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日期: 2010/3/12 浏览: 10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第36卷 第 2期

2 0 1()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01.36 No 2

Jan. 2010 · 167 ·

文章编号 :1009—6825(2010)02—0167—02

高层 建 筑 结 构 转 换层 施 工 技 术 的应 用

王 永 德

摘 要 :针对结构 转换 层施工难 度大,大体积 混凝土 施工技术要求高的 问题 ,以具体 工程为背景 ,系统介绍 了高层建筑 转

换 层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以完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工 艺,确保高层建筑 的质量。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转换 层,模板 ,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 :TU973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 况

南京市碧海小区 ,地上 32层 ,建筑 占地 面积 37 234 m2,总建

筑面积 270 664.78 m2。住 宅楼 为混 凝土 剪力墙 体 系 ,部 分楼 层

采用转换 层形 式 ,地 下室 部分剪 力墙 为一 级抗震 等级 ,框 架为 二

级抗震等级。该楼在 9.950 m处设 有 1.6 m 厚的转换板 ,属大 体

积混凝土 ,此处 的模板 支撑方法 及混凝 土的浇筑是关键 。

2 转 换板 (9.95 nl处 )模 板支撑 工 程施 工技 术研 究

2.1 模 板 及 支 撑 选 型

转换 板厚 度为 1.6 m,选用普通 18 FflFn厚九层板作 为转换板

的底模及 侧模 。底模 板 背杨 采用 100 ITIITI×150 mm 木杨 ,间距

250mm,侧模 为 l8厚 九层 板 ,用 50 mm ×100 mm 木 杨 ,间距

200 n'llTl,两侧用 姐8 mm×3.5 m 钢管 @400夹 紧 。转 换板 位 于

9.950 m 标高处 ,采用 了普 通钢管分层 卸载 的方 法作为转换 板 的

模板 支撑 系统 ,即 9.950 m~4.950 ITI之 间采 用 20b工字钢 ,间距

8)浇筑中避免振动棒 直接 接触模板 ,避免漏振 、过振 ,还应派

木工操作 人员检查支撑情 况 ,发现 松动 、位移立即进行加 固处理。

拆模 时应对 同条件试块 进行试压 ,达到拆模 条件 方可拆模 。

9)应加强施 工现 场质量 管理 ,混凝 土强度不 足时 ,严禁 堆放

重物 ,如果不可避免 ,可将重物 放在板下有墙 支撑的部位 ,并且增

大重物下部承压 面积 ,以有效避免裂缝 。

10)放线 人 员应 避免大 面积撕 开塑料 薄膜 ,应根 据放线 位置

控制薄膜撕 开范 围。放 线 人员 踩踏 混 凝土 表 面 ,以 没有 脚 印为

宜 ,此 时方可放线。

11)正 确浇筑方 法 :a.混凝土 自由倾落 高度不得超 过 2 m,如

果超过时 ,应使 用串筒或 溜管 。b.振 捣时 应快 插慢 拔 ,振捣 间距

应根据振捣器的作用半径来考虑(振动间距 为作用半径的 1.5倍 ),

一 般为 30 CH!--40 cm。c.浇筑 上一 层 混凝 土 时 ,应 插 入 下一 层

5 C131,避免形成施工缝 。d.振捣时 间不 宜过长 ,一般为 8 s~10 S。

e.间隔 20 min~30 rain,还应进 行第 二次复振。

12)混凝 土二次抹压可以避免 因沉 降及收水 作用产生非 结构

性表面裂缝 ,在 混凝 土初 凝 、终凝 前两 个不 同阶段 对混 凝土进 行

为 1.0 m×1.0 m,水平与横杆焊接牢固 ;4.950 m~5.000 m之间

采用普通钢 管分层 卸 载的方 法作 为转换 板 的模 板支撑 系统 。钢

管立杆 间距 为 1.0 m×1.0 m,横杆 步距 1.0 m,每 4 m设 置一道

剪力撑 。转换板 的支撑通过横杆 与满堂脚手 架相连 ,底部设置扫

地杆 。该支撑 系统拼拆迅速 省力 ,而且 结构简单 ,受力稳定 可靠 ,

完 全避免 了螺栓作业 ,使 用安全 、方便 和经 济。该支撑 系统在该

工程转换板施工 中的运用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2.2 支 撑 的 构 造 措 施

2.2.1 工字钢支撑措施

1)工 字钢水 平横杆 与竖 向立 杆之 间焊接牢 固 ,焊 缝饱满 ,水

平工字钢放置平稳 ,水平 工字钢 之 间用钢 管焊接 牢 固,形成 一个

整体 。2)竖 向工 字 钢之 间 间距 均匀 ,与满 堂脚 手架 横杆 连 成整

体 ,钢管与工字钢之间焊接成整体 。扫地杆 与工字钢底 部焊接形

成整体 ,保 证工字钢的整体稳定性 。

提浆 、压实 、抹平 、防止开裂的技术措施 。

13)在 浇筑f昆凝 土前 ,应充分湿润模板 ,且不 得有 明水 为宜。

14)在绑扎过程 中,要严格按图纸 、规范 、图集进行 检查验 收,

用卷尺 检查其 负弯矩 钢筋位 置 、间距 。浇筑过 程 中,在钢筋 上搭

设马道 ,以避 免踩踏破 坏 ,还应设 专人进行 看护 ,发现踩 踏 、破 坏

立即调整 ,且保证负筋弯 钩垂 直朝 下。

l5)养护 :a.在第三 遍抹平 压实 后 ,应 及时覆 盖塑 料薄 膜 、草

帘 ,在 12 h内进行浇水养护 ,要根据 混凝土 是否抗渗 以及所使 用

水泥品种特性进行养护。b.适 当提高养护环境有利 于减少 内外温

差,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 中心温度不大于 25℃ ,

以免混凝土表面干裂而产生塑性收缩。

上述措施 已在太原市 汾河 房地产 开发公 司 高层住宅 楼等工

程中应用 ,在控制混凝 土表 面裂缝 方 面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具有

一 定 的技 术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

[1] 王建 中.浅析混凝土温度 裂缝 的产 生与 防治 [J].山西 建筑,

2007,33(2):147—148.

On measures for controlling cracks On commercial concrete

ZHANG Xiao-de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echn0lc ca1 sum mery,the paper from the raw materials of concrete,the design,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the maintenance analyzes rea~ ns for commercial co ncrete,points out som e controlling methods for the cracks,and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 ntrolling measures.

Key words:commercial concrete,cracks,reason analysis,controlling m easures

收稿 日期 :2009—08—11

作者简 介 永德 (1971一),男 , 1 程 师,中铁十 四局集团建安分公司 ,山东 济南 250l【)(】

第 36卷 第 2期

·

168· 2 0 1 0年1月 山 西 建 筑

2.2.2 立柱构造措施

1)接头采用对接扣件对接 。

2)立柱上 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 ,两个相邻立柱接头均不在 同

一 步距 内,两相 邻 立柱 接 头 在 高 度方 向上 错 开 的 距 离不 小 于

500 mm,各接头 中心距主节点 的距离应不大于步距 的 1/3。

3)脚手架底座上必须设 置纵 、横 向扫地杆 。纵 向扫地杆应采

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 200 mm 处的立柱上 。横向

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 紧靠纵 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

2.2.3 水平杆构造措施

1)纵 向水平杆设 于横 向水平杆 之下 ,同定在立柱 的内侧 ,并

采用 直角扣件与立柱扣 紧,纵 向水平杆 与立 柱的连接采用双扣件

固定 ,以防滑脱 。

2)纵向水平杆 一般采用 对接扣 件开 口向上连接 。相邻 纵 向

水平杆对接接头应 交错 布置 ,不应设在同步 、同跨 内 ,相邻接头水

平错开距 离不应小于 500 mitt,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 的跨 中;

搭接接头 长度不应小于 1 m,并应 等距 设置不少 于 3个旋转扣 件

固定 ,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的距 离不应小于 100 rnFfl。

3)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 向水平杆 ,并采用直角扣件扣

紧在纵向水平杆上 ,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150 n-fin。

3 转换板 (9.95 illl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该工程中 ,楼房在 9.950 m处 设有 1.6 I77.厚 的转 换板 ,属大

体积混凝土 ,此处混凝土 的施工方案尤为关键 。

3.1 混凝 土施 工方案设计

大体积 混凝土 的施工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而本工程转换板

的施工正在冬季 ,而且是在 2007年 12月底 ,故本工 程 的混凝土

采用 了水平分层 浇筑 ,即每层浇筑厚度为 500 nlm,浇至与板底平

后 ,与板一起 浇筑 。分层 振捣密实 ,移动间距 为振动棒作用 半径

的 1.5倍 ,上下层搭接插入下层 混凝土 中深度大于 5 cm。混凝土

在浇筑及静 置过程 中,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产生 非结 构

性裂纹 ,因此混凝土宜两 次收光扫毛 ;第一 次在初凝 前 3 h,主要

是把底部的水拍 出表面 ;第二次 在终凝前 ,一边 收光一边 用塑料

薄膜覆盖 ,然后 再用于麻袋 、草袋覆盖 ,上 面再加上彩条 布覆盖 ,

完毕浇水养护。

3.2 温度监测及后 期 养护

3.2.1 混凝土的养护

转换板高为 1.6 m,故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 ,只有充分湿养

护才有利于混凝土膨胀效能 的发挥 ,因此在施工过程 中设立 了专

职养护人员 ,建立严格的混凝 土养护制度。混凝 土终凝后保湿养

护 14 d。混凝土收平后 ,再洒水润湿 ,混凝土表 面采用 两层 草袋 、

一 层干麻袋另加一层薄膜养护 ,在养护期 间喷洒雾状 水保持环境

相对温度在 80%以上 ,以减小混凝土干缩。

3.2.2 混凝土的温度监测

1)温差监测预警值 以混凝土 内外温差接近 25℃或温度 陡降

大于 l0℃为准 ,在转换板 混凝土 内外 温差接近 25℃时 ,温控检

测 人员将及时通知相关人 员,准备实施应急处理措施 。

2)埋设测温元件时 ,将元 件按 照测 点纵 向布置用扎丝 固定在

钢筋上 ,钢筋按照测 区竖 向固定在转 换板 的钢筋上 ,绑扎过程 中

应保证测温元件 和钢筋不 发生位移。

3)在埋设元件后 ,派专人负责施工和温度检测过程中元件和

线路的保护工作 。

4)当混凝土 内外温差超过 25℃或温度陡降大于 10℃时 ,为

保证转换板大体积混凝 土的施工质量 ,可在侧面和顶面加盖麻袋

等保温措施 ;如果仍然 出现温差 过大或温 度陡降 的情 况 ,可在混

凝土表面架设 碘钨灯 。

根据转换板 的形状 、尺 寸和标高 ,1,2号 楼各布置 6个测 温

区,3,4号楼各布 置 5个测温区 ,各测 区沿竖向布置 3个测温点 ,

这里对 2号楼进行研究 。

测温所用的仪器主要有手持式数字温度测量仪和温度传感器。

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 和可 比性。沿浇筑的高度 ,应布

置在底部 、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 500 n瑚~800 ITITI;平

面则应布置在边缘 与中间,平面测点 间距一般为 2.5m~5m。由

于转换板 的长度 和宽度均远大于厚度 ,所 以从边缘 和角点向内进

去 2倍厚度以上 区域 的散热条件都 比较一般 ,主要 是靠上表面的

辐射 、对 流和基底传导 方式散热 ,因此有着极 其相近 的温度 场分

布 ;而边缘和角点区域 由于散热途径的增多 ,可能是 3面甚至 4面

散热 ,温度场分布趋 于复杂 。根据这 一特点 ,并考 虑矩形 板的对

称性 ,在转换板 内,沿平 面共布置(1~6)6个测点 ;厚度方向,在每

个平 面测点上下表面及 中间分别布置 3个测点 。这样 ,共 6×3=

18个混凝土 温度 测点 ,外加 1个大气温度测点 ,就 能比较准确的

监测整个转换板 内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变化情况。

3.2.3 温度控制的内容

1)控制混凝 土 内最 高 温度 ,使 其在施 工规 范允 许的范 围之

内,以防混凝 土内部因温度过高 ,温差过大而产生贯穿性裂缝 ;

2)控制混凝土 的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 的温差 ,使

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之 内,以防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 。

4 结语

结构转换层 的施 工难度 大,大体 积混凝 土施 工技术要 求 高。

本工 程采用 了上述措施后 ,工 程结构施 工效果 良好 ,经 过两 年的

时间观察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

[1]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S].

[2] 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 土结构技术规程[S].

[3] 赵世新 ,向 军.高层 建 筑主体 结构 施工技 术 [J].山西建

筑 ,2008,34(3):158—159.

[4] 博 学怡.带转换层 高层 建筑结构 设计建议 [J].建筑结 构学

报 ,2004,20(2):12—2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 ed

flo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rise buildings

W ANG Yong-de

Abstract:In light of large difficul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 transform ed floor as well as high specifications O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large concrete,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pecifications of structural transform ed floor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for high—rise building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tructural transformed floo r and ensure e~.i-

neering quality of high—rise buildings.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structural transformed floo r,formwork,concrete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