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电工技术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实践策略探究

《电工技术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实践策略探究

日期: 2006-3-29 3:09:32 浏览: 29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营造 “易起反应”的问题“场”激发学趣、个体应急性行动学习设计个人问题解决方案、交流合作发布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评价点拔拓展问题时空、实践操作形成职业技能等操作程序,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从而习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电工技术基础》 五步问题教学法  实践 探究
一、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传统课堂教学现状及遇到的尴尬
1、传统专业课教学情境:
下午两节《电工技术基础》课堂上,教师嘶哑的声音传遍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而学生甲低着头对着一面小镜子“聚精会神”地梳着发型……,学生乙和学生丙眉飞色舞争论着什么?原来是电脑“传奇”游戏……,学生丁的书本立着,挡住的是一双睡眠朦胧的眼睛……。本该是电子专业学生最喜欢的专业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2、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学情:
该专业学生中90%以上为男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难以长时间专心听课;精力旺盛,偏好动手探作,有寻求刺激、冒险的心理因素,喜欢表现,尤其是占40%的300分以上的学生,喜欢就现实电工电子装接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抛根问底”。
3、电子专业“五步问题教学法”是切合中职学生学情的有效教学法。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传统教学为: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单一的“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法,将学生视作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必然缺乏交流、共鸣,而显得比较沉闷、缺乏生气,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削弱,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极不利于电工安装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
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操作
(一)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含义解读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问题教学法,通过创设一种活动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导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知识、领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的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发展他们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摆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
(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实施策略
第一步:营造 “易起反应”的问题“场”,激发学趣。
托兰斯认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改变沉闷课堂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营造一种氛围,一个能促使中职学生思维从沉睡中唤醒的刺激,那么,如何营造这个“易起反应”的问题“场”呢?
1、接轨现实,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创设生活用电问题情境,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问题情景的设置,应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可以达到的,而学生不作努力不能解决的,需要“一个弯”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若有所思”的状态,做到“学”、“疑”、“思”相结合,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思维的进程精心设计提问,提问要有启发性,避免“是什么”,多用“怎么办”、“为什么”等形式的发散性提问。
在实际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如家家户户都装有电度表,那么,是不是家家户户的电度表的容量都一样呢,每家每户所配用的保险丝也一样呢?显然不是,那么如何去选用相应的保险丝,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
(2)例举电工电子装接失败案例,鼓励分析与探究。
在电工电子装接实习中经常出现装接失败案例,例安装串联型稳压直流电源线路板时,出现三极管发热甚至烧毁。由于学生缺乏检修经验,经过几个小时整修,装接还是不成功,从而导致学生的挫败心理问题。这些学生本身或多或少有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我们教师心急如焚,往往采用相对简单的方法,加以严厉地批评和指责。批评和指责有用吗?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引导不是要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看法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指责,要坦诚、理智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行为,运用心理学上所介绍的方法和技术去改变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意识和行为,应鼓励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
(3)尝试动手操作,在体验与领悟中发现问题,激发学趣。
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材料,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在活动中应明确、简洁、恰当地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就所研究的问题自己提问,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活动。只有学生有了疑问并产生了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索才进入真正的准备阶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使他们专注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做他们认为开心的事。例如,在探究“三相负载的星形与三角形联接”时,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多种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思路及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验中发现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的用途,通过小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鼓励学生质疑求异
古语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是学习活动中思维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会创新的开端。因为常有疑点才能常思索,常思索才能常创新。因此,作为教师,一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于质疑;二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善于质疑;三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积极求异。并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一般应用的基础上,冲破原来的思维结构,加强引申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由思考、想像猜测。这一步我给学生出示一道全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典型试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很多学生在求解时有不同的方法,但结论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解答问题的思维更加敏捷。
教学片段实录之一:
师:请大家来看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1=8.0Ω,R2=5.0Ω,当单刀双掷开关S打到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为I1=0.20A,当S打到2时,电流表读数为I2=0.30A,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学生思考、练习。此题为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有点难度,但绝大部分同学能比较顺利解决。)
(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答案后,突然卢杰同学举手,我还以为解题过程有错,大部分同学也惊讶。课堂安静。)
师:卢杰同学,是否解题过程有错?(学生认同)
生:解题过程完全正确,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用两个定值电阻,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一只电流表加若干导线测量一个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附和学生很多)
师:可以吗?
生:(几乎全班同学)可以!
师:很好,确实可以。卢杰的思路非常正确。
师:我还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
〔问题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请列出所需器材,画出电路图,并说明简单的操作程序和计算公式。
〔问题2〕用这些方法所测量、计算的结果准确吗?分析误差原因?
〔问题3〕用这些方法所测量对电阻有要求吗?
(学生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四人一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第二步:个体应急性行动学习,设计个人问题解决方案。
1、 自学教材和辅助材料
由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教师进行学法的指导。由教师通过实际的教学现象或复习某些知识,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时,可在复习混联电路的知识后引入复杂电路的概念,随后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节点和广义的节点?回路和网孔有什么区别?用自己的话表述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并举例说明?
2、 独立思考
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自主学习要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多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思索、动手,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和思维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讨论设计解决方案
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讨论、探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讨论上述问题时,应该是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提出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挑剔,不惟师,不惟书,养成多层面思考、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电磁感应这一节里,有很多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电磁事物和现象,要敢于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比如有很多学生提出如果在电感线圈与灯泡并联的电路中切断电源的瞬间,那结果会怎样?这样学生在看待新问题时就不会盲目、简单地去解决。为了解答问题,很多学生就要到书店、图书馆去查找资料,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增强他们渴求知识的信心,做到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使问题的解决有理有据,既全面又系统。
第三步:交流合作,发布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
1、 交流个人解决方案
学生经过个体应急性行动学习,逐渐形成了个人对于思考项目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4人小组,在小组内描述自己的方案,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其次,将自己在个体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探讨。
2、探讨疑难问题
因为同伴之间的水平接近,思路容易求同,所以,经过同伴探讨后会留下一部分未经解决的问题,此时,可以扩大讨论的范围,由小组代表将问题列在黑板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一方面解决问题,拓展与延伸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与指导,再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评价,形成小组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
3、形成小组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
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归纳或小结,指出正确的答案。谈话中要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加以归纳,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要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或易错的认识,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了解。由学生总结归纳,相互补充、指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要帮助梳理,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值得注意的不仅要总结知识,还要总结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小组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
第四步:评价点拔,拓展问题时空。
1、精讲点拔 启发探究
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维状态,划着求索之舟、进入“藕花深处”进行宏微兼顾的纵横联系的学习与探索,初步弄懂知识,形式技巧,理解学习方法,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即深显微。教师在热情鼓励学生尝试,启发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试、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做到引导得法,点拨有方,画龙点睛,抓住实质和关键,重点讲实、难点讲透、疑点讲清。讲到“点”,讲到“位”。要着重讲点(重点、难点、疑点),讲线、面(知识内在的纵、横联系),讲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提问,引发学生思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设问时要选择时机,启发学生在愤然之际,提问学生在矛盾之时,诱导、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摸索。有时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后,犹如在刚恢复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子,再激起波澜,引起学生深一层的思考。
2、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思维能力的培养始于问题意识,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顺藤摸瓜,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经常与学生就一些问题进行争辩,引发学生对问题认真细致的思考,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注意训练学生对同一问题不仅要正向思维,还要会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展思维的广度。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及时纠正错误,而要针对错误进行引申,使错误显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加之教师的点拨,以引起学生的自我反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构不同层次的知识,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问题的认知水平。问题教学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建立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解决问题带来的快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电工技术基础》中戴维宁定理时,
分析如下的一个例题: R1 E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E1=5V,E2=3V, R3
R1=8Ω,R2=12Ω,R3=2.2Ω试用戴维宁定 E1 R2
理通过R3的电流及R3两端的电压。
在分析完毕后,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道题用支路电流法求解要简单得多,为什么要用戴维宇定理求解呢?”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即不是加以斥责,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表扬该同学的提问,并借机激励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解法。事后,许多同学都能找到多种解法,那位提问的同学甚至找出了五种解法,其中包括还没学过的利用叠加原理解题法和教材中没有的节点电位法。由此可见,学生的一个问题,很可能就是一个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悉心呵护,正确引导,使之成为创新的燎原之火。
第五步:实践操作,形成职业技能。
1、 运用电工知识,开展实验。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效解决学科课时有限性与问题无限性的矛盾,教师可以将探究迁移的部分内容放到实践中。要使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会研究电工问题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机会多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能力水平要求也提高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疑能力。
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与实践中的新问题,并应用已学的知识去探究、去创新,去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去寻找产生问题的规律,去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解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充分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流动性的自我,以适应当今世界加速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的学习中,往往会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解决,如要求设计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学生已通过了“安装日光灯电路”等控制线路的学习,对解决本课题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让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通过自已所学的知识去发挥想象,去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能“跳一跳、摘桃子”。同时他们所设计的线路可以通过模拟实习来装接,来检测所设计线路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等。
2、 兴趣活动,强化职业技能。
在电工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一是要进行理性的辅导,向学生介绍一些发明创造的技法,如变换视角法、缺点列举法、类比创造法等。二是要进行实际操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电工电子产品如音乐彩灯、无线话简、声控开关等让学生组装、调式,调式成功后再要求学生分析缺点,引导他们进行改进。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
教学片段实录之二: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请大家画出电路图,选择需要的仪器。
(学生两人一组开始画图,选择仪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选择两个学生分别在黑板上画出内接法和外接法的两个电路图,提醒学生一些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
生1:老师,测量值与电阻的实际值有误差(很多同学附和)(发现问题)。
师:会不会是测量方法不当(老师回避问题,但同时指给学生一条路。)
生1:我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还是有误差,但这一次更接近电阻的实际值。
师:你是用内接法测量更接近电阻的实际值,还是用外接法测量更接近电阻的实际值?
生1:内接法。
生2:我们是用外接法测量更接近电阻的实际值。
生3:我们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与实际值的误差差不多。
师:哪你们的被测电阻的实际值各是多少呢?
生1:我们的被测电阻是2kΩ。
生2:我们的被测电阻是10Ω。
生3:我们的被测电阻是150Ω。
师:很好,大家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不同的电阻用不同的接法会减小误差?请大家先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然后用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气氛热烈。)
三、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注重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贴近生活,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思疑而释疑,由释疑而心怡,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疑——思——释——怡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两大重要要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探求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积极探索,由不会学不愿学到要学会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近年来,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生源呈下降趋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但我们通过优质高效的新课教学和复习教学,在杭州市专业课会考、省高职考试中,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电工技术基础》成绩始终达到优良水平。
00级、01级、02级学生参加高考的成绩如下:
班 级 年 度 总分 参考人数 上线人数 本校最高分 本校平均分
00电工 2002学年 250 28 27 197 139.6
01电工 2003学年 250 27 26 200 147.9
02电工 2004学年 250 18 15 202 167.2

3、发展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夯实了基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如据毕业生反馈,98届卢杰、99届刘昌富、项伟、01届周鹏鑫、王彩虹、02届华锋、章智芳等大部分读高职的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较薄弱,但普遍觉得大学中专业课的学习是最轻松的;而如王欢等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则觉得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4、促进了教学改革
促使教师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必然要端正指导思想,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即统一划一的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封闭式的教育为现代的教学管理即弹性、宽松的,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的开放式教育。问题教育法的实施要求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结构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结构。为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也必然促使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学管理必须进行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体系的创新,不仅具有民主的管理作风,还要进行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教育决策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即要大力提倡“学生自治”或“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校的主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2.任长松著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3.周小山主编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4.孔祥富 《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中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19期
5.潘 世 墨 《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 上海高教研究 199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