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独立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

浅谈独立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

日期: 2017/8/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沈阳工学院 杨玥 王婷

摘要:教委新定义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该类学校的办学模式一直大有话题,而校企合作是是众多办学模式中的被大多学校所采用的一种模式,校企合作有包含多种模式,本文针对校企合作给予了分析,找到适合独立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独立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目前企业需要实用性的工作人员,即为希望毕业生能干活、会干活,那么针对此种需求独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该类毕业生,校企合作就是最为有效的办学模式,将企业的资源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学校和企业都满意的,能够适应社会的所需要的人才,既有相应的学术知识,也有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就业能力。
   1、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者指出我国应用性的独立性的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不足,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实验室的条件有限,致使实验实训条件有限,所以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方面较弱,鉴于此,企业的投资和合作的意向不足,机制不够完善,所以合作基地的建立不宜建成。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相应的理论研究作为理论依据,在社会认可方面,很多人认为该种办学模式更像职业教育,所以认为专业设置落后,课程的设置有待不够合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
   2、校企合作的特点
   区别于传统的单纯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还是非常适合独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具有如下及格方面的特点:
   1)教育师资和教学环境多面性
   从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培养由单一的高校来完成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进行办学,教育方式封闭,教学方法固话,落后。而校企合作这一新型办学模式却是由企业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教学和进行岗位培训,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进行积极的改革,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从办学的环境资源来看,从单一的校园环境到学校和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再到企业的大环境进行实践锻炼,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身心的发展。
   2)教学任务的实际性强
   虽然传统的办学模式也力争办学过程中尽量以社会的真实需要为目标,进行模拟的实习和实训,建立成实践实训基地,进行仿真的工作安排,但是相较于校企合作中,到企业中去,还是有很大的本子上的差异的,后者同学就在真实的环境中实习,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原先的观察式学习方式转变成亲自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不仅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学习中去,将理论与实际进行很好的结合,学生不仅能掌握学术知识,更能以员工的身份来学习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从教学的具体实施的过程来看,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一般时间为期末的的一个月的时间,时间短,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流于形式。而校企合作则是从理论的授课中就应经渗透到了学生的基础教学过程,并且实践实训时间多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实习时间长。传统的实习实训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后,结合某门课程进行片面的实践分析,而校企合作则比较广泛,可以理论学习结束就进行到实习中去,不局限。在待遇方面差别也较大,传统的实习实训,学生以参观、实验为主,并不参加实际的生产,所以学生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而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顶岗实习,在具体岗位,并且参与生产过程,所以他们有明确的责任和要求,也有相应的薪资报酬。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此区别被凸显的越来越明显。
   3)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一定得实践应用能力,该类教师被称为“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该类教师资源不足的现象,所以教师的双师培养就变成了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了。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企业中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工程师是很好的人选。把教师送到企业中去学习,很多高校已经颁布一些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增加实践能力。但是不管是第一种引起企业的人还是送教师到企业中去,对于较为封闭的学校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校企合作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企业和学校行程了利益共同体,为了这一共同利益,企业为了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就打下基础,所以会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培训,便于学校有计划的针对相应的教师安排所合作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这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保障了学生也促进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充分结合,这样教师的理论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就能更好的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重点、难点突出。还有,企业的工程师作为学生在企业的指导教师,他们经验丰富,是教师理论教学最好的实践补充,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非常明显。
   作为应用型院校的沈阳工学院就要求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到企业中锻炼一个月,有了校企合作,既免去了教师自己练习实践单位的烦恼,也为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合作打下基础。学校与企业实现了共赢。
   4)就业优势
   目前企业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缝隙,就是企业不想招聘没有经验,需要长时间培训的新员工,因为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担心培养成功之后,学生离职,浪费了资源。
   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生产,企业更喜欢能直接上岗,不需要长时间培训的毕业生,这样省时省成本的毕业生。这样的话,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相比,是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
   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从最初的理论学习到最后的实践顶岗实习都是依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安排的,能够马上上岗,不需培训,减少了很大的浪费。实现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零间隙,所以校企合作的毕业生工作优势大,实现了学生毕业就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就业优势相当明显,所以校企合作给学校的毕业就业率极大的保障,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有地可用,增加了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兴趣。
   3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种类
   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学校在培养方案中会向企业征求意见,实现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具体的培养模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1)全程参与
   全程参与指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实施“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一条龙”式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该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成立教学委员会,成员有企业和学校教师组成,该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甚至共同选取生源,指定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和考核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特长,实现按需教学的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就业。
   2)分段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中,并不想前者从最开始的教学计划制定就开始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培养模式适合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更适合学生从学生到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
   3)资格证书培养模式
   中国历来被认为是证件最多的国家,虽然对此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颇有微词,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当证件在手却是对学生的就业大有脾益的。针对目前社会证件多的问题,我们提出学历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学历证书是我们办学的基本要求,在这不多加赘述,而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学生掌握某种劳动技能的能力体现证书,两证书即独立又相互联系补充。目前很多行业都有行业准入资格的限制,而且企业也会对求职者提出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所以要求学生取得该类证书是对就业非常有用的。那么该种证书需要学生额外费用参加劳动部门提供的西安冠培训和考试才能取得。
   面对此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引入资格证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4)订单式培养模式
   在招生中就有一定名额是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标准、数量,给予招生的,学生和学校、用人单位签署合同,特点是企业先提要求,学校按照计划进行选拔和培养学生,当企业对学生考核合格后,再把学生输送给企业,该模式简单明了,直接。由于学生毕业就有接收单位,所以该类办学模式广泛被学生和家长的喜欢,缺点是该类企业层次不高,更倾向于高职办学层次。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和地方企业采取合作,采用此种培养模式。
   总结
   校企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市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渠道,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出特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功之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