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日期: 2022/11/10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雪 黄娟

(泰州技师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样刊请寄:泰州市九龙镇龙轩路9号泰州技师学院 李雪18752601668
   摘要:面向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发展,需要重视青少年教育相关问题。虽然现在青少年可以接受许多科技科普教育,但是却没有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导致科技科普教育实际效果偏低。本文从科学史、科学研究方法、科学主义等维度,对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工作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为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贡献力量,推动我国有序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科学精神
  
   前言:根据国家统计局(https://data.stats.gov.cn/index.htm)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经拥有1000个科技馆,为青少年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提供较大帮助,极大促进社会层面的科技科普教育发展。为让我国未来步入科技大国,有必要对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1关注科学精神的意义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科学精神包括以关注技术为代表的理性精神,以尊重客观规律为代表的严谨态度,以开拓创新为代表的进取意识。关注科学精神,就是秉承实事求是态度,在实践、认识过程中,不断研究事物内在规律、分析其本质内容,从而以理性精神认识自然,挖掘自身潜在价值。对于事物不迷信,对于结论不盲从,以科学的立场研究世界、改造世界。进而对科学技术进行创新、优化,为个人与他人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前进、发展。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就是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主动参与到世界改造中,为社会输送大量理工类人才,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稳定提升[1]。
   2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现状
   自从我国在2002 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我国各地均展开的科技科普教育,经历多年教育,我国公民的综合科学素养已经得到有效提升,作为未来社会建设助力的青少年,也在新型技术的帮助下,获得更高质量的科技科普教育。可是,本文在研究许多学校的科技科普教育后,发现大多数学校会忽略科学精神培养工作的重要性,难以引导青少年进一步成长。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影响:第一、不重视科学史教育。学校提供的科技科普教育重点是新兴科技知识,略微提及科学史。虽然这种教育模式适用于成年人教育,对于青少年却是教授生硬的知识,缺少科学史的过去,理论知识吸收效果偏低,导致青少年科学精神缺失问题较为严重;第二、忽视青少年旺盛的好奇心。青少年正处于接触世界、吸收大量知识的重要时期,在科技科普教育中,让青少年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可以引导更多青少年走上科研的道路。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技能应用理念影响,学校在提供科技科普教育,会将科学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消磨青少年的热情,难以有效培养科学精神;第三、极少关注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不仅是科技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成长中必须学习的内容。但是我国教育对于科学主义关注度不足,青少年除在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中学习零星的科学主义外,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更多有关科学主义的内容,无法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精神。
   3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方法
   3.1重视科学史教育
   一定要重视科学史教育,要让青少年知道科技领域一直处于动态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让青少年以客观态度,对待科技相关知识,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以最基础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例,其经过多代人的多个方向研究,最后形成一条描述自然世界的定律[2]。最开始是热能与机械能、然后是化学与生物学、电学、磁学。利用这种趣味历史的方式,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让青少年学习科技发展的历史,跟随科学史,深入了解科技科普教育,从而真正理解科技创造目的、使用需求、未来创新方向等,让青少年初步理解世界的构成与发展。并不是以过去的“是”、“否”二元视角观察世界,而是以多元化视角,跟随科学史一同探索科技领域。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让青少年对于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3.2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想要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就可以从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入手,让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诞生与发展,让青少年通过科技科普教育,深入理解科技的运行原理。需要注意,教师提供青少年的科学研究方法不需要太过深入,最好可以和日常生活、学习中产生关联性,让青少年认识到生活和科技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青少年观察日常生活、关注自然的习惯与兴趣。教师也需要鼓励青少年对于一些容易实践的事物进行尝试,让青少年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科学事实,理解科学理论,以科学思维投入到未来学习中,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青少年懂得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后,会在未来科技科普教育以更认真的态度面对科普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精神,并将科学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中,促进青少年成长。
   3.3落实科学主义认识工作
   在青少年的科技科普教育中,需要通过合适方法,引导青少年认识科学主义,关注人本主义,脱离眼前的学习或生活限制,从整个社会或人类视角,去思考世界的未来发展、人类命运等,培养科学精神,塑造完整人格,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主动学习,未来投入到社会建设中,为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生产、创造。同时,负责科技科普教育的教师,也需要积极学习科学主义相关内容,优化科学精神,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真正发挥科技科普教育的作用,培养青少年高质量的科学精神[3]。青少年在认识到科学主义对于人类文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后,也会以更积极态度投入到当前学习当中,以改变世界、引导人类文明发展作为未来人生目标,提高青少年学习动力,实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结论: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不仅需要落实到科技科普教育中,还要应用到日常教育中,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科学精神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一部分,优化现有教学体系。希望更多教师、学校可以通过本文内容,对当前应用的科技科普教育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科学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邦春.探秘蜜蜂王国,弘扬科学精神——赣县区科协开展蜜蜂科普研学活动[J].蜜蜂杂志,2021,41(01):51.
   [2]仲颖.创新科普:让更多的人具有科学精神[J].检察风云,2020(15):36-37.
   [3]李云伟.少儿科普图书中的人文精神[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4):242-2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