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的对策

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的对策

日期: 2010-4-23 19:54:53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已然到了代写论文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之首,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要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一条根本的途径就是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和产业转移。而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偏低,是其不能实现有效转移的根本原因。因此,依托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来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人们的共识。

学海网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肯定了职业教育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1.“供求矛盾”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尴尬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占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的31.9%。目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1]。农调总队的统计则表明,现有农村劳动力的86.4%未经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1997~1999年“回流”民工的23%“回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就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失调。一方面,我国某些行业或岗位大量缺少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我国劳动力市场这一供求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既制约了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一方面,低素质的“农民工”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抗衡,必然失去在城市“拾遗补缺”的机会;另一方面,农民的低素质又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增大。无论是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考虑,还是从农民所从事专业的稳定性来看,提高农民素质都是当务之急。如果说抓好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抓好职业教育就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时期,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
  2.职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工程
  (1)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奠基工程。在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适当渗透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能为农村劳动力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奠定能力基础,为今后的再培训、再就业提供知识、技能上的准备。
  (2)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桥梁工程。农民接受职业教育,有利于使农村劳动力掌握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岗位或转岗的需要,从而拓宽他们转移的行业范围,提升转移的产业层次,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只有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快速而有效地就业,从而架起农村劳动力通往就业岗位的桥梁。
  (3)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洗脑工程。通过职业教育,转变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催生农村劳动力的产业意识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经营能力,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现代农业产业意识和掌握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之道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很难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劳动者,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跨产业的转移。
  
  二、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的对策
  
  1.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
  政府应该从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像抓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样来抓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力促分管职业教育的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搞好职业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协调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的各种形式,按照各自的职能,有所侧重地抓好职业教育及其相关的配套工作,以确保职业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各级政府要重视建立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机制,并使其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使政府真正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主要责任者,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2.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增强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长期以来,就读职业教育成为人们屈服于现实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因此,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大量和长期存在。人们没有充分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也没有意识到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农村劳动力仍在职业教育的大门之外徘徊。这种现象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鄙薄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及功能认识不足造成的。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既复杂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转变人们旧的职业教育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从而吸引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前提。
学海网
  3.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引导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采取制度性措施
  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供给,必须推行和落实好“三个准入”。一是抓好职业准入制的落实。要在已确定的职业准入范围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职业准入制度,逐步做到凡已公布实行职业准入的行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如果没有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或职业资格证者则不能就业。二是抓好城市准入的落实。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就要坚持青年农民必须在职业学校毕业,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才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暂住和落户的原则。各类城市企业在聘用一线劳动者时,只能与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劳动者签订合同。三是抓好年龄准入的落实。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不足50%,这些初中毕业生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就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给劳动力供给本来就过剩的就业市场又增加了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各级劳动部门、用人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对未足年龄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就业年龄准入。通过这种“准入”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激励农民的教育消费,从动力机制上来改变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态度[3]。
  4.搭建农村劳动力通往职业教育的平台,努力开辟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途径
  开展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职业教育,满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关键。一是要注重开展职业培训,为农村劳动力实现“短”、“平”、“快”转移服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是有效、快捷地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途径。要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在职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做到统筹、协调各方,实现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层次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培训目的明确化、培训内容实用化、培训手段现代化。二是要继续抓好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职业学校的招生重点应该由城市转向农村,让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三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的实际需要,在农村初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并开设职业指导课;同时,还要在农村办好综合高中。四是要充分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同时,还要积极协调与普通高校和成人教育系统的关系,为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5.有效进行职业指导,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要抓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指导。一是必须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调节数量供给,带动质量提高。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职业介绍机构。要以县级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形成县、乡、村三级劳动力服务网络。开展好县际、市际和省际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省际劳务协作横向网络,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四是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真正成为沟通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张永军.2005年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预测[DB/OL].https://www.nmpx.gov.cn/zonghexinwen/biaotixinwen.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2005-01-14.
  [2]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J].中国选举与治理,2003(3):11~13.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