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基于校企融合背景下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基于校企融合背景下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日期: 2020/3/2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 冯德福

摘要: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要高度重视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法。职业学校专业性人才培养受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基于校企融合背景下,有必须深入的探究与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十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别于普通中等学校,前者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对科技发展的方向更加了解,能够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积极的落实,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进行积极的研究。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希望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1 基于校企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 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就是中等职业院校,其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各类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特征相适应
   中等职业院校肩负着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任务,要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就需要以高技术水平以及动手能力为参考标准。中等职业院校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此外,社会目前对于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物质产品的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量,而校企融合的方式就对理论联系实际极为推崇。
   1.3 校企融合是校企双赢的选择
   基于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校和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双赢。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将中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此外,校企融合对于企业人才的选拔也十分重要,有利于企业更好的选拔人才,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用工的成本。
   1.4 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时间
   通过校企融合的方式,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为人才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还大大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时间。
   2 校企融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1 以往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定义为谋职教育、岗前技术教育,并不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其教育的重点内筒是就业教育、生涯教育以及谋生教育。以往的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不重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没有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因而导致学生的教育缺乏实践性,受此影响,学生对于就业的前景以及自身的社会定位并不明确,对于就业的期望过高,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因而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与自身相适应的工作。
   2.2 教学模式的落后性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
   就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学内容主要融合了一部分专科院校的相关课程内容,而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得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导致中等职业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扩大了教育成本,此外,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自身的发展目标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也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挥。
   2.3 传统教学模式很难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
   在培养人才方面,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往往以“学校场景”为主,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还是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其教学环境都较为封闭,学生没有亲身到企业接受实践教育的机会,难以深入了解企业相关的知识,因而在就业后,对于自身的岗位工作很难适应,心理压力也会不断增加。
   3 校企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3.1 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合作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与水平。企业往往只看重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没有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回报性进行深入的考虑,导致合作模式处于被动的局面。
   3.2 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够
   很多中等职业院校认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普通的学生实习活动,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很多中等职业院校在进行计划的制定中,并没有结合具体的情况,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制定的教育目标,都很少涉及到企业在人才要求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很多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受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较为抵触学生进企业实践的教育方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并不推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3.3 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力度不足
   就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国家和政府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干预力度太小,没有将自身的主导与支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政府对于校企的深度融合工作并不重视。此外,国家在这一方面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法律,相关的法规文件仅停留在宏观角度上,不够细致。这些因素都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对校企的深度融合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4 强化校企融合质量的策略
   4.1 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思想对于行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是各项教育改革的先导力量。就传统的教育理念来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往往只是单纯的理论讲授,很少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很少有学生既熟悉相关的理论,同时又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中等职业院校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对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2 重视校企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深度的提升
   要想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首先需要把握好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结合点。企业和学校在正式合作之前,应当先对彼此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深入考量二者之间合作的领域、目标以及合作形式。中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严格的选择标准,删选优秀的企业,在确定合作方式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企业则需要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潜力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政府要发挥好自身的职能
   政府能够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校企合作一定的支持,使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能够更好的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政府相关部门要将职业院校以及企业的意见以及发展经验整合起来,并以此为参考,进行相应激励政策的制定,并不断强化宣传的力度,使人们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充分的认识,从而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4.4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要认识到学生属于教学的主体,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正常发挥,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调动,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4.5 构建校内实践基地
   中等职业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还需要增强资金投入的力度,采购相应的实验设施,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对于企业的各项外包工作,职业院校也要积极的承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优秀人才来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教育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促进校企合作质量的有效提升,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企业输送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乐.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长江丛刊,2018,(12):269-270.
   [2]王忠良.职业学校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8):95-97.
   [3]吴程.校企合作框架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展望,2014,(22):256-256.
   [4]陈露露.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3):15-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