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试论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日期: 2012-3-1 23:12:31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辛彦怀



  [论文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或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从2001年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来,也在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探讨。文章从社会学的专业标准分析了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挑战,从世界教师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分析了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专业化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一、职教教师专业化 
  1 专业的评判标准。这里所谈的专业,属于社会学范畴。要了解教师专业化,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职业和专业。学海网(www.xuehai.net)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现实中的职业并非所有的都需要专门技术和技能,因此并不是什么职业都是专业。一种职业能否称为专业,一方面由它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并且与它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还需要得到社会的许可并且制度化,才能获得真正的专门化的职业地位。关于什么是专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专业(即专业性职业)是以高度专门化的、复杂深奥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为社会提供着卓有成效的高质量服务;这种服务对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强,必须经过较长期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并通过严格考核方有进入这一职业的资格。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有内部和外部标准,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等;外部标准指职业或从业人员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二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于专业的一般标准许多学者或机构有专门的论述,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舒尔曼(L.S.Shulman)教授认为专业工作应具备以下特征: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1948年美国教育学会提出专业性职业的标准是:基本的心智活动;专业化的知识体系;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我国学者刘捷和陈琴等人提出的专业标准相对来说比较系统,共涉及六个方面,即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具体内容涉及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专业情感与服务、专业形成与发展等方面。此外,国内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专业标准。 
  尽管不同的学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专业标准,但所提出的专业标准都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严格的资质标准;高度的知识和专业技术;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专门训练;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大的专业组织;服务的自主权。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就可以判断教师专业化情况。当然.由于国情不同,个别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美国的教师专业组织主要是全国教育协会(NEA)和美国教师联合会(AFT),而我国教师专业组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工会组织。 
  2 职教教师专业化面临的几个挑战。从国际上来看.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此后,理论界和实践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加大了探讨的力度。如,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均提出把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目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认识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并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质量作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目标。从国内来看,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我国首次出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上述法规规定了教师是专业人员。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1年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至此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准入门槛或从业资格,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同教师专业化进入了实施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开拓进取,也提出教师专业化或专业发展的改革方向,但我们认为,职教教师专业化面临着来自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第一,兼职教师的大量存在。从理论上来看,专业性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一种职业可以被其他人兼职,其专业性必然大打折扣。从医生和律师等典型的专业性职业来看,是不存在这一现象的。“当一个专业处于一个相对强盛的地位时——它的专长能满足重要的社会需求,它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高度专门化而又十分深奥复杂,以至外行不能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自治成为可能。然而,直到一个专业已经以实际行动证实它对公众福利的承诺前,社会并不贸然授予它自治权。”从实践中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推进,兼职教师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了建设力度。从生产第一线聘请的兼教人员,大多数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而也就不能成为专业性教学人员。同时,一些特殊行业还聘请能工巧匠,这与专业化要求精深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是相背离的。 
  第二,职业教育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差。职业教育学至今还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其内容许多还是教育学的翻版,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问题显得力不从心。从教师教育来看,不仅机构设置没有标准,而且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体系。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不能满足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需要,无法培养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教师,以至于在实践中社会认可度低,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第三,教师专业的不稳定性。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群来设置,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加速变动时期,职业、工种变化频繁,职业学校专业变动较快,一些专业课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转岗。此外,我国许多职业学校是从普通教育转型过来的,多年来,为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压缩文化课教师,一些文化课教师不得不转岗为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非专业化的遭遇,给职教教师专业化留下阴影。 
  第四,有些专业并非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业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了非同寻常的深奥知识和复杂技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而且这种高质量的服务对于公众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有些专业虽贴近社会的现实需要,但技术含量并不高,不具有足够的学术层次(如烹饪、餐饮服务等),不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因此,从事这些专业的教师不具有社会学的专业特性。 
  第五,教师培养专业缺乏科学论证。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专业大多是从普通教育专业演化而来的,常由“对应”工程和其他学科专业派生而来,即在原有工程或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复合而成的,致使普通院校毕业生再经过人职教育的补充就能替代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职教教师培养机构的权威性难以树立。 
  可见,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思考、研究。毋庸置疑,职教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类型,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但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用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理论去解释,去发展自己的理论。 
  二、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二战”以后,特别是教师专业化作为一种的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依据这些趋势可对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简单的判断。 
  1 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到教师个体专业化。专业型教师成长包括两个方面: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前者指社会通过“强化分界、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来实现;后者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实现。二者也可以看做是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强调教师群体、外在的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就是用来指一个半专业性职业不断地满足一个完全专业组织标准的过程。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逐步符合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从职教教师资格标准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与普通教育没有多大区别,现实中仅把“双师型”教师看做是与其他教育教师的区别,但由于“双师型”教师内涵不明确,很难上升为法律意义上的教师资格标准。从学历来看,我国中职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还有部分没有达到本科学历的要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我国职教教师还处于专业化过程、职业专业化阶段。 
  2 从工会主义转向专业主义。“工会主义”是通过专业组织谋求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从而获得专业支持的价值取向;“专业主义”是通过订立科学严格的专业标准,提高“入职”门槛,提升专业化程度。就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阶段来看,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是通过工会组织争取教师专业地位,80年代后开始转向以“专业主义”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即“从外在社会条件的追求转教师向内在素质的完善”、从“追求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力转向教师专业发展”。我国职教教师还处于积极争取外部环境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中职学校教师,他们所教授的学生被认为是失败者,所从事的教育被称为二流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社会认可度低。其职业不仅需要懂得理论知识,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技能,做到“双师”。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校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加强学生职业指导,甚至需要完成分配的招生名额,有人给他们界定为“全能教师”,而他们的待遇与所承担的责任极不匹配。争取专业地位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3 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的过程。从世界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工匠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反思型教师”的过程。早期,人们认为教师和工匠一样,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通过教学实践会不断地掌握教学和管理技能,师资培养采取传帮带的“学徒制”模式。技术型教师观点认为教学是一种程序化的行为,教师只要掌握“教什么”内容与“如何教”的技术,就能很好地胜任教学,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取决于科学知识掌握程度与技术的熟练程度。反思型实践性教师观点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化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从总体来看,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处于从经验型教师向技术型教师方向转化,大多从实践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没有经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教学凭经验而教,即使是校本教师,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仍处于学习阶段,距离反思型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  学海网(www.xuehai.net)  4 从“被动专业化”向“主动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由个体被动专业化向个体主动专业化过渡的过程,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就目前我国教师状况而言,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加之教师待遇较低,因此,教师专业化不是内生的,而是外生的;不是教师主导的,而是国家主导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地位的逐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必将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塑走向自塑。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多年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从1999年《跨世纪园丁工程》到“十一五”期间“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大规模对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仅仅十多年时间,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投资比较大,离开政府的支持将极大地影响培训效果,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在近期内仍将以政府推动作为主要力量。 
  5 从孤立到合作。随着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等理论的产生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从“孤立文化”“捆绑文化”向合作文化、自主文化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合作进行专业发展必然代替教师个体的“单干”式发展。所谓“教师合作式专业发展”就是通过教师之间结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的教师互为资源、互为参考、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以促进教师自己和小组成员专业学习与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国职业学校虽然有教研室或教研组,但这是行政化的专业或课程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单打独斗,缺乏有效的合作。近年来一些职业学校采取集体备课等形式试图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但仍然是行政推动的结果,而非自主的形式。 
  6 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培养专业化。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培养机构及其制度获得资格认证与质量认可的过程。它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定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确立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还包括教师教育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质量保障制度等。目前我国建立了以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高等院校设置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为主的师资培养机构,64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30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这些机构是经过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评审的,但与严格的资质标准还有差距,且缺乏统一的标准。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教师职务制度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等。 
  总的来看,我国职教教师仍处于专业化的起步阶段,促进教师从半专业向专业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处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还难以提上议事日程。 
  三、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1 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训练和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初,尤其是在1999年建立了64个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来,很多基地既是培养机构也是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师教育。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培养还是培训,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不利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培训机制。 
  2 完善职教教师制度建设。职教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制度,它的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制度作保障。目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制度尚不完善,尤其是作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最有力保证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职务制度。我国职教教师资格,只作了学历上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同时,也没有考虑兼职教师这一群体,相关的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体制尚未建立,教师的继续教育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因此,需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教师职业专业化标准并引导教师走向专业化,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并为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提供依据。 
  3 教师教育要重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化”。职业学校教师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通过到行业企业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因此要重视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完善。职教教师教育也不能游离于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最好的环境是在职业学校进行,因此,职业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4 教师继续教育要从“传授模式”转向“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的职教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形成了“行为主义”的教师研修取向。“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的“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采取“基地+企业”的培训模式,形成了以传授和训练为特征的“技术型”培训模式。然而,认知与技能的发展固然重要,但过分偏重则可能导致教师沦为教育技术人员。事实上教师只有通过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和研究,才能将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行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过程中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在进一步提高职教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积极探索突m教师自主成长的专业培训模式。 
  5 加强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必须设置职业教育学科课程,而其他院校则不设置。所谓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这一特征决定的。目前,理论界普遍认识到要加强职业学科的研究,为职业教育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基石,并使职业技术教育学逐步发展成为一级学科,真正成为有别于其他教育的一个学科,更好地引领职教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