理解和尊重同学和异性的友谊,多组织一些男女生交流活动,多开展一些讲座,普及性教育等等。
   二、校园中的恋爱现象及原因:
   恋爱、结婚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而爱情,则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许多大学生则把恋爱视为大学生活的一个主题。但每个人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爱情的向往
   由于心理和生理的日益成熟,大学生们不自觉的对爱情产生向往,而大学,是很多学生第一次离家远行,远离亲朋,从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从而使得其对异性和爱情的向往愈加强烈。同时,大学生刚经过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和压力很大的高考冲刺,进入大学后都想轻松一下。此时他们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压抑和潜藏了许久的对异性的爱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另一方面,大学住校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双重约束,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于青春期中后期的大学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精力充沛、渴望交往异性。入学前,男女双方虽有对异性的向往,但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骚动被压抑着,不敢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了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大学生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因此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更渴望在大学里谈一次恋爱,心中冲动的萌发,对爱情向往的日益强烈,自是一发不可收拾……
   (二)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人的社会性是人性的现实表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进入大学后,看见很多男女出双入对,在羡慕的同时,嫉妒也随之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萌发出“找个女(男)朋友,谈个恋爱”的冲动。大学中存在着“寝室现象”,一个寝室中有一个人恋爱了后,其他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更风,导致从一个人恋爱到一个寝室全恋爱的现象。
   有些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十分可惜,让其他同学笑话,大学生活不完整,追赶潮流,把它作为一场爱情实验,在学生中,有很多人持有恋爱实验论。另外,许多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的紧张感没有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些大学生谈恋爱纯粹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做崇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里难以保持平衡,随大流,赶紧找一个,以满足虚荣心。有些大学生心中苦闷,又缺乏知心朋友,想找个伴儿来玩,打发时间,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玩恋爱在这一群体中,已经演变成为标有时尚注脚的游戏。他们只重视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三)部分大学生陷入虚幻的爱情中——网恋
   上网聊天是大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将自己深藏的,不愿告诉家长、老师或同学的秘密展现给对方,当觉得彼此很投机的时候,便会慢慢喜欢对方,从而形成网恋。网恋作为一种精神恋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网恋不当带给大学生的危害也是明显的,首先,大学生网恋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增加学生在情感上的随意性、空想性、虚伪性,降低爱情的崇高性和他们的责任感。其次,大学生沉溺于网恋会造成身心的伤害,甚至荒废学业。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网恋”从事违法活动,一些大学生因此上当受骗。
   (四)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当前社会上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另外,大学生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追求感官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将爱情等同于感官刺激,忽略了爱情与恋爱的真谛,产生了错误的恋爱观。男女同学合伙在校外租房同居已屡见不鲜。他们坚持只要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真心相爱,就无须指责”,传统的贞操观念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逐渐淡化。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处理不当。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有人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二)正确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
   罗素说:为了爱情而牺牲事业是愚蠢的,但为了事业而完全牺牲爱情同样是愚蠢。作为学生要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爱情必须是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上的。大学生应该把爱情看成是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事业和爱情的双成功才是你成功的全部,要抓住大学宝贵的时间,学好自己的专业,锻炼能力,在事业上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和汗水,现在多给学习一点时间,以后你才有更多的时间留给那最美的恋爱季节,成为最幸福的人。
   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三)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
   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四)遵守恋爱道德
   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
   1.彼此尊重
   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大学生谈恋爱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3]
   2.承担责任
   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在我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是寒夜灯影下的温暖的一杯茶……
   3.文明恋爱
   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4]
   (五)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原因,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出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怀,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乃至自杀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瘀结。[5]一个心里健康的大学生应积极地面对失恋,尽快摆脱失恋带来的精神痛苦。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扉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
   1.正视现实
   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
   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
   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4.情境转移
   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
   5.升华
   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六)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四、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四)大学生自我加强
   学生自我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杜绝大学生谈恋爱的更风活动,更不可以寻求感官刺激而追求异性,提倡文明和谐的校园恋爱。对大学恋爱要有充分的认识,切忌盲目和无所谓的态度。
   (五)家长辅助
   学生家长在大学生恋爱上要起到督促和警醒的作用,不可盲目的反对或提倡,应当根据事情来酌情考虑,防止学生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情。
   尾注释义:
   [1]索格飞等,《中日大学生恋爱关系中的性文化情节比较》,《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与指导,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王静;;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1期
   2.赵云芬,黄国泽,杨文;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赵然,方晓义,金玛丽,双赫;女大学生情感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张玉堂,海存福;高教大众化时代的学风建设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年01期
   5.崔海波;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贺斌;高中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