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技术

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技术

日期: 2021/3/5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殷秀梅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在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想要提有效的提高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就需要技术人员引进更先进、更科学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现状,并且结合现阶段大多数农村电力线路施工技术水平,总结出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策略。
   关键词:电力线路;架设施工;构建模式;拖地展放模式
  
   农村电力供应的源头主要来自大电力结构系统,因此其供电具备够点用户分散、电力负荷密度小、小型电力设备多、电力自然功率系数较低、用电季节性较强、装置容量数据小、整体供电成本高等特点。
   一、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现状
   对于农村电力线路的整体项目施工来说,线路的建设和整体施工技术水平,在整体电力建设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社会意义。而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层次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和运营质量,严重甚至会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整体进度推进。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力相关技术和制度也进行不断地技术革新,因此,现阶段我国对于农村电力的建设重点,主要放在改变传统电力传输模式,只有这样操作,才能有效的提高电力整体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在新时代的结构发展过程中,想要通过多角度、全方为的视角针对电力工程线路进行全面施工和改革。
   (一)外在因素影响较大
   在日常农村电力线路搭建过程中,其中会产生许多外在的影响因素和条件,而这些外部因素对于工程质量保证和工程进度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比如:外在环境因素和建筑原材料因素等,外在的因素和条件对于电力线路结构的整体质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影响农村电力建设的因素除了物理方面的因素,还受到了电力工程技术音速的影响,如果电力搭建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要求,那么极易出现安全隐患,造成经济损失[1]。
   (二)线路质量无法保障
   对于农村的电路系统来说,在实际构建和线路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程序和流程的转换,并且在程序转换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与其他行业或者设备的适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技术处理,会直接造成隐性问题和不足,最终为整体农村电力工程的建设造成巨大的安全和稳定影响。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果仅仅从电路线路的外部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和判断,就无法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到电力工程本身的建设问题,从而造成工程质量的误判,进而降低电力系统和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三)线路施工技术具备差异性
   由于电力线路的涉及在整体电力工程体系中,属于比较复杂的环节和建设工程,其中内部结构和运行模式与普通的电力产品具备一定的区别性,尤其是农村电力线路工程,其建设的工艺流程与普通电力系统觉有不同,同时相比其他的线路铺设项目来说,由于农村建设环境的特殊性,其生产工艺需要更加的严谨和规范。并且其设备与系统的生产和要求也需要符合当地电力的标准。并且电力工程所使用的产品,不仅需要关注质量,还应该时刻关注其产品的规格,以此保证产品实际使用的功能性,但是由于农村电力建设中,区域性比较明显,所以对于电力线路工程来说,整体的质量区域浮动较大[2]。
   二、农村电力线路架设施工策略
   (一)电力施工的基本要求
   对于电力线路工程来说,其线路铺设的基础建设工程就是电线杆以及线塔进行深埋地下,并且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过程中,保证电线杆以及线塔不会产生安全和结构问题,比如:由于电力线路的基础质量有些直接影响电力线路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开展,并且其外在因素是否会影响电力线路的稳定运行,如果电线杆自身的规格不符合实际项目要求,过于超出规格下沉,最终因为其他外部因素,从而造成电线杆位置的偏移和变形等问题,而此时需要按照标准建设要求,严格的掌控电线杆以及线塔的初始质量水平以及规格型号等相关数据。除此之外,现阶段许多电力线路工程的基础构建模式,主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模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浇灌,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电线杆以及线塔抵抗能力,并且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全面浇灌,其自身具备较高的抗拔性以及结构稳定性。所以庶技术人员在实际进行电线建设时,需要结合线杆塔周边环境和建设土质碳层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如表1,电线结构与周边环境因素的安全距离。
   表1电线结构与周边环境因素的安全距离
   经过地区 线路电压 3以下(kv) 35(kv) 66(kv) 110(kv) 220(kv)
   人口密集地区对地面距离(米) 6 6.5 7 7 7 7.5
   人口稀少地区对地面距离(米) 5 5.5 6 6 6.5 6.5
   交通困难地区对地面距离(米) 4 4.5 5 5 5 5.5
   步行可达山坡对地面距离(米) 3 4.5 5 5 5 5.5
   与建筑物垂直距离(米) 2.5 3 4 4 5 6
   边导线与建筑物水平距离(最大风偏下)(米) 1 1.5 3 3 4 5
   与树木垂直距离(米) 3 3 4 4 4 4.5
   边导线与树木水平距离(最大风偏下)(米) 3 3 3.5 3.5 3.5 4
   与街道树木垂直距离(米) 1 1.5 3 3 3 3.5
   边导线与街道树木水平距离(最大风偏下)(米) 1 2 3.5 3.5 3.5 4
   根据表格可以得知,我国现阶段农村电力线路建设过程中,线路与建筑和植物的安全距离,并且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一旦出现较大差异时,就需要针对相对应的区域进行及时的技术处理,以此保证电力工程的时效性[3]。
   (二)线路杆塔技术施工
   在农村进行电力线路建设过程中,其中电线杆以及线塔的结构形式是相对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流程,其中对于电力工程来说,杆塔的组合和建立模式主要分为两种模式:整体组合建立模式和分解组合建立模式,而对于电压较大的超级线路来说,其电线杆塔通常使用铁材质进行组合建立,因此杆塔的组合建立行使是农村电力线路项目施工的重要基础环节。同时随着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对于线杆塔的组合建立模式也逐渐增加,并且在此基础上,也相继发展了更多的建筑施工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线杆塔的整体结构施工质量。同时在实际农村电路建设过程中,线杆塔自身的质量和抗击强度,会随着外界各种影响因素和基础条件而变化,比如:杆塔的受力模式、杆塔自身材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建设电线杆塔时,使用的建筑原材料等几个条件。
   (三)架线技术施工
   在农村电力线路施工中,线路的架设施工项目,主要针对电线的导地线进行相互链接,并且在安装时,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针对紧线和其他附件进行相应安装,其中一般情况下架线施工项目主要有两种展放模式:拖地展放模式和张力展放模式,其中张力展放模式主要的施工原理是利用专业的建造设备进行技术处理,并且时刻与导地线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开力量,以此保证整体架线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一旦张力进行全面展放时,可以促使导线与其他跨越物体尽可能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此确保线路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4]。而拖地展放模式在实际的线路铺设过程中,则不需要专业设备针对导地线进行方向和模式的控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需要技术人员就让导线自行在地面上展开,相对张力展放模式,此种方式的优点为无需较多的专业性设备,在日常线路搭建过程中,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导地线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任期随意拖行摆放,极易造成线路的破损,并且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导地线铺放的整体效率较低,所以在开展导地线放线时,需要运用大量人力,不利于后期的电力建设。
   (四)跨架技术施工
   在电力线路工程防线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基础与架线施工,技术人员还应该着重关注跨价技术的整体电力施工,如果电线铺设过程中,其导线与铁路通信线路、电力线路等其他行业和类型的线路进行相互交叉时,想要有效的避免导线不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并且在实际运时,也不会影响其他线路的安全系数,就需要针对导线进行跨越架的建立。并且针对跨越架进行全面搭建之前,首选需要针对相关的电力管理部门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得到相关部门的首肯后,才能全面开展跨越架的项目施工。同时对于跨越架的结构建设来说,还应该在保证导线自身结构合理的同时,还应该保证与被跨越的物体间距离,通常建设需要大于其建设的安全距离,同时建立跨越架时,跨越架自身的结构宽度应该大于线路两边的间隔距离。
   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于农村电力线路架设项目施工来说,只有不断提高供电施工技术,才能建立优质、科学的电力线路,并且优质的电力结构系统直接提升农村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周勇军. 10kV电力线路工程施工工艺探讨[J]. 中国科技纵横, 2019(001):119-120.
   [2]谭军. 电力送电线路架设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J]. 居舍, 2018(24):106+223.
   [3]谢峰, 刘彦锋, 温晨浩. 电力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的应用[J]. 电力系统装备, 2019, 000(013):65-66.
   [4]张英凯. 带电跨越220kV及以下电力线路作业施工技术分析[J].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18, v.40;No.189(06):59-60+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