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使用机器加工工件”学习领域看中德教学差异
摘 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技工院校间早已开展。“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亦不能符合现代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向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学经验成为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
关键字:德国职业教育 国内职业教育 教学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转换教学思维,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技工院校间早已开展。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能符合现代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向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学经验成为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
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的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职业教学模式,相较于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存在什么优势值得我们借鉴呢?
一、以“学习领域”取代分科课程,职业的针对性强。
以职业任务等级和行为过程为导向,综合劳动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等,使学生能更早的接触专业知识、技能。如德方学习领域“使用机器加工工件”。
该学习领域涉及到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识读,螺栓的选用,切削要素的选择,材料的处理,测量和检验装置的选择、使用以及车削,铣削,钻孔,攻丝等加工。综合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产与教学的结合。学生在入学后能及早的接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任务需求为学习目的,教学内容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职业的针对性强。
国内的职业教育,目前还使用分科课程的形式,如要完成产品加工,学生需要系统的学习如机械制图、机械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刀具、钳加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等课程。这些课程专业性、系统性强,教学内容多,各课程之间有内容重叠,学习周期长,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但优势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操作水平较高,可塑性较好,经过企业短期培训能胜任不同的岗位。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德国的职业教育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等。例如,在“使用机器加工工件”领域的学习中,通过零件图纸的分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通过工艺分析、工序制定培养学生主动探求、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归纳汇总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言语沟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学生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的教学环节中,同时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的问答中也同样有所体现。如《机械制造工程考试使用教程(学习领域工作页)》中关于“紧固件”项目中的问答题“转速可以通过转速曲线图查明或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请列出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至少一个”,问题的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分析汇总的能力,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要求还有培养学生思考、开拓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是“授人以鱼”,学生需要对“鱼”消化吸收、运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知道如何去“渔”。这种教学更适合应试教育。目前国内的教学改革也是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改革方向,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要快速的转变思维模式,还是需要下功夫的。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增加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一般可按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老师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学生的特点选择多种教学活动方式,如思维导图、卡片法、团队游戏、头脑风暴等。如“紧固件加工”项目中,Φ4H7孔的加工,可以综合运用团队游戏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等教学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查找工具书、填写工艺卡、选用加工用量、刀具、量具和设备,产品加工、检查加工结果完成Φ4H7孔的加工。无论使用哪种活动方式均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的定位只是引导、指导、答疑、与学生讨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使用机器加工工件—紧固件
国内的教学改革提倡“突出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相仿。
四、严谨的态度体现在学习过程中
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国际皆知的事,他们的严谨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中,教学也不例外。当学生接收到老师的任务后,他们就要为产品的加工开始做准备。要选用什么样的刀具,根据工具书的规定选用;机床需要多大的转速,根据计算的结果来设定;加紧工件需要多大的力,根据规定的圈数来执行;加工的顺序必须要按照拟定好的计划执行,不按照拟定的计划加工、不按照计算结果使用切削用量都是不合格的。按这样要求培训的学生,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但严谨并不代表死板,相反,由于整个学习、加工过程都是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因此更加有助于学生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内的教学对于过程并不是很重视,更看重结果,因此,对于学生严谨习惯的培养效果不佳;且加工过程、切削用量的选用大多是老师告诉学生的,因此学生在过程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学生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德国职业教学的优势,以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如果完全按照德国模式执行,也不符合国内的实际,如设备、教员包括学生都与德国的情况不一样,因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严家宝. 德国职教“学习领域”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J]. 职教通讯, 2002(6):58-59.
【2】李军喜, 杨承涛. 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面向职业工作任务的教学方法[J]. 价值工程, 2010, 29(31).
【3】[德]Hillebrand·Thomas(希勒布兰德·托马斯)等.机械制造工程考试实用教程(学习领域工作页)[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9.
【4】[德]约瑟夫·迪林格等.机械制造工程基础[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