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探究

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探究

日期: 2014/1/2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 李小玲

摘要:我国传统的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有效提高计算机学习效果,因此实施计算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大量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分组——确定内容、任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成果展示——老师点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成功实施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关键因素和各项保障措施。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 一体化教学探究
  
   Technical school computer integrated teaching
   Li Xiaoling ( Guangdong Maoming Advanced Technical School,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China’s traditional technical school computer specialize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detached from the teaching mode, is not conducive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computer,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computer learning effect, 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gives" grouping -- determine the content, task -- inquir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 the students achievements -- Comments of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y, on this foundation, put forwar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 technical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precondition, key factors an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Key words: technical school computer integrated teaching
  
   我国传统的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因此,淡化它们的界限,采用两者紧密融合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计算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意义重大。
   一、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问题的提出
   (一)传统的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弊端
   技工学校计算机传统教学是专业理论与动手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灌输性教学,学生机械性记忆,不求甚解,再加上知识的枯躁无味,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常用数据库中,尽管我在讲台上强调数据库巨大意义及运用的广泛性,学生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2、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容易导致动手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学习脱节
   动手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学习脱节表现在: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动手实践课教师各顾各,知识的重点、难点理解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专业理论课与动手实习课相间隔时间过长或课程安排上不能同步,学生实习时还得再次讲解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效率低,而且实习效果不理想。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专业理论教学与动手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可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采用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则可实现讲解、演示、练习同步进行,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2、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在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专业理论教学和动手实习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使这两种教学能力在有机结合中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双师型"教师可以在培养"双学型"学生中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成为"双学型"人才。
   因此,所谓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是在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将专业理论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结合起来,将上机技能的实践融入专业理论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一节的课堂中学到计算机理论及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计算机学习效果,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一)分组
   学习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推选一位组长。有效的分组,有助教师组织教学,调动不同水平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提高技能。教师依据学生情况的变化发展,可以随时调整小组的成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确定内容、任务
   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在学习表格制作《履历表》一节,要求学生学习制作表格的思路和基本操作,并能根据课本示例制作出《个人履历表》,在此的基础上,学习对表格的修饰,将其制作成简洁、美观、有特色的表格,能为以后找工作所需的履历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就要求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以《个人履历表》设计为例。要设计出一个内容适合自己,符合企业信息要求,能全面展现个人资料和能力的美观的表格;学生可以先参考教师和课本的示例表,模仿、改造,自主设计出一个个性化的履历表。教师发动学生共享履历表,研究、合作学习;讨论中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指点谜津,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激发学生思维。学生继续独立完善个性化的履历表设计,学生创建完毕后,老师找出几个比较典型的履历表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制作一个表格的要素、格式化、边框和底纹等应用基本操作步骤,直至完成任务。
   (四)学生成果展示
   课堂上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讨论、总结、评比。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老师点评
   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尽量考虑学生心理发展,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有所收获。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讨论
   (一)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是成功实施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传统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泾渭分明的,不利于技工人才的培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技工学校计算机的教学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以社会职业的标准为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克服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场所相分离的弊端,创设实际的环境,即计算机专业课室、校企合作试验室、教学工厂等,教学研融为一体,社会真实环境中开展教与学,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二)优化教学设计,是成功实施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要真正体现一体化的要求,就必须把计算机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的内容做好统筹安排。而统筹安排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
   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设计必须突出技能目标,要以技能训练为轴,以理论教学为线,科学地安排课时,实行模块式教学。计算机的教学设计应突出实践性和情景性的特征,要与社会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适应;计算机的教学设计应强调针对性,教师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案例;计算机的教学设计还应具有生动性,如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情景把案例串起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像身临其境,扮演情景当中一个角色在完成其中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贯彻整体观念,即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应该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地编排,。
   (三)成功实施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几个保障
   1、加大学校设施设备投入是成功实施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物质保障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强调软件的操作,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学习了具体的操作,下节课才去上机操作,这时容易忘记具体的操作,又要求老师重讲,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理论的学习与学生上机操作人为分离,不符合学生思维生成的规律,突破理论课与具体操作脱节的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是必然的选择。学校应加大投入,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
   学生在真实互动的环境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知识与技能的领会。
   2、优化师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成功实施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人才保障
   一体化教学客观上要求老师必须是既能讲授专业理理论,又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的一体化教师。要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送培;二是自我提高。在这方面,既要提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强调校方的统一规划和运行机制的构建。要明确其基本职责和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满足教学要求。
   3、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成功实施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制度保障
   多元化教学评价在有效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和教学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的优势智力和存在的不足,以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通常是在学期末出一份理论试卷,通过笔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模式导致了一批只会考试,但不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使得他们毕业走入社会后无法很好的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 ????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应加大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注重理论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理论课和技能实训课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真正成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多元化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年07期[2]
   [2]胡大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辽宁高职学报,2007(10).
   [3]陈丽瑜,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创新.当代教育研究,2008(3) .
   [4]林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李世满,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简介]李小玲(1975—),女,广东茂名,职称:计算机讲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数据库应用教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