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全国不同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全国不同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日期: 2009-1-12 1:59:00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 嵩 马树超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职院校规模、资源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水平
   
 
    一、从总体上看,经济发达地区每万人口中的高职生所占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省区对高职教育有较大的需求
    200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区”)中,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省区共10个,其中东部省区占了9个。超过4000美元的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其每万人口的高职在校生人数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从总体上说.我国目前高职学生在每万人口中的比例不高,全国平均水平仅为61人,高出这一平均水平的省区共12个,其中东部占6个,中部占5个,西部占1个,区域间的分布差距也较大。

学海网
而有18个省区的人均GDP仅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占一半以上,这些省区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甘肃、贵州和云南三个西部省份的人均GDP甚至还不到 1000美元。
    从整体上说.目前我国31个省区中的大部分省区,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还是每万人口中的高职学生规模等,都与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存在较大差距。10年后,若按全国每万人口的高职在校生数要达到80人的水平测算,则招生规模年均需增加25万人左右,即年均招生规模仍需递增8—9个百分点,相当于从2005年到 2006年的增长幅度。这就意味着,在未来10年间,我国高职教育总体上将完全可以按照目前的增长幅度推进。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量仍将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
    二、从规模发展趋势的区城比较看,十多年前由东部地区兴起的举办离职教育的热潮,目前正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从时间顺序和区域分布看,我国高职教育呈现由东到西的梯度推进发展态势。根据截至2006年 9月的材料统计.2006年全国招收的高职学生占本、专科学生的平均比例为54.9%,比上一年提高 1.8个百分点。从区域分布看,全国31个省区中高出这一平均比例的省区共16个,其中中部地区8个.占一半;东、西部地区各占3个和5个。在这一比例超过60%的9个省区中,中部占5席。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西部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势头,西部12个省区中,其高职招生人数超过本、专科招生总人数一半的占9个。从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看,2006年全国招收的290余万人高职学生中,东部占37.4%,中部占42.1%,西部占 20.5%。在796万高职在校学生中,东部地区占 37.5%,中部占42.2%,西部占20.3%。中部地区高职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所占比例均已超过总数的4成.并要高出东部近5个百分点。
    从2003年到2006年,全国高职招生由199.7万人上升到290。7万人,增幅为45.6%,年均增15.2个百分点。从高职招生占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比例看.全国总体比例稳中有升,由52.2%提高到 54.9%,年均增幅不到1%。增幅超过10%的省区是宁夏、江苏、贵州、新疆和山西。而高职招生比例减少的省区有10个,其中上海和北京的招生人数和招生比例均呈负增长,天津的高职发展也逐步趋于缓慢,这表明三大直辖市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已在逐步高移,这也与最近几年一部分比较好的高职院校陆续升格为本科院校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海网
三。从供给资源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区域比较看,各地离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必须注重与资源条件和就业质量相适应
    一个区域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只有与供给资源相匹配,才能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规模”与“供给资源”的适应度.反映了各地区发展高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后劲。这里.“发展规模”主要指从2004年到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两项指标之增长幅度,它反映了当前各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从全国的情况看,2004年到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增长了20.1%和 27.0%,比同期本科院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出7.5个和12个百分点;校均规模增长21.8%,也高出本科院校14.2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供给资源”主要指从2004年到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图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指标增长幅度。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资源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即在高职院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供给资源却基本处于减少的状况(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从 2004年到2005年,高职院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减少10.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减少9.5%、生均图书减少9.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减少5.3%.分别比同期本科院校的相应指标值要低7.9个、9.8个、10.3个和9.0个百分点。
    根据各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将我国31个省区“发展规模”与“供给资源”的适应度分列为“基本适应”、“基本不适应”和“不适应”三类区域,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的结论是.大部分区域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速度较快,资源供给还是难以适应规模快速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各区域“发展规模”与“供给资源”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两者的适应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职教育将更加注重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和提高办学效益.注重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内涵建设。我国高职教育不仅要通过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抓手,以点带面,进一步带动各区域高职教育的改革;更需要各地政府发挥举办高职教育的主体作用,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在整体上的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终要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2004年全国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61.2%,到2006年上升至73.8%.两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但各地具体情况差异较大,东部9省区平均就业率为82%,中部10省区平均就业率为69.9%,西部11省区平均就业率为 70.7%。一方面东部地区就业状况要明显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另一方面西部省区的就业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2006年的就业率”及“2004年至2006年就业率的增幅”两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北京、浙江、广东、天津、上海的就业情况良好,其就业率从 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中均保持在80%以上;广西、安徽、辽宁、四川、江苏、宁夏6个省区的就业情况也呈增长态势。若对应于从2003年至2006年的招生增长幅度,我们把各省区的就业状况与招生增长情况,按就业增幅与招生增幅协调度分类.可知北京、浙江、广东、天津、上海、安徽、辽宁和四川8个省区是基本协调的,即在招生增幅不超过60%的前提下,就业情况良好或呈增长态势;而其他各省区的就业增幅与招生增幅的协调度还有待提高。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