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高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日期: 2009-7-30 15:13:08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一、制定教学计划应突出创新教育观
   21世纪的高职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掌握普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对学生应达到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应有明确的要求,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应采用弹性制的教学计划,在根据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设置必须的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验实训以外,高度重视选修课的开发,可开设《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和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等。
   二、编写有利子创新人才培养的教材
   高职教育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如果在教学中沿用原来的国家或行业统编的大学专科系列教材的话,一是教材内容陈旧,周期较长,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二是各门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独立性较强,不利于学生横向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没有合适的教材情况下,可由学校专业课老师自编综合性的教材,在编写时要介绍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介绍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科学技术等,为学生创新储存能量。为了配合教材的使用,还应编写以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主线的考试大纲,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能力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机械类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可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四门课程综合为《机械设计基础》,以常用机械,传动及常用零件和联接为课程的主线,以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并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拓展学生的横向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发挥语言的感染力、理论的思辩力、实践的探索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老师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寻找规律,使之有新的发现和创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要改变过去那种―言堂的权威式教学关系,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要进行创新,首先就要进行发散思维,即把事物尽可能多地想象,然后进行集中思维,从若干种方案中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同时注意将其他方案的优点补充进来,加以完善,围绕这个最佳方案进行创造。如《机械设计基础》中讲授“平行四边形机构”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由此结构原理改进发明的一些器械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讲授《机
   械工程材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铜、铁、铝、不锈钢等金属的共同属性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
   3.竖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对各种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就是因为乐于动手实践做实验,获得了1OOO多项的发明专利.对高职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就更为重要。应鼓励,支持高职学 生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在科研中通过阅读、观察、比较、思考、设计、制作,实验,完善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开拓创造性思维,增强自信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4.采用有利于进行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手段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日渐丰富,带动了教育技术、教育手段的变革。我们应该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突破传统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局限,创造必要的条件,激活学校教育的创新机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营造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氛围
   学校要营造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管理上应由原来的封闭型转化为开放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由原来的教师为主、学生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向平等关系转化。教师要看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和学生平等地研讨问题,自由地双向交流,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和性格特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给高年级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把以班级为单位的晚自习放开,让学生自行支配,有了时间的保证,各种潜在的创新能力就有可能激发出来。在考试制度上,可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创新能力上,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