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加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加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日期: 2009-7-29 3:18:43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一全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原国家重点中专一一内蒙古建筑学校。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02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财政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建校48年来,已为区内外培养、输送大专毕业生12000余名,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院从1999年升格至今,恰逢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职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靠改革,靠发展克服和解决了种种困难和问题,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实现新时期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准确定位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明确办学定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教育思想和办学定位的大学习、大讨论,先后召开了党建工作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对学院的定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如下共识:作为自治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从服务区域来讲,学院姓“内”,即办学目标要服从和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第二,从专业学科类别来讲,学院姓“建”, 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要服从和服务于内蒙古建设行业的整体发展要求并与之相适应,紧紧依托行业办学。  也正是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于2002年3月将校名由升格时的“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变更为现在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突出了专业优势,彰显了办学特色。第三,从办学性质上来讲,学院姓“职”, 即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 第四,从办学层次上讲,学院姓“高”,即培养的不再是中专层次的技术工人类人才,而应是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第五,2002年底我院被列入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行列, 因此,学院还姓“国”,我们要在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特色或创新项目等多方面均要努力达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为此,我院出台了关于学院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在决议中明确了把我院全面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院的宏伟目标。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按照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基础理论适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我院的办学特色定位是:以服务求支持, 以就业为导向, 以贡献求发展,紧紧依托行业办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建设事业和自治区经济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需求育人才。
   二、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高职观念。根据社会对建筑人才的培养要求和青年学生的时代特点,我们积极用素质教育思想和教育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校内评价轻社会评价的思想观念和惯性思维,牢固树立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市场意识、终身教育意识、现代教育意识等新观念,坚持正确的办学宗旨、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积极进行地区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二)、把专业建设作为适应市场需求、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环节
   我院现有四系二部,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近年来,我院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设置了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实用性强、前景广阔的新专业。2002年,
   “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建筑装饰”两个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教学改革示范性专业。学院以这两个专业为龙头,根据“抓重点,上水平,促特色,增效益”和“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大建设力度,促进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的发展成熟,从而带动整个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高职专业由刚升格时的3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专业结构得到调整,专业的适用性有了增强。
   (三)、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我们按照突出应用性、实用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摆脱传统学科教学的束缚,更新教学内容。此外我们还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应用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设了《施工新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装饰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审计》等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新课程。
   (四)、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
   随着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启动,高职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目前办好高职教育、办出高职特色的三大基本建设。相对而言,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最薄弱环节。办高职起初,我们大多使用本科教材,对其内容进行删减、压缩,缺乏高职特色;后来全国各高职院校相继出版了一此高职教材,但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真正适合我们的教材不多。因此,教材建设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教材建设上,我院坚持认真选用和积极编写相结合,强调教材和讲义的编写要体现适用、实用、简明等特点。对编写教材的老师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高职教材的规划与研发,与区内外高职院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目前我院已主编和参编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制冷技术》等教材20余部,教学买验指导书、习题集20余部。
   (五)、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与伊盟神东监理公司、中国第二冶金建设公司、鄂尔多斯东腾建筑公司、内蒙古西奥电梯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鼓励教师到这些企业中进行实践,更新知识结构,扩展专业视野,丰富实践经验。另外,聘请企业中有名气、有经验的专家和领导做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对专业学科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发挥行业优势,做好培训工作。
   开展岗位执业资格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不仅是建设行业、建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而且对我院提高办学层次,扩大社会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成人教育部(培训中心)每年累计完成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近万人次。国家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连续三年列全国前十名。此外,还与天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长安大学等合作办学,进行后期本科的函授任务。
   三、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为此,我院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内创设民主、宽松、和谐、顺畅的组织氛围和学术氛围,稳定教师队伍,遏止人才外流。学院通过“双代会”、校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多种形式,在制订发展规划、采取重大改革措施等方面,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加大教师的知情和参与度,充分发扬教学和学术民主。在出台的《教职工津贴发放办法》等文件中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强化了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形成了宽松、 民主的学术环境。第  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为教师进修提高创造条件。学院出台了《教职工在职攻读学位和进修的规定》,为攻读学位教师提供全部学费及论文答辩的旅费。现已与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了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第三,在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遴选专业学科带头人,推选学术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等。第四,制订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实施人才培养的“一二三名师工程”, 即加速培养若干名国内知名、区内拔尖的优秀教师,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与此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切实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相继出台了《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聘任办法》、《兼职教师管理规定》等,从高等院校、建设企事业单位聘请专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机制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到我院兼职任教, 改善我院师资结构, 以适应专业变化和学
   院发展的要求。采取给予一定政治和物质待遇等激励措施,调动广大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我院建设和发展一支重要力量。
   四、进行新校区开发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99年独立升格以后,我院认真分析形势,抓住全国高校扩招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挖掘办学潜力,连年扩大招生规模。但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与有限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度成为制约我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学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于2002年上半年及时启动和实施了新校区开发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完成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已于2002年9月按期交工,2400名学生入住新校区。二期工程包括实验实训大楼、图书馆及网络中心、2号教学楼、三栋学生公寓等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预计今年7月底竣工,8月底交付使用。在政府零投入的条件下, 我们通过贷款、引资、 自筹等途径克服了新校区建设资金的困难。如与内蒙古超越公司合作,建设了三栋学生公寓和食堂,大胆尝试了在学院建设发展中注入市场活力,探索社会办学之路。2004年2月28日,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同志视察我院并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连主席充分肯定了我院的市场化模式,希望我们继续大胆探索,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目前我院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校区建设处于攻坚阶段。我们将一如继往,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战略部署,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近期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做到三个到位。首先是机构人员到位。要学习借鉴区外同类院校先进经验,尽快成立招生就业工作处,为卓有成效地做好今后的招生就业工作提供有力地组织保证。其次是经费到位。学院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主要用于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硬件建设、就业指导、市场调查、信息交流、供需见面等。再次是工作到位。要下大气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2004年,启动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如期实现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高专院校2005年全部建网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和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多种手段,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全心全意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第二,加强科研工作
   在知识经济和教育创新时代,为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增强学院发展实力,要大力倡导“教学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和“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改变忽视淡化科研的观念意识。学院将于近期争取自治区和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创办《学报》,并出台《科技工作管理办法》、《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优秀科技成果和学术论文评选条例》等,鼓励广大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带领学生一道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创造活动。组织广大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工程生产项目等,逐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争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积累经验,实现较大突破。
   第三,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要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主动与校外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共建协议”,调动学科实力、师生智力为企事业单位服务;校内实习基地引进“产学研一体化”新机制;借助高科技园区开拓新的实习场所;积极利用行业优势和学科优势,开辟实践教学新渠道。此外,尝试通过校友会等渠道组织跨国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在职发展规划中单列经费予以支持。
   第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办学
   要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视野,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我们已把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今年要积极争取获得接收留学生和聘请外教的资格。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走出去,请进来,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继续加强同区内外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举办学术专题讲座和报告会,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或访学,与知名大学共同举办研究生班或高级研修班,互聘教师任教,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继续做好选拔优秀学生到区内重点大学进行本科段学习的工作。逐步提高专升本比例,构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建设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为振兴高职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