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山东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山东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日期: 2010-12-6 13:45:5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意见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各项承诺,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我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面向生产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企业主体,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我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开放情况来看,和国家的要求比和先进省份比,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扩大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层次和水平。
   一、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一)总量扩大,比重提高。截至2006年,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服务业项目7680个,实际使用外资8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外资比重的12.7%。其中,2006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占总量的13.3%,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按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省在第三产业13个子类中的外资构成如下(以总量排序):房地产业34.3亿美元,占41.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亿美元,占16.9%;住宿和餐饮业9.6亿美元,占1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3亿美元,占11.2%;文化体育娱乐业5.3亿美元,占6.4%;批发零售业4.1亿美元,占4.9%;科研、技术、地质勘查业2.5亿美元,占3%;其余的,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教育产业等,比重还很小。
   (二)领域拓宽,重点突破。适应新型工业化升级的新形势,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引进了一批较好的项目,培育形成了一些新的现代服务业业态和服务业主体。在商业流通领域,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瑞典宜家,泰国易初莲花,日本佳世客、台湾大润发和统一集团等世界(地区)知名商业连锁企业陆续在我省投资。在物流领域,丹麦马士基,英国环球货柜、铁行,澳大利亚TOLL等世界著名物流企业进入我省港口及物流业。在金融保险领域,韩国新韩、英国渣打、香港汇丰、澳大利亚联邦等11家外资银行在我省设立了分行、经营性机构、代表处或参股地方商业银行,中英人寿保险等8家外资保险公司设立了保险机构。在商务服务领域,会计师事务所、汽车金融服务、审计咨询等行业取得进展,世界四大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普化永道、毕马威、安永等三家落户我省;欧洲格尔攀汽车服务、美国运通旅行服务、美国星巴克咖啡连锁开展了连锁经营。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法国水务、香港中华燃气、光大水务等企业分别进入青岛、济南、淄博、潍坊等城市污水处理、管道煤气领域。德国杜斯曼集团在青岛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杜斯曼物业管理(青岛)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个外资物业管理项目。外资研发中心也取得新进展。目前,外商在我省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研发中心12家。2006年,富泰康电子研发(烟台)有限公司在烟台市设立,该公司总投资9000万美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
   (三)服务外包产业快速起步。省领导同志对推进服务外包工作十分重视,才利民副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服务外包发展电视报告会和服务外包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全省范围内就发展服务外包进行了发动,并先后开展了对日、韩、港的专题招商。省发改、经贸、信息产业、科技、财政、教育、文化等部门纷纷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对全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济南市已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齐鲁软件园和青岛软件园是国家重点软件产业基地和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全省共有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企业900多家,其中以离岸外包为主的企业100多家,2006年实现软件出口2.5亿美元(含嵌入式软件),其中软件外包出口5000多万美元。
   二、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还不适应当前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猛,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沿海省分,服务业比重占全省三次产业比重较低,开放度不高。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还不够适应,是服务开放程度不高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在发展对外贸易上,大家关注的主要是货物贸易,对服务业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了解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产业整合功能、素质提升功能、成本降低功能,思想观念停留在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缺乏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互动发展的战略思想,缺乏加快发展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紧迫感。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推动下,世界服务贸易以明显高于货物贸易的速度大幅度增长。但目前我省外贸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服务贸易明显滞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十分薄弱。
   二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小、比重低。总体上看,相对于全省1000亿美元的年货物贸易总额,相对于全省大规模承接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的规模,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不大、领域不宽、水平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浙江省2006年服务业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99个,增长26.4%;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占比达26.8%,提高7.8%。2006年广东省服务业实际外资35.4亿美元,增长37.7%,占比达28%。2006年,我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相当于广东的36%、江苏的41%和浙江的86.4%;所占比重为13.3%,低于全国30.9%的比重,也低于广东28%、浙江26.8%和江苏21.8%的比重。
   三是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范围小、力度还不够。服务业外资结构不合理,房地产业、商贸餐饮、交通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占80%以上,其中房地产占40%;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不足20%。外资来源结构和区域布局尚需优化。特别在服务业比较发达的欧、美、澳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吸收利用外资投资服务业的比重不高,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开发。近年来,南方先进省市适应国际服务业投资超过制造业的大格局,抢抓服务业国际资本转移的新机遇,积极引进服务业资金、技术和管理。积极转变对外经贸,大力推动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外包的发展。浙江省与香港签订了投资20亿元建设萧山机场的协议,连续两年举办“香港-浙江”周活动,利用香港服务资源优势,加快本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江苏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服务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世界500强在江苏投资的有236家,兴办服务业投资项目150多家。为推进服务外包的发展,成立了服务外包推进办公室,现已认定省级服务外包城市6个,重点企业50家。苏州工业园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服务外包财税优惠试点单位,全国首家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广东重点引进外商发展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等,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
   四是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我省有些管理政策还不利于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业对外开放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才支撑等方面的制约。
   三、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机遇意识和紧迫感。近几年,国际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世界范围内流向服务业的投资已经占国际直接投资的65%左右。我国加入WTO对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所做出的承诺涵盖《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承诺的开放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此外,2004年以来,CEPA及四个补充协议的实施,为港澳地区的物流、金融、法律会计、广告、咨询、设计等优势服务产业进入内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目前,跨国公司投资在华投资重点已经从原来的加工组装环节发展到价值链两端。以知识为核心要素,以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今年上半年,全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已占到总量的43.3%。截至目前,在我国以各种形式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98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从沿海服务业发展较快的省市情况看,发展服务业除了要靠有关的政策体制环境、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放。哪个地方服务业对开放程度高,哪个地方服务业发展得就快。2006年,广东、江苏和浙江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7亿美元、32.4亿美元和15.4亿美元,同期上述三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我省高10.2个、4.3个和8.2个百分点。因此,抓住国际服务业资本加速转移和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有利时机,积极鼓励外资投向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
   (二)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全面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当前,围绕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利用外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我省应着力推进以下7个服务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1、服务外包业。服务外包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的新型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国际化水平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是当今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最新趋势。
   2、金融保险业。加快引进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在济南、青岛设立办事机构,区域中心,创造条件,扩大对外开放。
   3、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是现代化企业必备的基础设施、商务设施和投资环境。生产市场服务(金融、物流、科技、咨询等)
   4、基础设施。利用外资对铁路、公路、民航、港口以及城市交通的交通网进一步完善提升。
   5、通信和信息服务。引进外资和管理,提升信息服务业对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6、零售批发业。零售批发包括商务流通、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环节。要重点引进这些大的跨国公司到鲁来设立区域总部,连锁经营,发展大卖场,专卖店和社区连锁店。
   7、商务服务业。主要是加快会计、审计、律师等外资商务服务业对外合作。
   8、科技、研发和总部经济。在吸引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同时,引导搞研发中心。利用青岛和济南发展总部经济,要求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
   (三)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服务外包逐渐成为企业拆解价值链、整合战略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凝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顺应国际资本转移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一是明确发展重点,做大做强以系统和应用的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积极开拓金融、电信、物流、医疗、法律、教育等领域所从事的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及分析、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服务外包。二是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产业聚集,发挥济南、青岛两市的中心带动作用,推进我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三是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引进和培养并重,加快构建服务外包人才支撑体系。鼓励建立校企、园企结合的培训基地,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五是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抓好服务外包信息公共平台建设。通过上述举措,力争到“十一五”末,在全省建立1-2个国家级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10个各具特色的省级服务外包园区和10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全省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引进、培育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10家、超亿元的企业30家。
   (四)创新思路,有针对性开展服务业专题招商。一是从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需求和培育壮大省内企业主体的需求出发,瞄准适宜与我合作的国家、地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专业化、对接式招商。拟在以下“五个专项”上逐次展开:①对香港、欧美、澳洲、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金融业、物流业专项招商。②对香港、新加坡、法国等国燃气、水务管理集团的城市基础设施专项招商。③对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国港口管理集团的港口设施对接招商。④对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的旅游设施专项招商。⑤对日本、美国、印度等国的服务外包专项招商。二是坚持“以大引大”的招商策略,将省里确定重点培植的100家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和30个省级服务业聚集区作为招商的重要载体,针对欧美、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采取点对点对接、一条龙跟踪服务的招商模式,切实引进能够促进我省服务业发展的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项目。三是积极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各项政策措施,利用港澳资本推进我省服务业发展。鼓励港澳资本进入分销、现代物流、金融、会展、广告、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增值电信、科教文卫体等服务行业。四是多渠道、多方式对接国际资本。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跨国公司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并购方式,参股或并购我省服务业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国外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进入,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
   (五)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一是把培养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尽快培养一大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通晓国际经济、法律的专业人才。二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才引进与合理流动,建立能够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千方百计创造有竞争力的人才环境。三是围绕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状况,用好我省引智政策,大力吸引海内外服务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业务管理和业务渠道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四是充分挖掘我省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把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各类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五是建立校企、园企结合的培训基地。吸收和借鉴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园区和企业与省内外、国内外高校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园企结合的开放互动型的服务人才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
   (六)营造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一是清理过去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提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二是要认真研究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生活和创业环境。在人才体系建设上、在国际航线安排上和国际学校建设上便于外商投资创业窗口。三是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宣传,让大家都知道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支持发展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