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政策文件 > 论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及其对高校的指导作用

论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及其对高校的指导作用

日期: 2022/2/16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 郭钢

摘 要:新时代党的基本工作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为了实现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主要包含以群众为主体、真实有效地改善民众生活、注重青少年的发展、利用新技术开展群众工作、注重基层人民工作等。通过探析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容,提炼出群众工作观点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指导意义和影响,以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高校指导
  
   当前对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的探究首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着重继承发展方面的探究。在老一辈无产阶级思想革命的群众工作的根基上,习近平同志依照如今显露的问题更加重视群众的工作导向,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第二,着重群众工作内涵方面的探究。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存在着实际操作性、群众性、革新性等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第三,着重新青年群体工作方面的探究。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虽然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探究出来的成就较丰富,但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一、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形成的背景
   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点形成的背景可以分为两种因素。第一,习近平同志的政治经历为这一观点的提出夯实了实践方面的根基,例如习近平写的关于在浙江工作得出的实践经验两本书籍都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第二,目前我国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危险,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理论指导工作。如今面临的问题,例如一部分政治党员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淡化了其工作的主旨,在工作中脱离了人民群众,这一重要因素导致部分干部出现严重的工作作风不实、懒政庸政的现象频出。因此,习近平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需要建立新的群众工作观点。
   二、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项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我国人民创设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重要实践经验。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中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的地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实施国家发展政策路线。
   (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有效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的首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解决人民群体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生活,争取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
   (三)重视青年群众工作
   当前如何解决青少年群体的工作已经成为了各级党组织讨论的主要问题,因此习近平同志结合个人实际经历,对这一困扰青年一代成长进步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青少年要建立宏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站稳政治立场,增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和科学创新能力水平,确实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任。
   三、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对高校的指导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学生作为现代社会最有活力和高等知识的集体,是担负起我国和党的伟大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的主要教学工作就是培育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投入到社会建设工作当中,由于这项教学工作也属于群众工作,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指挥各项工作的进行,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足够的尊重,一切工作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有效的保护好学生的相关利益。例如当前高校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都各不相同,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情绪特性落差比较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方式方法一成不变,那么往往会影响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高校中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确保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关的工作中。
   (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由于受到当前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影响,高校学生自身的思想观点也逐渐发生着转变,从而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高校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学生现阶段的需求,进行工作创新,而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可以为其进行相关的引导。例如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水平越来越强大,移动端的通信软件越来越多样,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普遍关注,而上网也成为了大学生浏览社会信息的首要方式。基于此,各高校就要注重在广大信息平台上的创设,在各平台中收集当前热门且有正能量教育意义的案例事件,在课题教育中穿插宣传教育,确保和高校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有话可说,进而实时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树立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在进行学生的相关工作中,高校在使用以往优秀的方法的同时,还要融入新的思想理念,从而在学生的工作方式中进行创新。
   (三)加强共青团建设
   高校的共青团是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的重要教育工作,因此加强共青团的建设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在进行加强共青团的过程中,各组织需要定期提高自身的政治知识,帮助大学生主动自愿的按照党组织布置的方向及政策前进,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身的宏伟理想,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在加强共青团建设的同时,高校还需要工作过程中始终以大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对每项工作的评价作为标准来判断每项工作的成效。高校需要实时关注学生,开展的工作要时刻为学生服务,向发展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学生伸出援手,积极推荐引导优秀大学生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自愿加入党组织,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和培养。
   (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在高校中开展法治宣传的教育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只有帮助大学生知法懂法,才能保障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进而打造出一个和谐、融洽、安定的校园环境。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思想单纯,外出时最容易被社会不良人士引诱而步入歧途,比如网络诈骗、套路贷、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陷阱和危险。所以各高校需要加强法治方面的宣传,在群众的思想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第一,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定期在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对大学生展开深入的法治知识宣讲教育,增强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观念。第二,加强高校法治教师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稳固的法律教师人才队伍。不仅停留在法律课堂的学习,还要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法律知识学习,营造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发展氛围。第三,改善当前高校硬件环境,美化校园绿化环境,厚植大学根基,营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和符号。
   (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由于高校的政治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课程。第一,需要充分帮助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因为思政课在高校的教学中归纳到了公开课中,大部分学校都进行了集体教学,例如一节思政课大多都是好几个班级的学生一同学习,而且上课的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这给教师的教学理增加了难度,所以高校要对思政课引起重视,对教学过程以及方式方法进行改善,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第二,勤于探索“思政课程”与 “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努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运用思政教育的理念方法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发挥两者协同育人效果。只有在改革创新中增强“思政课程” 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探索实践中丰富“课程思政” 的载体和形式,不断丰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第三,教师要不断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式、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探索推动课堂革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将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于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此外,还要促进课堂内外联动,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模式探索实践,恰如其分地浸入思政内容和元素,实现课上课下无缝衔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四、结束语
   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在高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中积极探索创新;要不断加强共青团及后备人才的建设;高校需要定期进行法治宣传方面的教育;以及加强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通过以上改革探索,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涵义,赋予了新时代高校群众工作新的活力,增强了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对高校育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规范性,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娟.习近平群众工作思想初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26-32,104.
   [2]曾永安,廉永杰.论习近平的群众观及其逻辑体系[J].社会主义研究,2018(2):19-25.
   [3]郝淑静,张尚成.论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观点及其对高校的指导作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32-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