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新课改下创新教育观念初探

新课改下创新教育观念初探

日期: 2007-2-16 1:56:37 浏览: 1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黑河市职教中心 杨毅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它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开展创新教育,培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只有牢牢抓住创新教育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才能造就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型人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像艺术家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但要有一般素质,还要具备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先进的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运用最新的教育方法。例如,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是教育的主宰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近代教育学是随着工业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学校的出现对教育的普及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它把集体学习,按照统一的规格培养学生,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等模式带入了社会。学校教育或班级教学的弊端就在于不能满足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的需要。教师难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的个性也难于受到尊重。再加上考试压力,教育往往变成了教条式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指以下内容:首先,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因此,最新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把知识灌输给教育对象,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通过发现,不断获取知识。其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再次,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强调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主张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另外,新的教育观念更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或能力,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经验时,不应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结论或那些所谓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和研究。新的教育观还认为,教育应当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启发式、发现式学习法,使学生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例如,教师可以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调查、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增长才能,从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总之,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上都要进行革新,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间。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获得的信息渠道多元化、即时化。目前,由于卫星通讯、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教师在信息和知识占有上的优势已经不明显。许多新出现的事物,教师可能还不了解(如游戏厅、跳舞毯、计算机网络操作技巧等)。所以,教师不应该像过去的教师爷那样摆出一副包打天下的样子。在当今时代,教师真正需要的倒是虚怀若谷的态度,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要虚心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积极的思维和灵活的头脑
创新需要积极的思维。教师要教会学生创新,首先自己要掌握一些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作为德育教师,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学习一些思维科学的知识,掌握思维的规律,特别是要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应当有许多非常灵活的创意。创造思维所需要或提倡的侧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想象应当时时在教师的言行中表现出来。特别是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教师的思维灵活性更应该得到充分表现。德育教师在教学中会在国际国内出现重大事件时遇到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回答这些问题,确实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同时还必须头脑清醒,反应灵活,从容应对。此外,教师还要学习一些思维的技巧。
(四)幽默风趣的语言
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工作手段,是人际沟通的工作手段,是人际沟通的工具。幽默风趣是一种语言风格,它是人们的知识和修养的表现。学生一般都喜欢教师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调节讲课节奏,可以使看似枯燥的知识活跃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语言幽默风趣,还可以消除教师和学生的隔阂,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
(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征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源泉的开掘者。师生关系与创新人才培养密切相关。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群体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每个学生在学习愿望、兴趣、要求、认知方式等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能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着用不同方法来启发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允许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总之,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教师的创新能力可以在工作的实践中进行培养和提高。有志于开展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面向21世纪的教育》资料汇编,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这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改革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迫切要求。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这种发展观意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强调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促使知识内化,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目的。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 “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这必然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遏制。现代教育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时期他们的明显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 ,容易吸取各种知识,模仿成年人的举动;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在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过程中,这些特点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为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许多发挥了创造才能的人,往往在儿童时期已显端倪,到青年时期就锋芒毕露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二)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我们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有人谈到创新,就会很快和那些天才联系起来,似乎与己无关,对一般学生更是望尘莫及的事。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天才与平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而有的人却受到抑制甚至扼杀。
(三) 差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
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开采挖掘。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为了安慰他 ,学校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和他谈了一次话。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你被劝退学了,但不等于没出息。这番话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他长年给人家整建苗圃,修剪花草。20年后,他成为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风景园艺家。长沙市九中谭迪熬老师曾经说过:“人人都有创造力的禀赋。”他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他平均每周辅导学生完成二项小发明,每月捧回一个奖,每年获三项国家专利的事例就是有力的明证。
总之,只有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意识,才可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