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剖析中职学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几个要点——以邗江中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剖析中职学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几个要点——以邗江中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日期: 2014/3/3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徐正来 马秋

【摘要】笔者以邗江中专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阐述了在专业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的加强专业建设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专业改革、建设、教学、发展
  
   一、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几个要点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2013年学校深入12家电子类企业从专业需求、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进行专业调查,通过分析,得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而且每年递增。因此学校每年进行教学计划修订,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目的是突出专向能力训练,达到直接顶岗的目的。
   结合专业进行调查分析,企业对学生比较看中的是:识图的水平、电工电子测量的技能、技能动作的规范性、安全意识、操作维修的能力水平等生产一线的应用技能。考虑到目前岗位定向日趋明显和企业以短平快方式追求经济效益的客观现实,学校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加大了岗位技能训练的比重,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充实到企业第一线,真正达到学习够用,实习会用,毕业能用。
   (二)、构建理论、实践交互渗透的课程体系
   贯穿职业能力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紧贴一线技能进行课程整合,开设系列课程;围绕职业证书教育,设置理论、实践交互渗透的课程体系;职业技能方向灵活,专业培养目标稳定。
   以无线电装接操作工为一线的技术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学生适应市场,教学服务于实际”为主导,形成了以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课程形式有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课程体系中包括政治、职业道德等全方位素质培养课程,以及审美能力和企业生产一线实际等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专业意识不断线、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产学结合不断线;重点突出电子画图识图、电子测量技术、装接维修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使学生适应不同的岗位,将职业证书技能鉴定应知引入专业教学中。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取得英语、计算机等多项证书。
   (三)、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要突出能力培养,充分树立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要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档案,必修实践教学全部开出,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要突出职业能力,要积极改革考试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要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淡化知识记忆考核。技能性要求较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行技能检测、答辩等能力考核方式。实践技能考核突出能力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的原则,在学生技能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肯定。
   (四)、职业素质教育
   以“进德、修技”的校训为根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专业教学计划中有明确地素质教育内容,应加大两课教学改革力度,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注意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等为主要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环境建设
   以项目为中心,突出职业氛围;校内校外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单项为基础,以综合为重点,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以城区及三大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学生为纽带,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六)、教学改革与建设
   围绕职业素质,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法;融入一线先进技术,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以突出职业环境,采用校内模拟实训场、顶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围绕企业生产一线实用技能,突出一线实用技能培养。
   各实训场所和实训项目采用开放式管理,将所有实训场所对学生开放。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从电路图制作、元器件检测、无线电装接等专业基础理论课开始,至电子产品的生产,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生产技术工人的真实身份在实训中独立发挥作用,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潜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师业务面有待拓宽
   随着我校实训基地硬件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招生规模、企业合作、专业培训将带动增加,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也有待拓宽。此外,企业外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学水平也有待于提高。
   2.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学生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结果,对电子专业提出了4项基本技能即电子的识图能力、各种测量设备的运用能力、基本电路的运用能力、电路的维修设计组装能力。目前我校对该4项技能培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3、专业设置对招生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电子专业的设置,专业的确定更需灵活,要设法改变家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消除一些不利印象,积极加强专业成果展示,强化专业与社会的紧密度,提高毕业生就业待遇。
   三、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近几年是我校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今后要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管理创效益”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中心,在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如下工作:
   1.认真做好专业调查,积极开辟新专业
   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专业调查,做好新专业的论证工作。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新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和开发。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对人才规格及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行论证,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完成制定新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针对当前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实训教师的缺乏,要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通过外聘、反聘等各种渠道积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电子专业人员、退休大学教授充实教师队伍。
   3.加强实习场所和实践基地建设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已被省厅立为高水平示范性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对外承担生产任务的资格和能力,但如何将此体现到实训基地的运行中,需探究一些新举措,以此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