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建设探讨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从硬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学生学习用的电脑,要有教师展示的电子白板,要有无线上网的环境;从软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基于“云计算”的学习平台,要有给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要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要对项目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让大家明确所说的是怎样的一件事情。比如说电子书包,是否可以界定为“原来的的教科书+个性化的资源+互动”,数字化环境是否可以定义为“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资源库”?当然,概念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随着对项目认识的加深,原有的概念可能不再确切,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其次,要明确本项目的几个顶层理念。大体上看,有三个理念是可以通过本项目研究,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育实践的。
理念之一:促进(支持、引导……)人的学习。
不管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都是为了实现对人的教育,都要研究人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电子化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首先是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技术优势,更加方便地收集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了解学生个体的思维状况,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这本身也是项目的探究之点。
理念之二:个性化的学与教
教育要因材施教,这句话大家都在讲,但基本上做不到。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师以知识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其将目光关注在教学内容的推进上,而不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上……等等。数字化的学习系统和教学系统,可以支撑学生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和其他学生学习进展的互动,与老师的及时沟通和交流,这就使得学习由班级授课制向个性化学习的转变成为可能。
理念之三:跨越式的发展由渐进式的变革形成
所有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字化信息环境的建设也是如此。首先它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很多年之前,我们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最初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一直都是在渐进式的推进的。
第三,对研究的路径进行规划
要开展本项目研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项目组,包括专家顾问组、系统支撑组、教学研究组……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组织,确立项目运作的组织框架。
二是梳理项目将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梳理:数字化的课程建设与相关的数字资源建设;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和各种数字化的软件;教师的数字化教育素质的培训;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学习终端的选择;……。梳理的越详细越好,归纳出来的问题越多越好。
三是进行分析和判断,梳理出来的问题中,哪些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哪些是在项目实施的有限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哪些是制约项目实施的瓶颈问题必须首要解决的,……最终确定若干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形成子课题。
四是建立子课题研究队伍,在学校层面开展实践性的研究。边实践边调整研究的进程,保证研究在项目既定的框架内运行。
五是建立多家合作的协作体,共同来推进本项目的开展。区教育局负责协调项目建设,提供课程配套内容、教育资源及教学需求、教学应用理念,主导数字化环境的课堂应用及推广。除此之外,还要和多家机构进行合作,在网络环境,服务器硬件维护升级改造,系统平台建设以及系统环境与设施的管理,学习终端的建设,大范围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