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如何在小学班队会中渗透红色基因

浅谈如何在小学班队会中渗透红色基因

日期: 2022/11/10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安徽省桐城市北街小学 黄帅

摘 要:红色基因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广大中小学生应当继承的重要资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小学班队会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使之无形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载体。本文在阐述和分析“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和关键作用的基础上,对小学班队会引入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队会;红色基因;教学创新
  
   引言:红色基因,作为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广大中小学生应该传承的重要资源。而小学班队会是学校工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载体。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在班队会中渗透红色基因”呢?下面笔者在阐述和分析“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和关键作用的基础上,对小学班队会引入红色资源、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分析。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指引前程。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不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凝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孕育着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坚强自立、坚守梦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勇往直前。
   二、在小学班队会中渗透红色基因的作用
   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红色基因是广大中小学生应当传承的重要资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小学班队会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使之无形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载体。将红色基因渗透到小学的班队会中,意义重大,作用非同一般。
   (一)红色基因渗透助力小学班队会拓展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各行各业也开展了比较多的红色活动,老师们在平时开展的班队会活动中,将这些红色资源引向其中,对红色教育活动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使小学班队会的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见识。
   (二)红色基因渗透助力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通过班队会不断丰富的红色教育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当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担当意识等。而“红色基因”在漫长战争中积淀下来的红色文化,恰恰是上述精神的一种高度契合。另外,红色文化还是民族情怀、家国情怀的代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
   由此可见,小学班队会中“红色基因”的渗透和应用,不仅对小学班队会的优化发展非常有益,对学生心智的成熟也大有裨益。为此,如何让“红色基因”彰显其“底色”的价值与作用,才是我们老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三、“红色基因”在小学班队会中的渗透策略
   (一)巧用教材资源,夯实“红色基础”
   目前,在我们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中基础,已安排了大量教育内容和“红色文化”阅读章节。比如,低年级的《八角楼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高年级的《黄继光》《金色的鱼钩》《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中,讲述了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泽东同志在听闻噩耗的同时,内心痛苦万分,同时做出了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的艰难决定,最后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对毛泽东同志爱子之情、超人之胸怀的抒发与颂扬,这也是精彩的红色文化在教材中呈现的“冰山一角”。
   这说明,小学各科教材中渗透的“红色基因”,都是教育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资源。教材是方向,是指引,对我们教师来说,要把这些资源利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资源在教材中的价值和作用。
   (二)借助外界资源,注重“红色延伸”
   教材内容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在小学班队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教学资源的充实和扩充,就不能使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扩大,就会使学生的见识受到局限。为此,教师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中,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也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内容,实现小学班队会教育教学的充实和丰盈。
   具体来看,“红色基因”的教学渗透和内容延伸离不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在互联网中有海量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服务于“红色教育”,为“中国背景”增色。例如,借助央视《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热点节目,可以设计“红色经典介绍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红色家书诵读会”、“红色感知演讲会”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红色教育内容来安排的:组织学生赏析红色诗歌、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演讲”、组织学生讨论红色文化的价值等,所有的资料都需要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和收集。
   这样,在各种途径和资源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激情更加高涨,对“红色基因”内涵的理解和认知也更加深刻。只有在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的协同推动下,“红色教育”的意义才会更加深刻,学生才能真正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 三) 变换班队会形式,注重“红色创新”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下,目前进行红色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才刚刚起步,因此,存在方法单一,经验不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现状和困境,小学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红色教育”方法的创新,改变以说服教育为主导的传统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衷于红色文化。
   例如,“红色研学”活动可以多开展。红色教育文章都是以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某一人物为载体。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红色基因”的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这样,课本上千篇一律的文字就变成了现实场景,学生在“红色研学”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
   当然,也许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组织学生到课本上描述的地方开展红色研究。但可以结合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结合一些重要的节日,开展班队会活动。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等地开展扫墓活动、雷锋纪念日带领学生上街助人为乐、美化环境、建党日举行红歌音乐会、“九一八”国耻日举行防空演练等,让学生在活动后写出心得体会。可以说,以实践为指导的“红色基因”教育活动最有意义、效果最好。
   四、结语
   “红色基因”,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地位。在小学班队会活动中,应该提倡这种难得的教育形式,放大这种难得教育内容的优势作用。小学教师作为孩子的启蒙者、引路人,在利用班队会这一形式渗透“红色基因”时,更应该充分方发挥榜样先锋的模范带头作用。总之,“红色基因”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作用的发挥和彰显,根本上需要教师的积极推动,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大力配合,更需要家庭的关注和全社会的支持。只有积极营造多关注、多支持、多促进的良好环境氛围,才能真正让“红色基因”在“中国背景”的呈现过程中,在当代小学生班队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多更好地发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程雄飞,江平萍,洪雅萍.论小学阶段“红色基因”的习题化传承[J].教学与管理,2018( 27) .
   [2]胡培峰.发扬革命传统,红色基因传承[J].读与写( 教 师) ,2019( 5)
   [3]何桂叶,吴先勇.红色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其突围[J].教学与管理,2020( 2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