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生态课堂的构建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生态课堂的构建

日期: 2024/10/3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福云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技术等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较抽象,要求学生既懂理论知识,还需具有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改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课题的“生态失衡”。因此本文以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为载体,从生态课堂的研究背景入手,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构建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生态课堂的必要性。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生态课堂
  
   21世纪是一个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我国大力号召要共建和谐文明生态的社会,这不仅是环境的生态,更是教育生态的大力发展时期。中职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采用情境创设等教学策略将生态课堂引进《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当中,建立和谐民主的良好教学环境与师生关系,让学生更自信,给学生更多合作的机会、自由发挥的空间,生态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生态课堂的构建逐步将一个新型的课堂展现出来,关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即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和环境作为其三大主体存在,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关系。生态课堂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产物,是指以生为本且兼顾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同,其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心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生态课堂教学最大的追求就是构建科学、合理、有序、有效且情趣融合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有:(1)教学过程遵循顺其自然规律,呈现出和谐温馨的特征;(2)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平等为特色;(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4)教学过程中以多元评价模式为特征。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研究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生态课堂的构建,要从了解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出发,笔者通过调查所在学校机电中职班《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评价方式单一等,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得出如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平衡
   中职学生是带有一定特殊性质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是中考失败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欠缺,平均年龄在14-16周岁之间,正处于叛逆期,学习态度不端正,且自控能力不高,对学习意愿不强烈,氛围不浓厚,也不具备完全意义上准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对他们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初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确实比较吃力,但是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电子技术基础》又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走入工作岗位。
   (二)课堂环境和课堂教学主客体关系的不平衡
   中职教学过程中,主客体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环境方面,“填鸭式”、“问答式”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教师对于课堂组织的管理风格过于宽松或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课堂环境缺乏生机,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品德的教育,有效的课堂环境可以吸引学生进行有效《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另外,课堂教学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对待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只关注学习态度好的学生,不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共同参与课堂,这都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要关注每个个体,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采用“小组合作法”,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进行分组,通过传帮带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共同参与的互教互学和谐状态。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不平衡
   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欠缺,学习态度也有待于提高,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群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调查发现只有少数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发挥中职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不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互动教学中很少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以至于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当前学校还是多采用考试这一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没有科学的评价方式,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生态课堂的途径
   生态课堂是文化知识传播的课堂,是学生与学生竞争合作的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的课堂。
   (一)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环境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态课堂的首要因素。一般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每周两次,一次两学时连上,所以教师与学生接触并不多,无法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创建生态课堂就需要改变这种生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看待师生关系,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勇于向学生学习,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其次,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的场景,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不同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更快更好的进入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极管单向导向特性时,根据学生的成绩按照好中差组合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参加“连一连”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连接电路,最后通过灯泡的发光与否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多一些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对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这就是课堂情境创设的生态化。再次,《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主要教学场所是教室和实验室,教室要窗明几净,卫生情况良好,墙上应该有积极向上的标语和名言警句,黑板报定期更换主题,课桌抽屉干净整齐,座位根据需要不定期动态调整,地面干净无污物,窗户边及讲台摆放一些绿植,创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实验室设备主要是模电和数电用到的电子工具和实验套件,实验时重点考虑用电安全,每位学生一个工位,工具整齐摆放,室内注意卫生情况,每日清扫,符合7S管理,对常用的电子工具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也就是课堂教室环境的生态化。
   (二)构建“一四一”翻转课堂的生态化教学观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任务,夯实基础,强化动手操作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生态课堂可以从课前预习、课中实施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其中课中实施又分为“观、辩、行、展”四步骤展开任务实施,翻转课堂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如图1所示。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任务,单个学生完成比较费时费力,这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科学分组,每组4-6人,每组成员差异要大,也就是各有所长。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生态课堂的构建

   图1 “一四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构建自主合作式的生态化学习观
   《电子技术基础》既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多练习、多观察,要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成有乐趣具体的知识,学生需要有自主学习意识,寻找内在动力,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观察每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会进行必要的沟通与合作,互相讨论与交流,要求学生具有合作意识。例如在讲解三极管基本结构时,引导学生思考三极管与二极管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展示他们的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如何判别,这样每组学生都会先复习二极管的结构及极性判别,然后再讨论三极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主体作用,教师适时指导、点拨,既有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信心,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另外,在实验室做万用表判别三极管极性实验时,可以开展比赛,做的又快又正确的获奖,这种荣誉感是每个学生都渴求的,学生就会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浓厚,轻松地掌握了学习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
   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评价重点是期末试卷考核,根据当前新课改要求,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科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是生态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及时动态的评价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组内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即自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给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对自我深刻的认识和反思,从而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其次,小组间进行互评即生生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从而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一定要客观公正,并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采用正面、激情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要对他们做的好的地方重点表扬也就是单项评价,让学生感觉没有拘束,勇于在课堂上发言,从而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评价表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技术基础》学习过程评价表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生态课堂的构建

   综合评价:
   四、结语
   生态课堂构建的中心就是“教”、“学”互动的课堂,其超越了传统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确立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良好师生关系,课堂将作为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而存在,师生两大生态主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多元智能理论启示下的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研究[J].海南,教师, 2022(10):45-47.
   【2】杨月梅.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中职语文新生态课堂模式探究[J].重庆,科学咨询, 2023(06):146-148.
   【3】钟晓球.中职计算机生态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性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2015.
   【4】谢丹华.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D].湖北,湖北大学,2016.
   【5】马欣.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6】张静.生态课堂观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调查研究[D].宁夏,宁夏师范学院, 2022.
   【7】颜玲荣.中职数学生态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2016.
   【8】汤明清,刘玉峰.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生态课堂构建研究[J].江苏,职教通讯, 2020(09):123-127.
  
   作者简介:陈福云,1982年1月生,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高校讲师,研究专长为控制工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