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英、法、德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的社会文化背景比较

英、法、德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的社会文化背景比较

日期: 2008-12-28 9:58:55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明昆

     摘要: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比较分析不同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存在的必然性是一种新的尝试。英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三种不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所折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各具特色。经济主导型培训主要由市场力量来规范,政治主导型培训主要由政府控制,社会主导型培训主要由“双元”控制。不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对应了不同的主流社会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反映。
      关键词:职业教育与培训;社会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上的差异,必然会涉及到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关系。

学海网
从历史观上讲,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的形成必然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成。因此。研究某个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特征,应该将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考虑在内。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规范、行为态度、信念和理想不但是形成其教育模式、工作组织和职业关系特征的内生因子,还会影响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培育,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和其他社会亚体系如普通教育、就业制度、福利制度等之间的变化与联系。笔者拟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较为宽阔的或明晰的分析与比较,以此揭示出不同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一、英、法、德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本特征
      欧洲大陆的职业培训起步最早,发育也最成熟。欧洲在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划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反,工业化革命却摧毁了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具有深刻影响和广泛一致性的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的学徒制,代之以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其中以英、法、德三国最具代表性。
      英、法、德三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欧洲培训体系中具有典型意义。三国同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化的时间也大体相当,但三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却各具特色:英国政府认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遵循自由市场规律,政府不应过多介入,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法国政府主张每个公民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自由市场行为会导致公民个人权利的丧失,政府有责任担当起培训那些需要接受职业培训者的义务,具有明显的政府导向;德国人尊崇一种“在秩序中的自由”,整体观念较强,反映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上就是公民和社会合伙人的积极参与、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形成了世人崇拜和仿效的职业导向(或称“双元”合作)培训模式。为行文方便简捷,笔者把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分别定义为:自由市场型、政府主导型和双元合作型。现将其基本特征比较如下:
      1.英国的自由市场型模式
      (1)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之间关系的建立是由市场决定的,一切以公平、合法、自愿、有偿、等价为原则,政府不干预双方的具体培训行为;
      (2)职业资格类型及变化、职业资格效用及其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迁移都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状况,受市场变化的影响;
      (3)培训形式多样化,如学校内培训、企业内培训、学校与企业交替式培训等。培训内容非标准化,但针对性强,目的是适应组织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4)培训费用由受训者个人承担,培训组织多为赢利型。但针对本公司职员的内部培训往往都是由公司承担。市场化的培训标准总是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
      (5)普通职业教育和专门职业培训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总是在公办职业学校进行,后者多由企业或私人举办。
自由市场型在劳动、资本与教育(培训)三者之间形成的这种互动关系会随着资本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社会分层方面,那些处于不利社会阶层的公民由于经济资本的匮乏而享受不到正规教育或职业培训,是市场的弱势。
      2.法国的政府主导型
      (1)培训双方供需关系由政府组织或官僚机构决定,培训计划往往是政府指令性的,培训规模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场需求;
      (2)职业资格类型及效用较少根据企业的需要而适时变化,培训课程标准一般表现为抽象化、文字化和理论化,很难针对那些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岗位进行培训;
      (3)培训承担者和发生地主要是职业学校,各培训学校都是根据普通教育毕业证书或专门的入学考试而招收培训学员,即通常所说的“教育驱动型”职业培训模式;
      (4)职业培训资金主要由政府预算拨款,其固有局限性决定了职业学校不可能在整个学年针对所有人开展培训,一般主要是针对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开展精英式的培训:
      (5)教育驱动型培训模式的课程标准始终保持在职业阶梯的较高位置,至少属于中间层次。这样,针对所有人的培训几乎总是处于一种无法兑现的状态。
      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形成一种权力本位的政治关系。在这种权力关系支配下,处于不利阶层地位的工人若获得在政府主导和政府资助的教育部门(包括职业培训)接受资格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时。就可以在政府计划主导框架内进入劳动世界。这种模式往往使职业培训机构受到普通教育模式的强烈影响而沦为其附庸。
      3.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
      (1)培训单位主要是民营性质,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培训规则,相对独立于普通教育模式:
      (2)在这种合作性模式内,车间是主要的学习场所,年青人与企业签订一份教育合同就具备了受训者和特殊雇员的双重身份。同时,受训者还要参加职业学校学习,并依法取得学生身份,接受普通教育模式规则的约束;
      (3)培训方法和内容由企业或内部利益群体决定。雇主、工会和政府组织共同制订和调节职业标准和培训规范,并通过议会立法使其取得合法地位;
      (4)各企业通常支付培训费用,企业提供给学员的津贴是由法律规定决定的,职业学校的资金由政府支持;
      (5)双元职业教育模式传承了传统手工业培训的某些特征,如“自我管理、企业内、边工作边学习”等准则仍然沿用至今。
      这种模式通过一种相对独立的机构把劳动、资本和政府三者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具有合法身份的“中间人”行业协会根据国家利益来管理和指导工人的就业资格。这样,双元制所包含的市场规则和官僚规则就可以通过“中间人”的协调作用而发挥良好效用。
      二、不同的职业文化背景折射出不同职业教育与培训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质上折射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仅从职业观上的不同态度加以简要论证。
      不同的职业文化观。反映在国家职业文化观念上,英国人轻视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他们看来,普通劳动者只要身体强壮就可以了,生产和工作所需的技能可以在劳动中习得,而英国的皇家、贵族阶层却始终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地位。由此也可以看出“保守的英国人”实际上是在聪明地保持着自己的特权地位同时又使工人阶级再生产下去。
      法国文化崇尚理性,教育上偏重古典人文教育,轻职业技术教育。虽然1919年的《阿斯蒂埃法》规定由国家来承担工人子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重任,实际上在诸多国家事务中,政府很难把职业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并且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政府这种“扶困济贫”的做法很难得到富人的支持,所以法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学海网
      德国文化中渗透着可贵的敬业勤劳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文化的精神源头就是新教伦理的“天职观”。新教主张人应面对现世.面对现世中上帝所赋予的神圣职业,尽职尽责、创造财富就等于找到通向天堂的大道。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遵守纪律、勤奋和对义务的忠诚等美德,也形成了敬业、刻苦学习、钻研技术科学的现代精神。”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在德国教育思想家洪堡、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等人的思想体系里得到了尽致发挥。如洪堡提出了培养“全人”教育思想,他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是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赫尔巴特提倡道德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道德,追求道德尽善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凯兴斯泰纳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用的人,而一个有用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勤奋认真地从事对国家有益的职业。他认为职业教育“处在人的培养的入口”,要负责把成长着的一代引上成为有用的人的道路。
      三、不同的主流社会文化形态对应了不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工业革命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欧洲国家的先后形成是显而易见的,对形成这一过程中文化形态的潜在作用的描述也许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存在。近代以来,欧洲思想体系可谓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但统冶欧洲思想界的主流社会文化主要是传统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三种占据欧洲思想中心的文化形态分别应对了三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文化形态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反映。现浅析如下:
      1.传统主义对应职业导向型模式,使职业导向模式合法化
      根据后启蒙学派(post—enlightenment)的观点,这种合法化在理念上是基于传统的,如中世纪以来欧洲社会所推崇的职业实践和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组织化的职业分类方法。根据这种观点,职业被理解成了职位、能力、收入三要素的特定组合,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是由历史传统和社会地位双重因素决定的。各个职业的核心要素可被分组成特有的交换形式。作为一种标准化的社会交换形式。每种职业都会根据他们的“角色地位”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链。职业还是个人身份地位的主要来源,通过职业,人们会向周围环境展示自我。这一点在欧洲乃至今天的世界也没有根本性改变。
职业分类体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把经济、社会和教育活动转化成职业系统框架,从而促进效率提高。现代系统理论认为培训领域中“自我参照”(self—reference)能力可以产生一个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
      2.自由主义对应市场导向型模式,使自由市场思想披上合法外衣
      自由主义理念是基于经济自由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信条而产生的,其核心假设是,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观察有效地组织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特别是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世界。根据其一贯坚持的经济去中心化、私有财产、自由市场竞争、职业岗位或职业的自由选择等信条。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在经济上的任何干预。认为经济活动是个人的自治行为,政府决策仅限于满足一些基础性的一般要求,应该避免法律强加给公民的责任。严格意义上讲,个人对他或她的责任不应该仅仅理解成一种自由成分,它还体现出社会适应机制功能上的自由度问题。
市场导向职业教育与培训只传授就业所需技能,如获得工作岗位所需的实践知识、技能和态度。年青人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开始工作前不需要获得任何专门的职业资格,他们与社会和劳动模式的融入度主要依靠来自市场的压力。
      3.理性主义使学术导向型模式合法化
      它是基于这样的信条:学术理性应该把组织化的说教原则运用于职业培训上,进入物质世界的实践不再仅凭受传统束缚的单个企业和职业的经验而获得,而应该张扬对科学发现的追想,并使所有实践服从于科学指导和科学实验。通过学术途径获得职业资格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启蒙思想的产物,它包含了一种现代精神——科学尤其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精神。这一观念将统治世界。在今天仍然是历历在目,尤其是在技术领域。学术理性使专业性培训变成了标准化的说教,并贯穿于职业资格的各个层次。
      严格地讲,学术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在所谓理论导向(学术性)的“高层次”专业领域最有效。然而,要获得知识能力与相关实践技能的必要融合却是个不解的难题。
      上述三种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欧洲合法身份的取得都是基于“人类中心”的观念,这种观念源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类活动新次序原则的认识。我们相信,无论在哪个国家占支配地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范原则是什么,职业的、市场的和学术导向都可被视为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般原则——每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了这种一般性,只是某种导向性更为突出或成为主导罢了。如在德国模式中,市场导向(在继续教育领域)和学术导向原则(在所有职业学校)与职业导向原则结合而成为操作层面上的必要因素,法国模式把职业和市场导向与学术导向合并于一体,即使是市场主导的英国模式,国家继续教育机构也在根据职业类型和专门的职业学科进行重构。

      参考文献:
      [1]周丽华,李守福.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56.
      [2][7]CEDEFOP.Towards a history of vocatioa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C].Luxembourg:Office for Offc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4.20、24.
      [3][8]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168.
      [4]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32.
      [5][6]张可创,李其龙.德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54、7.
      [9]BLankertz,HDieGeschichtederPsdagogik:vonderAufk一larung bis zur Gegenwart[M].Wetzlar:Buchse der Pandora,1982.78.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