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求职技巧 > 大学生选错职业,80%会成失败者

大学生选错职业,80%会成失败者

日期: 2012/12/21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临近毕业,却对自己的未来愈发迷茫;毕业之后,才发现现在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这种迷失自我的困惑,正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通病。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捧得总冠军奖杯的参赛大学生丁海波说:“有资料显示,选错职业的人群中有80%是失败者。”
   “导致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骑驴找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认为,大学生不能只埋头读书,不抬头看路。
   根据沈阳市人才中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大学生只有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到25%,而没有明确目标的达到了62%。同时,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接受职业指导的比例只有10%,接受1次―2次职业指导的有30%,从未接受过的达到了60%。
   孟庆伟说,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以致于出现了部分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
   职业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有专家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就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而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用在应付考试上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孟庆伟说,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高校和社会不能只是提供眼花缭乱的就业岗位信息
   孟庆伟认为,高校和社会应承担起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责任,不能只是提供眼花缭乱的就业岗位信息,临时举办一些就业指导讲座。学校应该指导学生从入学之日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地完善和补充,进而使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