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PICC置管术的护理

PICC置管术的护理

日期: 2014/1/2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萍

[摘要]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逐渐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PICC是当前医疗护理的新概念,是高科技时代在医疗护理领域里开发的一门新技术。它是中心静脉输液的可靠渠道,也是当今先进护理的必经之路。这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的静脉输液治疗与国外先进技术接轨。
   [关键词]PICC置管;保护血管;护理;维护;生活质量
  
   一、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
   1. 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2. 减少渗漏、感染
   3. 减少穿刺的痛苦。
   二、PICC的置管方法
   1. 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2. 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
   3. 置管配合: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
   4. 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
   三、置管的护理
   1. 术前护理:术前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收集基础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文化水平。选择无禁忌证的患者留置PICC管[2],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向患者介绍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置管的操作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充分配合。
   2. 术中护理: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局部暴露需要充分,嘱患者在置管过程中不要活动,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 
   3. 术后护理
   3.1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将导管入口与外界环境隔离,由于材质透明,便于观察导管穿刺点的状况,又因固定牢靠,可防止导管移动而达到防止污染的目的。选用透气性好的敷贴,可以形成阻挡外来细菌感染的屏障,若选择不当,透气性差,湿气蒸发不出来,可致局部潮湿,促使细菌生长。在应用过程中,若患者出汗多,敷贴潮湿应随时更换。
   3.2置管后,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变红、渗漏或水肿,触摸穿刺点有无疼痛和硬结及体温的变化。导管入口处用无菌小纱布块保护,然后用透明贴膜封管,必要时用绷带加压。置管3d内术肢减少活动,避免剧烈活动。穿刺处及时更换贴膜,清理血液,对于皮肤较敏感的患者应消毒更换1次/d。
   3.3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使用后,要注意防止污染,肝素帽每3~5d更换1次,可来福接头7~10d更换1次。每日输液时严格消毒,其范围包括肝素帽、可来福接头的后端及周边,然后再连接与可来福接头配套的螺口输液器,使连接比较牢固,减少了输液器与可来福接头脱出的机会,同时用可来福接头后形成一个密闭的输液系统,依靠可来福接头的正压作用机制,无需使用抗凝剂封管,既减少了感染率,又降低了堵管率。
   3.4 在每天输液前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冼导管,输液完毕,必须用不少于10 ml的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正压脉冲式封管是预防堵管的关键。如果导管堵塞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10×104U或生理盐水20ml加肝素钠12 500U缓慢静脉推注,保留20min后再静推回抽,如此反复,导管再通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3]。
   3.5留置PICC管期间,要注意合理、严格地进行导管的维护,尤其是导管的固定一定要应用蝶翼交叉的方法。更换贴膜时动作应轻柔,应从下向上撕去贴膜,以避免撕贴膜时将导管带出。教会患者及家属改良术肢衣袖,以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尤其是在睡眠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四、讨论:PICC导管为癌症患者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国外资料报道PICC导管可留置2年,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成功地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PICC导管毕竟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在留置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做好相应的护理,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辉琴; 再深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进展[1];当代护士;2004年04期
   2. 朱丽萍;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2];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年02期
   3. 郭辉;丁小容;石兰萍;范爱飞;;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3];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09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