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日期: 2010-7-17 12:49:09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改革的出路。
   关键词:数学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
   建国60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也有存在明的不足。例如,教学内容追求形式化,偏
   繁、偏深,脱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把深奥的内容硬性强加于学生,数学应用问题和数学建模实例少;教学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填鸭式”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结论记忆多,学生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方法单一、被动,学习兴趣不高;在评价方式上还大面积存在着单一终结性评价、只重考试分数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广大教师正在探索改革的路子,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革,注意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建模等。下面就这个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课程内容改革
   传统数学的课程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整体性、统一性而忽视了应用性,呈现出理论多,应用少;证明多,建模少的特点。虽然原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割裂了理论与运用之间的联系,造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运用而学习的现状。事实上,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以服务社会,服从数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基本原则,这是基本的也是永恒的。因此,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繁、难、偏和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就是说课程内容要“生活化”。在课程中渗透一些与自然、社会和其它学科中的因素,以加强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尽快走出教学内容偏离生活得困境,数学课程应提供足够的现代社会生活水平中的实例。如:商场的有奖销售、福利彩票、交通管理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更多看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教学也要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最后通过数学知识获得合理的解答,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教学课程需要循着“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进行,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并为学有余力深入研究的学生提供进一步了解该问题途径和方法。
   但是,强调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并不等于没有限度的降低数学课程理论学习的要求。假如我们过分强调“生活化”却忽视数学学习过程的艰巨性、数学思维过程的复杂性等就会造成基本技能不落实,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如果一味强调数学的应用性,而破坏数学学科应有的系统性,因为应用情景的复杂、混乱导致知识学习的困难,进而使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持续下降,这也是不可取的。
   2.教学方式改革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前些年,“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是我国数学课的主导模式,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题海战术抹杀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虽然边讲边问的教学方式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然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仍然显得很薄弱,学生学得比较被动。所以,需要把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作为改革的重点。也就是数学教学要“活动化”。在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学生活动是必要的。但是要求活动要与理解当前数学知识的本质紧密相关,通过活动理解知识本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当然,在这一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讲解,做到讲授与活动结合,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有效地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形成接受与探究结合这一目标。
   但是,在数学学习中,组织探究、交流活动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假如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而制造单纯的“活动化”的课堂,并且活动内容与数学学习任务没有太大关系,那么这样的活动应当终止。
   3.评价体系改革
   过去,甚至是现在,所谓的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近乎等于“考试+分数”,考试几乎成了对学生评价的代名词,“分数”成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客观存在的差异。如,地域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师资条件差异、办学环境差异等。它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简化了教育过程中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东西,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学生成了僵化的数字和所排名次的代号,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它不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我们认为,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纸笔考试只能作为考试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除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可采用传统方式外,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如,学生在学习中所反应出的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精神等等,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档案”,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可喜的是,现在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高考在评价体系上已经开始了尝试性的改革,正积极探索寻求一种以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相结合的新路子。这虽然是“星星之火”,但毕竟已有“燎原”之势。
   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复杂的系统,不同的地域,同一地域的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的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的学生,同一学生的不同的时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正确评价,中间可以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测验评价相结合,总之我们应尽量减少因评价方法的单调、片面而造成对学生评价的失误和偏差。
   总之,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都必须着力而为,只有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已有发展有正确的定位,对哪些应当坚持、哪些应当改进、哪些应当革除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着继承传统但又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组织的阶段性变革来适应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的挑战,才能使我们的改革走向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