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创融合的实践与研究综述
摘 要:自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以后,各行各业都兴起创新创业热潮。为了更好地为行业、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学校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改革。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中职创新创业融合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策略、课程设置、案例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索中职电子商务专业通过课程、项目、竞赛、实训等途径进行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专创融合;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讲话。2018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紧扣经济发展新态势,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求,职业教育需要探索创新创业的的融合教育,培养既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具备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的人才。尤其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具有知识交叉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探索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以下简称专创融合)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行业、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文献综述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比较早,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就开设了创业课程,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等也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创业教育,尤其日本的高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比美国晚了半个世纪。1989 年,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于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讲话。2015年国务院将“双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随着政府的推动,众多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的工作,中职学校也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热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研究
大部分学者认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有学者认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党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的贯彻落实,为地区、社会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探索发展历程的追求,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并且借助毕业生的创业案例,能够改变中职学校在社会的形象,让更多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中职学校,从而把握职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有学者认为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学者认为“创新育人,创业育人”,在中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改变中职生的精神、心理状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自我诱导,分析优势劣势,找到发展思路,创造美好未来。[1]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和创新创业兴趣不高,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现象。[2]也有学者研究得出,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政府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动发生的。因此,各方创新创业教育较为依赖政府推动,计划多于市场,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3]也有学者研究了中职学校体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得出了体育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政策和创新创业师资都有待加强。还有学者提出,中职学校专业实训基地的创业作用流于形式,就业创业大环境的营造有待完善。并且,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政府的重视,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但是推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相对较少,忽视了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4]更有学者发现,有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功利化,照搬高等院校“开设创业课程”,“建立创业基地”、“组织创业大赛”的模式,然后用基地规模大小和获奖数量来标榜创新创业教育成绩。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有学者认为,开展中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因地制宜设立专门创客空间,丰富创客空间的活动;努力培养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积极开发配套教材;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成果的实践转化。有学者提出要发挥教师科研能力、校外导师团、优秀校友优势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落实教育经费、学生激情和教师热情保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强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常规和集中三个结合宣传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有学者提出,大力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形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学者提出,通过组建创业社团,将第二课堂和专业、创业融为一体,让学生从模拟创业实践中找到创业的感觉和自信,树立“自主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的就业观念。[5]也有学者提出中职学校办好创新创业教育,要依托专业教学、互联网+工具、创客中心、社会培训、创业大赛、校企合作等途径。而学者耿玲则提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融起来,打造特色;要以赛促学,让双创能力强起来;还要搭建组织架构,通过“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支持力量统起来。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
学者陈道宽提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基础课程《职业生涯》、《中职生创新能力训练》、《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通识课程开设《发明创造活动指南》、《我向扬州儒商学创业》、《邗江中专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实践课程以专业实训为主。中职课程设置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而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的研究则较多。高职院校有学者以电子商务创业项目为出发点,将创业过程划分为“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项目选择、用户调研市场分析、互联网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实现、项目运营推广”六个阶段,提出了“通识、创业、专业、实践”四维度课程设置。也有学者提出职业院校的创业课程包括网上零售等电子商务专业领域的课程,创业营销等一般性电子商务创业课程,和企业实训、模拟运作一个电子商务企业等体验性电子商务创业课程。通过三层次的电子商务创业课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学者提出以项目主导,从识岗-跟岗-定岗流程出发,分别设置创业知识素养课、创业基本技能课、专业创业技能课的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侯小俊等老师则认为在课程上,要制定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标准,以专创融合的思路重构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与实践课程。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
浙江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提出“以点扩面,面上遍地开花”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点上做出样板——成立大器创业服务中心,面上遍地开花——创业创新教育成为常态,获得了2013年创新创业教育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典型案例。浙江衢州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竞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还收集各职业学校老师、学生在创意设计、创新发明、创业设计三方面50余项优秀作品,出版了《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经典案例选编》,展示该地区职业学校师生的创造力。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伟强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长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中职学校基于知识产权的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在2018年获得创新教育项目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了基于知识产权的创新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为行业培养急需的培新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遍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对于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教育的研究较少。基于已有学者的的研究,本人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可以通过课程、项目、竞赛、实训等途径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专业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创融合的研究更加系统性、融合的途径更加多样性、融合教学的资源更加具有整合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教师的科研、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当地产业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何紫莹.中职院校“双创教育”有效开展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9-10.
[2]张研秋.“双创”背景下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漫谈[J].记者观察:下,2018(7):75.
[3]王秀芝,等.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中国高校科技,2019(4):92-96.
[4]王屹,伦洪山.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 教育观察,2016(22):131-132.
[5]邵淑敏.基于组建电商创业社团的中职双创教育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