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应用和思考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应用和思考

日期: 2024/10/3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朱娜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8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学生群体亦不例外。由于学业压力、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大学生正面临着亚健康的问题。亚健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能进一步演变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现状,探讨了中医治未病养生理论在防治亚健康方面的可行性和效果,期望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中医;治未病
  
   【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pace of life is accelerating day by day,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no exceptio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academic pressure and lifestyle habits, many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sub- health. Sub- health not only affects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but may also further evolve into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sub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oday’s socie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heory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sub -health, and hopes to provide mor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for health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Sub-heal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特别是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学业压力、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大学生正面临着亚健康的问题。他们在追求学业成功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导致许多大学生陷入了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能进一步演变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据调查,约有6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现象,常常感到疲劳、失眠、情绪波动等[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大学生的养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大学生要注意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未病养生,即在他们没有生病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帮助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持“未病先防”和“顺应自然”的治疗理念。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饮食起居、情志调摄等方面,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如何运用中医的传统理念防治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是目前各高校都很重视的问题。
   一、治未病的基本理念
   治未病,字面上理解为“未患病先施治”,是中医学的一项核心理念。它主张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积极措施,强调“未病先防”,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2]。
   这一理念强调的是一个动态、整体和预防性的健康观,与现代预防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但却有着更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方法论基础。中医未病理论强调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锻炼等方面的需求都有所不同。通过体质辨识,可以确定个体的体质类型,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其基本理念包括以下方面:
   (一)预防为主
   治未病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即在疾病发生前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等方式,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二)动态平衡
   治未病理论强调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动态平衡。人体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平衡取决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因素,要保持身心的健康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个体化调理
   治未病强调个体差异性,即:每个人的体质和所处的环境都不同,所以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预防和调理方案。个体化调理包括根据体质识别适宜的饮食、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的环境调整生活习惯等。
   (四)自愈力
   治未病理论认为,人体具有自愈能力,可以通过调整和恢复自身机能,自行控制并恢复身体的健康,注重培养个体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愈能力,医生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而不是主导治疗。
   二、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多样化,包括通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情志调摄等手段,来维护人体的内在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一)饮食调养
   合理搭配食物,根据个体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食方式。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饮食时应细嚼慢咽,严禁暴饮暴食,避免长时间的空腹或过饱。
   (二)锻炼与起居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尤其是太极、八段锦等传统锻炼方式,同时强调作息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避免长时间的熬夜和睡眠不足。
   (三)中医调理
   可以采用中草药来调整人体的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也可以选择针灸、按摩、艾灸等中医调理方式,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进行身体养生和疾病的预防。
   (四)情志调摄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注重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紧张、压力和焦虑,倡导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和心态平衡。可以通过放松、冥想和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
   三、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分析
   (一)现状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其特点包括精神疲惫、体力下降、情绪波动等。为了对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亚健康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500例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本次问卷调查排除了以下情况调查对象:(1)患有重大疾病,如肿瘤、肾衰竭等。(2)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实验实行。(3)不同意进行实验者。
   500例大学生中,251例被检出亚健康状态,占50.25%。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亚健康检出率如表1所示。
   表1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亚健康检出率
   健康 亚健康 合计
   人数 249 251 500
   百分比% 49.75 50.25 100
   根据本次调研统计结果,500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检出躯体亚健康症状101例,检出率20.12% ;心理亚健康症状122例,检出率24.31%;身心亚健康症状199例,检出率39.72%。
   表2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亚健康症状和状态分型检出率
   亚健康类型 检出人数 检出率百分比
   躯体亚健康症状 101 20.12%
   心理亚健康症状 122 24.31%
   身心亚健康症状 199 39.72%
   本次调查对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同性别学生的亚健康症状予以统计,其中,女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7.07%、25.93%、10.81%,男生检出率分别为16.51%、23.45%、9.81%,均为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
   表3不同性别大学生不同类别亚健康检出率情况
   性别 躯体亚健康症状 心理亚健康症状 身心亚健康症状
   男生 17.07% 25.93% 10.81%
   女生 16.51% 23.45% 9.81%
   本次调查同时对学生来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农村的学生予以统计。结果显示,来自福州、厦门等大中小城市的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0.02%、13.33%、10.81%,来自小城镇及农村的学生的检出率分别为13.29%、17.86%、12.15%,均为来自大、中、小城市的学生所占比例低于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
   表4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情况
   地区 躯体亚健康症状 心理亚健康症状 身心亚健康症状
   大中小城市 10.02% 13.33% 10.81%
   小城镇及
   农村 13.29% 17.86% 12.15%
   (二)分析
   高校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原因,更容易陷入亚健康状态。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大约有60%的高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现象。
   根据闽江师专的现状调查,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对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不适应
   大多数的学生在考入大学前都居住在家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来上大学时,都是第一次长时间远离父母,他们没有住校经历,没有离开家长独立生活,刚刚经历了长达12年的规律生活,在家被百般呵护,学习由父母督促才能完成。进入校园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需要自己安排生活,他们沉迷于游戏、网络的诱惑,使得作息时间和饮食都很不规律,同时缺乏体育锻炼。这些都导致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大学里的生活氛围和自主学习方式,在心理上造成了压力,如果长期无法改善,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2.城乡差异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与被测者的生源情况相关联,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及农村的症状百分比呈递增趋势,也就是: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后,在生活、学习、家庭、社会适应、个人成长、社会交往等方面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而来自于大中小城市的学生精神压力较小,来自于大城市的学生的精神压力最小。
   3.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也是导致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原因,男女两性从幼年开始,所受到的态度和教育情况就不一样,男性的社会地位较高,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共同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因为男女性别的不同,男女所接受到的态度和教育就迥然不同[3]。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如此,女性的自我分化程度比男性高,导致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
   综上,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学业压力大,大量的课业负担、竞争压力等导致许多大学生感到精疲力竭;生活习惯不规律。不合理的作息时间、饮食不均衡等,都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精神压力累积。担忧未来就业、人际关系复杂等,都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四、中医治未病养生理论在闽江师专学生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大学生亚健康现象目前已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现状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法。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不仅影响其学习效率,而且可能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闽江师专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案。
   (一)构建个体化干预方案
   要建立个体化的亚健康干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健康习惯和个人需求,高校大学生群体年轻、活跃,但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大,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个体化的亚健康干预方案需要基于科学理论和个体需求,中医治未病养生理论强调个体化干预,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体质、习惯等差异,构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1. 进行个体健康评估
   首先对个体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检查等,通过对个体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因素的了解,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每位大学生的体质特点,进而提供针对性的饮食、锻炼干预方案。
   2. 进行个体化压力管理
   了解个体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结合中医情志调摄理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培养积极心态,进行多种放松训练,提供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同时,针对个体的心理问题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适应方案。
   3.对个体进行长期跟踪和干预方案调整
   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以后,定期追踪个体的健康状态和干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干预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每个个体都能得到持续的支持和指导,以达到改善亚健康状况的目标。
   (二)开展创新教育模式
   闽江师专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讲座、社团活动等方式,将中医治未病养生理论融入日常教育中,在教育领域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
   1. 整合健康教育课程
   将养生知识与传统学科相整合,使得学生能够接受有关养生的综合教育,课程包括养生的基本原则、膳食指导、身体锻炼、心理健康等。
   将养生知识与生物学相结合,可以探索人体生理机能和养生之间的关系。例如: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如何与养生方法相互作用,以增加免疫力,预防疾病。
   将养生知识与化学相结合,可以研究草药和植物的化学成分,可以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并运用于养生中。
   将养生知识与心理学相结合,可以关注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养生方法,如冥想等。
   将养生知识与历史学相结合,可以研究过去文化中的养生方法,并探索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例如,研究古代中医养生理论和实践,以及古代养生文化中节制饮食、保持平衡等相关的智慧。
   通过将养生知识融入传统学科,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和交流,使知识更加丰富和实用。此外,融合也可以促进养生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引入创新的学习方法
   采用互动、实践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养生实践中,如:组织学生参观健康食品市场、有机农场或参与社区的健康活动。定期邀请中医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等。
   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养生教育课程和应用程序,这样可以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有关养生的知识,并进行实践和监测[4]。
   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养生教育的影响力,举办家庭养生教育活动、家长讲座或提供家庭养生指导方式来增加家庭参与度。
   通过开展中医食疗讲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再如,开展太极、气功等传统锻炼课程,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改善体质。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中医的治未病养生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五、目前应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局限性
   虽然中医治未病养生理论在高校大学生亚健康防治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文化差异,中医理论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可能与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存在差异,传播和接受存在挑战。二是资源限制,实施个体化的中医养生方案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对许多高校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三是缺乏标准化流程,目前缺乏关于中医治未病养生方案在大学生中具体应用的标准化流程和指导方针。
   (二)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局限性,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普及。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等方式,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减小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高校学生应该接受科学的未病养生指导,了解人体健康的基本原理和养生的方法。学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知识和养生技巧,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二是制度建设:高校应考虑建立完善的中医养生教育体系和实践指导制度,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三是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未病养生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来进行,开展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中医养生技术研究,推动方法和流程的标准化。例如:使用健康监测器、智能手环等设备进行身体健康的监测和分析;通过手机应用跟踪自己的运用和饮食情况;利用互联网获取健康知识和进行健康咨询等。
   六、结语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防病思想,它强调预防优于治疗,注重人体的整体和动态平衡,倡导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前高校大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素质较好,具备接受和实施养生措施的最好条件,这一理论将为闽江师专的大学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郭清 . 弘扬中医养生文化 ,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J]. 健康人生 ,2017(3):6-7.
   [2]苏煜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J]. 中国社区医
   师,2014,30(1):121-123.
   [3]何好斌.健康传播视角下“养生专家”的兴起与衰落及其反思[D].重庆:西南政法大
   学,2013:1.
   [4]颜涛,罗艳,王振兴.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34):338-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