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当前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日期: 2009-7-30 17:11:53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师资和办学经费的困难,在思想认识、学校定位和实践环节上存在一些问题。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思路。要在加大办学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开发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建设和开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双师型”、“技能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职教育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许劲松(1967- ),女,盐城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主任,讲师,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江苏 盐城224003)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苏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成功实践,探讨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面临的困难
   1.师资上的困难。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处统计,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动手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江苏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也同样不容乐观。虽然一些学校通过内部挖潜,培养和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许多学校青年教师比例偏大,教授、副教授比例较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这一现状,与培养21世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这将难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经费上的困难。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虽有很大发展,但办学经费短缺仍然是困扰其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的重要因素,不少学校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改造都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出资十分有限,学校办学压力普遍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一是认为高职是高等教育中的“次等教育”,在水平上要低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二是认为高职只能是短学制的专科层次教育。三是在政策上不能一视同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也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认识上的困惑。
   2.学校定位上的问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曾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即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高新技术应用并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高级“蓝领”人才,这类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实践环节上的问题。一是实验教学目标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二是实验教学内容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四是实验教学条件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五是实验教师队伍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六是实验室管理体制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部分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不紧,实训环节难以得到保证。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一)办学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竞争意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除了有共同的教育规律之外,还有极其鲜明的自身特点,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迫切需要树立教育市场观念和教育经营理念。
   2.把握高职教育定位,培养高技能人才。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定位,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基础。南京正德学院提出“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办学口号,该校学生在读期间自主创业,开办公司,承接业务,在自己创业的同时,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3.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现成的知识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和课程体系极易压抑学生潜在的构想和创造发明欲望。为改变这一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探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方法与实现途径,力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二)基本对策
   1.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一是注重教学体系现代化。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研究课程建设方案。三是将实训贯穿教学全过程。四是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五是努力开发特色专业。金陵科技学院注意从现有的学科出发,按照专业相容性和互补性对学科专业资源进行全面重组,构建适合本科教育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该校紧密结合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强调新技术,突出新工艺,教学内容更加实际,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实施分级培养。面对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的生源现状,许多学校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二是改革教学模式。一方面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合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以能力建构为主,抓住技能培养这一核心,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综合性,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激发了广大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了施展的天地。三是改革课程考核。第一是强调考试内容多元化;第二是强调考试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理论笔试之外,还有现场操作考试、小制作和小创造考试、社会调查考试和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等等。第三是强调考试时间分散化;为强化平时考核,一些高职院校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同等对待,期末、平时分别计分,使学生期末像平时,平时像期末,学得更加扎实。
   3.建设“双师型”、“技能型”师资队伍。建立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技能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支撑。为此,不少学校制定了“外引内扶”的政策和多项实质性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规定教师的学历要求;二是强调 “双师型”教师资格;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四是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人才;五是提供 “教学相长”的实践情境。
   4.建设和开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故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加强实验室统一管理、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的同时,积极开通“校外实习—基地实训—产学”一体化道路,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院内实习基地,开发规模大、技术新、设备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5.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少学校在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了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在内的人才培养规格,把军训、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人文公共选修课、艰苦创业、敬业爱岗教育、就业教育、法制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列为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优良校风、学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促进江苏高职教育发展的建议与设想
   1.提高政府投资的综合效益。建议在现有大学城投入资金,建设一批设备先进的公共专业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政府的投资效率,改变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局面。同时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鼓励行业、地区办高职教育,建议少数高职院校进行股份制试点,实行董事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收费制度,实行教育成本分担;要按实际教学成本,实行不同专业不同收费标准。在高职教育经费管理上,可引入竞争机制,对办得好的院校优先给予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实行优胜劣汰。
   2.制定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1)中心城市应办好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各中心城市应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社区学院性质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重,为本地区培养各类高职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新办,也可以由部分普通高校的专科教育改造而成。(2)高职教育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应有系统安排。一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当前正值我省高中后升学高峰和就业高峰,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进行量的扩张,但也应考虑高峰过后的可持续发展,考虑高职教育资源是否出现过剩和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3)选择集团化模式发展高职教育。实施以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贯通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多出路办学。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地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中心,可同时开展一定的社会服务、科技开发与科技推广活动,并可从事一定的生产经营。(4)实行职业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职业教育资源在沿海部分地区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饱和,但从全国范围看,许多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还十分稀缺。因此,我们应着眼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考虑沿海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着眼于全国市场,积极探索教育资源的跨地区转移和优化配置,实现职教资源合理流动,使优秀职教资源 “走出去”办学。
   3.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议成立行业顾问委员会,发掘并提供社会各行业需要的职业岗位群,供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参考。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能力,开设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行业及教育专家,在宏观布局上进行论证和审核,确保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4.高度重视职教师资和实训基地建设。一是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开办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技术师范学院;二是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挑选愿意担当职教教师的普通高校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或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接受一至二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教师资格考核后到高职院校任教;三是教师职称评审要向“双师型”倾斜,鼓励教师走“双师型”的道路;四是鼓励社会上有一定理论基础并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到高职院校兼职授课。
   5.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同企业的密切联系与合作。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之路,必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政府应鼓励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而且行业、企业支教助教的行为需要立法保障,凡具备一定规模的行业、企业必须每年接受一定时间的高职院校的实训安排。
   6.建立统一的国家证书资格框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家证书资格框架,实现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以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效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管理的有效性;劳动、人事部门各种职业等级资格的要求要能真正体现在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教育规划中,实现职业教育学历文凭与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统一,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协调统一。
   7.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和就业率监控制度。在现有“高职高专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加大对毕业生质量跟踪与就业率监控力度,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机制进行必要的评估、检查和排名,并将结果公布于社会,作为下一年度政府拨款或下达招生计划的依据,体现质量监督和评估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8.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发展战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研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国际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等;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材建设研究,教学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等;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领导体制、办学模式研究,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研究,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研究,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等;同时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吸引力研究,以吸引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
   [参考文献]
   [1]宋书城等.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次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2]苏燕羽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2,(3).
   [3]马义荣.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4]李奎良等.高专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