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教师的价值观一家言

教师的价值观一家言

日期: 2006-11-24 6:01:19 浏览: 13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高庙职高 李霞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要面对许多挑战,而外在的种种诱惑也冲击着教师,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自我价值观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浅析了教师的价值观,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教师 挑战 价值观
我们的乡下过年时,在孩子们中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孩子们在恭贺新年时,调皮地把他们最想要的红包一并提起,让受恭贺的人不得不乖乖拿出红包来。但是我们教师在恭贺新禧时,往往不太习惯说 :“恭喜发财!”为什么呢?说实话,教师要发财是不可能的事,因为种种限制的存在,教师无从发财,教师的收入一般都略高于民众的平均收入而已。
教师日日与学生为伍,与一叠又一叠的作业本打交道,节假日可能还要帮一些后进生补习,帮优等生额外“加餐”。而且,教师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迅捷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的代沟的拉大,日益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那么强烈地鞭打着教师的身心。为了应付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付出代价,而付出代价往往因为无法获得可观的收益,这使教师常常疲惫不堪。
现在教师的文化地位正在面临挑战:
其一,教师对于学生的文化优势,从总体上看缩小了。一是迅速发展的大众传播使中、小学生在家里就能与教师同时得到大量的知识信息。改革开放扩大了学生的交往,教师的广见博闻大大失去了优势。二是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家庭,那些熟练操作电脑及其他电子器具的孩子使捏惯了粉笔的教师相形见绌。三是家长(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的父母、爷爷奶奶)开始介入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包括一大批大学生在内的家教队伍与中、小学教师同步教育教学过程与效果,随时受到来自家长与家庭教师的评判。教师在学生面前由职业而带来的那种“文化威信”下降了。
其二,教师面对日益提高的教育教学要求,普遍感到教育理论上的欠缺。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教师原有知识技能远远不够用了,而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又不是一下子能掌握的。
其三,学校或教师的一些不当行为损害了自己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教师为任务所迫向学生推销一些有创收之嫌的书刊,对学生的偏见与偏爱行为,把对学生的不满发泄给家长、训斥家长的行为,事事让家长签字、转嫁教育责任的行为等等,实际上都是不断地向学生暴露自己的短处与素质上的问题。家访,本来是教师向学生及其家长展示自己文化、风度、人格的良机。然而家访越来越少,教师与家长的接触,要么开家长会,要么请个别家长到校。过去那种把自己所钦佩的教师看作偶像的现象现在少多了。
另一种情况,在外企打工的白领或个体经营者,每月拿到的钱可能是教师的工资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八倍!他们大部分都应酬多多,几乎每天都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按摩院、歌舞厅是他们经常出入的场所。
这也许让教师多多少少有点不平衡,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与发展需要。那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需要呢?教师职业的生存需要会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工作与学习,使自己的教师身份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同。教师职业的享受需要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事业而从学生的成人、成材过程中获取的精神享受,这是教师特有的精神动力。教师职业的发展需要集中表现在教师为适应学生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的两种努力:一种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另一种是进行文化业务进修与修身。因此,如果说提高教师待遇是尊师重教的重要标志,那么提高教师素质则是尊师重教的基本前提。抓紧提高教师素质的工作,则是抓住了提高教师文化地位、进而改善教师社会形象的关键之一。
一、以爱国敬业,奉献教育为荣
“以热爱祖国为荣”,作为教育者,既要树立远大理想,科学的世界观,更必须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可靠、合格的人才。教师也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要提倡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有甘做人梯的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工作是无法搞好的。为人师者,最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看到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自豪感和责任心,才会热爱教育事业,才有乐业奉献可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用实际行动为事业增辉。
二、以热爱学生,教人育才为荣
 “以服务人民为荣”,教师服务的对象就是他的学生们。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要做到“三心俱到”爱心、耐心、恒心。从而为师生的沟通架设一座心灵之桥。学生千差万别、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一点就破,有的则不然。因此,为人师者必须具备“铁杵磨针”般的耐性,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学生,切忌易怒易躁,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教师要有“滴水穿石”般的恒心。通常学生带有较强的反复性,往往今日做得不错,明天又是大不如前,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就该日复日,月继月甚至年接年地帮助、“改造”学生,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三、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荣
“以诚实守信为荣”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身体力行。“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学为人师,德为世范”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人才。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既是为师表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无不具有示范性。因此,必须以完善美好的人格出现在学生面前,用时代精神去塑造新一代。教书育人,功在百世,教师必须以自己高尚的风范去熏陶学生,造就人才。而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首先应当是这种人。
四、以提高修养,积极进取为荣
在教育学生“以崇尚科学为荣”的同时,我们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认识自身的不足,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教育人、培养人是一种富于艺术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修养,才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可见,教师有必要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前头,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如果教师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一盆水”、“一池水”甚至更为广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增长自身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同时还要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最新信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基础上把学生教育为有知识,有才干的一代新人。
教师榜样作为一种具体形象而又有强烈的感化性的教育力量,在教育学生中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变性大,可塑性强。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教师更应律人先律己。

参考文献:
郑杰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P7、8)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2004、10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P129——174) 教育学——研究 200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