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茄子栽培技术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茄子栽培技术

日期: 2010/3/16 浏览: 14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茄子栽培技术

白跃飞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要:茄子是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供应期长的蔬菜作物,也是节能日光温室中种植的主要高产、高效蔬菜的品种。日光温室栽培茄子的基础措施:一是利用采光、保温、储热情能优良的二代标准日光温室种植;二是冬季最冷季节温室内最低气温保持在12℃以上,并要覆盖酸酸聚乙烯无滴膜,促进茄子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着色,以保持高产高效。

关键词:茄子 高效 温室栽培

1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茄子根系发达,深可达1米以上,主要根群分布在30-33cm土层内。根系木质软化较早,再生能力差,不定根发生能力也弱,可适于多次移植。在温室大棚栽培中,分枝习性任其自然发展,会构成田间阴蔽,通风透光不良,病害严重,产量下降。因此,在温室栽培中必须进行科学整枝。

茄子的花为两性花,一般单生,但也有两三朵簇生的,根据花柱长短,茄子花可分为长柱花、中柱花和短柱花三种类型。长柱花、中柱花为正常花,授粉能力强,坐果率高,而短柱花雌蕊柱头可超过雄蕊花蕊,其它各部分器官也不健全,因此受精能力低,常因授粉不良而大量落花,故称不孕花,在温室栽培过程中,应尽量创造条件,促进长柱花形成,避免出现短柱花。

1.2 生育周期

匣子发育周期包括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座果期和结果期。

1.2.1 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吐心为发芽期,茄子发芽速度慢,发芽期时间长,一般需要10-20天。

1.2.2 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吐心到现蕾为幼苗期,一般为50-60天,幼苗于3-4片真叶时,花芽开始分化,花芽分化之前,前期以苗头生长为主,生长曦很小,从花芽分化开始转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并进时期,这一阶段幼苗生长量大,约占苗期生长量的95%,到7-8片真叶时,四门斗花芽也已经分化。因此,幼苗移植应在花芽分化前进行,以扩在营养面积,保证以后幼苗迅速生长和花芽正常分化。

1.2.3 开花坐果期:这一时期由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转移的过渡阶段,若营养生长占优势,果实生长量就很小,并推迟采收期。因此,应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果实发育。

1.2.4 结果期:门茄瞪眼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茎叶持续生长和果实膨大,对茄和四门斗结果时间是植株生长盛期,因此更要加强肥水管理,以防止早衰。茄子从瞪眼到商品成熟约需13-14天,从商品成熟到种子成熟还需要30天左右。

1.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 温度:茄子喜高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最低发芽温度为11℃。幼苗期发育适温为白天25—30℃,夜间15—20℃,l5℃以下生长缓慢,并引起落花。lO℃以下停止生长,O℃以下受冻死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略低,花芽分化时间稍长,但长花柱多;而在较高温度下,花芽分化时间缩短,但中柱花和短柱花比例增加,尤其以夜温影响较为显著;超过35℃,花期发育不巴 特别是夜温高,昼夜温差小,果实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果。

1.3.2 光照:茄子对光照要求较高,幼苗期日照时间长,光照度强,植株发育旺盛;日照时间短,光照弱,苗弱徒长,花芽分化和开花期推迟,长柱花减少,短柱花增多,落花率高,果实着色差,特别是紫色品种更为明显。因此,改善温室光照条件,进行适当的摘叶和整枝、张挂及光幕是十分必要的。

1.3.3 水分:门茄形成以前需水量少,茄迅速生长以后需要水多一些,对茄收获前后需水量最大,要充分满足水分需要。茄子喜水又怕水,土壤潮湿通气不良时,易引起沤根,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病害。

1.3.4 土壤和矿质营养:茄子对土质的适应性厂,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质和粘质土均可栽培。但茄子较耐肥,在土层厚、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适于在微酸至微碱性土壤中种植,较耐盐碱。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时期的选择

多数菜农采用提前播种(7—8月份)延长收获期和加强保温措施的方法。早春茬茄子可在11月份播种,2月中旬定植,此时光照和温度条件都比冬春茬在前期好,栽培比较容易。

2.2 品种选择

应选择植株开张度不大,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商品性好,早熟和发育快的品种,选川兰杂2号·寿光紫长茄,大泽快圆茄,济丰3号等。

2.3 育苗

茄子和其他果菜类一样,在幼苗阶段已有相当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进行分化,因此,培育壮苗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基础。

2.3.1 种子处理:晒种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浸种可以消除种子表皮附着的病原菌。在浸种前,先在室外晒种6—8h,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捞出后反复淘洗,再进行浸种催芽。

2.3.2 浸种催芽:普遍应用是温烫浸种。温烫是用两份开水兑一份凉水配成水温约为55。℃,用水量为种子的5倍以上。将种子浸入后立即搅拌,在搅拌时可用温度计测试,如水温不足酌量增加热水,便种子在55℃热水中浸泡15min,待水温降到30℃以下,浸泡8h,有杀死褐纹病等多种病原菌的作用。茄子种子干料重4—5g,每亩播种量40—-50g,将浸泡过的种子先用细沙搓去种皮上的粘液,再包在温布里放到温暖处催芽,为安全起见,也可用掺沙催芽法,用2份洗净的细沙与1份浸泡过的种子混在一起放到盆里,上边盖上湿布,再放到温暖处催芽。这种催芽法, 温湿度易控制,不易出现沤种和锈芽。催芽要用变温,即每天25—30℃控制16—18h、16—20℃控制6—8h。这样的恒温出芽快而且整齐,5-6d可以出齐,催芽期间每天翻动1—2次,见干时喷些水,出芽后要适当降温,一般控制在 16—25℃之间,以便幼芽粗壮,若天气不好不能及时播种时,温度要再降一些,进行"蹲芽"。

2.3.3 播种茄子育苗期间最大的问题是由出土到第一片真叶展开期间易得猝倒病。因此,从播种这一环节就要采取措施,防止碎倒病的发生。首先,要配制好营养土,配方是60%没有种过新科作物的热土,再加40%腐熟的有机肥,过筛后混拌均匀,播种时,先在日光温室中间位置作1—1.5m宽的畦,埂高15cm,畦底楼平后铺9—10cm营养土,打足底水后撒播种芽。播种密度根据移植早晚而有所不同,破心时移植的每平方米播种量35—40g,2—3片真叶移植的每平方米播种量15—20g,播种后要覆盖营养土1cm,播后覆盖一层地膜,使床上温度达到20℃以上,促进尽快出土。

2.3.4 苗期管理:出苗前气温保持在30℃,出苗后气温25—28℃,出苗后撒一层干营养土,子叶展平后,再撒一层用多菌灵配成的药土,预防碎倒病。夏秋季育苗,苗床干时,及时喷水,保证前期生长,每10d灌一次透水,但切忌用河水浸灌,应以小水渗透苗床。灌水前1—2d,喷撒菌必克,预防病害。

2.4 定植前的准备

2.4.1 温室消毒:己扣棚膜的旧棚,定植前7d熏棚,亩用3kg硫磺粉0.25kg敌敌畏,6kg锯末渣混匀,分堆均匀摆放在温室各处,点燃熏蒸一天一夜后,揭开风口放风,定植前3d喷找多菌灵800倍液土壤消毒。移栽定植前尚水扣棚的,可在施入农家肥后喷施500倍液多菌灵和辛硫磷,喷施后翻地整平,起好垄后,用甲基托布津和辛硫磷喷施垄面和温室后屋面及其他地方,喷药后,垄面用耙子搂一遍,移栽时,再用1:50的多菌灵土,在苗腐底部垫2cm厚。

2.4.2 整地施肥:亩施发酵腐熟的优质农新肥10方,过磷酸钙50kg,磷二镀20kg,尿素10kg,均匀撒施,深翻入30cm深的土层中。

2.4.3 浇水作垄:按120cm的垄距划线,再从线上向两边分土起底宽80cm,背宽70cm,高20cm的栽培垄,水沟宽40cm,在垄面上留宽15cm,深10cm的小暗沟,浇足底水。

2.4.4 定植的时间与密数:越冬一大茬9月20日前移栽定植,早春茬1月20日前移栽定植。长茄株距40cm,亩定植2800株,圆茄株距50cm,亩定植2250株。

2.4.5 定植方法:选用1,2m宽地膜,若冬季定植,先覆膜,后定植。若秋季定植,先定植苗后再覆膜。在暗沟两旁宽50cm处按株距40—50cm,"丁"字形错开栽苗,边移栽,边浇座窝水,全部定植完后从暗沟浇透水后第二天封沟培垄,冬季大小沟内覆草提温降湿。

2.5 定植后的管理

2.5.1 定植到缓苗管理:为了促进缓苗,保持土壤湿润,秋季栽气温尚高,定植后1—2在晴天中午放花帘遮荫防萎蔫,夜间温度保持在20℃左右,冬春季定植,棚温白天保持在30℃,夜间2O℃,必要时在草帘上再盖一层棚膜保温。

2.5.2 温室调节:缓苗后,室温白天保持在23—28℃,夜间12—18℃,进入开花结果期后,白天25—30℃,前半夜18—22℃后半夜15℃左右。晴天上午温室达到32℃时,开始通风换气降温,下午室温降到2O℃以下,及时关闭通风口。但整个生育期,在早晨拉帘前室温必须保持到l2℃以上。

2.5.3 整枝与管理:日光温室茄子在四门斗形成后易出现枝叶繁茂,通风不良的情况。为此,目前除了将门茄下边枝叶全部打掉外,多数采用双干整枝法调整株间的通风和透光状况。双干整枝法是在对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形成两个向上的双千,以后所有侧枝都要打掉,待结到7个果实后摘心,以促进果实早熟,对茄座准后,其他多级侧枝全部摘除,每花序只留一果为好,并及时打掉老病叶。

2.5.4 水肥管理:浇过缓苗水后进行蹲苗,促根壮秧,到门茄"瞪眼"期立即浇水,以后地干就浇,选择晴天浇水,水温l5℃左右,对茄采收后需水肥较多,结合浇水及时追肥,每次亩施尿素或磷二铵15kg。在盛果中后期,亩追施硫酸钾6公斤和叶面喷施糖醋液。

2.5.5 保花保果:门茄膨大期正是开花座对茄时期,为防止因夜温偏低造成落花落果,可用30—4Oppm2.4-D水溶液蘸花,即每支2毫升的2.4-D在气温高时兑水0.35kg,气温低时兑水0.25kg。可在药水里加红色颜料作标记,涂抹在花柄上端,但注意不要沾到茎叶生长点上,使用的最佳时期是在花苞往放或刚刚开放时。

2.5.6 化学控制:1—3月份室内温度偏低,3月中旬以后随着外温升高,室内又经常出现30℃以上的高温,为了防止低温或高温引起的落花和畸形果,开花前后2天内一定要用激素处理花朵。当前经常便用的有2.4-D和防素两种,用2.4-D处理的浓度为30—4Oppm,要用毛笔涂抹在花尊和花柄上,不要碰到枝叶上,以免引起药害。用防落素喷花的浓度为40—5Oppm,注意喷时要用带手套的手隔住枝叶,防止受药害。

2.5.7 采收:茄子早熟品种,一般开花后20—25d就可采收嫩果。果实采收的早晚,不仅影响品质,同时也要影响对茄子发育出现坠秧。因此门茄采收宜早不宜迟,判断茄子果实是否适于采收,可以看茄子尊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如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或淡绿色的环状带,则表明果实正在快速生长,组织柔嫩,不宜采收;如果这条环状带已趋于不明显或正在消失,则表明果实已停止生长,应及时采收。

3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常发的病害有茄苗禅倒病、绵疫病、褐纹病,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

3.1 茄子黄萎病

防治方法:

3.1.1 种子处理:播前用种子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h,或0.2%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55℃温水浸种15min,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3.1.2 苗床定植田处理:每平方米用40%棉隆lD—-15g与15kg细土充分拌匀, 撒于苗床和定植田,耙入土中后浇水,覆地膜蕉蒸,隔10d后播种或分苗,定植田也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kg进行土壤消毒。

3.1.3 苗期(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保护。

3.1.4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60%DTM350倍,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10%治萎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任一种药剂灌根,每株约250毫升药液。

3.2 茄子绵疫病防治方法

3.2.1 选用抗病品种:圆茄品种比长茄品种抗病,紫茄品种比绿茄品种抗病。

3.2.2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早摘病果。适时摘除黄叶,增施有机肥,加强通风,控制田间湿度。

3.2.3 实行轮作与水稻或豆类蔬菜轮作。

3.2.4 药剂防治:发病前每6—7d喷1次75%百菌清600倍液,或65%代森锌4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喷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喷药重点是茄子果实表面。

3.3 茄子褐纹病

防治方法:采取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和实行轮作倒茬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此外可在幼苗茎基部撒施草木灰。进入结果期后,应定期喷药,每 7—10d喷1·次,共喷3次,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卜-800倍液,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

参考文献

[1]李如檀、杨彦军、李晓仁《蔬菜保护地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巩振辉、张菊平 《茄果类蔬菜制种技术》金盾出版社2004p105

[3]黄永华、刘桂芳 《温室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P8P95

[4]中国蔬菜

[5]《蔬菜栽培》课本2001年

[6]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农村科学实验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茄子栽培技术.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