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日期: 2021/3/2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慈溪职高 陈军央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家用空调制冷循环理论的详细解析,结合设计的具体参数,在工况条件下空调的状态表现,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为维修技术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字]制冷循环 冷凝 蒸发 节流膨胀
  
   空调制冷的原理:利用一种在常温常压下沸点很低的化学物质做为工作介质,在一个工作系统内进行吸热和放热的物理变化,且在一个相对的空间对空气进行冷却。简言之,空调制冷时就是把室内的热量搬到室外,制热时则相反。而热力学定律说明了能量是守恒的且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能由低温传向高温,要使热传递方式倒转只能依赖消耗能量或做功来实现,搬运过程就是用电能的消耗来达到的。
   空调制冷循环共有四个过程,分别是压缩、冷凝、节流膨胀和蒸发过程。
   一.压缩过程
   压缩机是输送气体和提高气体压力及温度的一种装置,是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从低压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运转对气体进行压缩后,向高压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制冷循环。
   为什么要压缩?因为制冷剂要回收再利用,若不压缩,直接排入冷凝器,制冷剂常温已高于此时的沸点温度,无法冷凝成液体。只有通过提高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的凝结点(沸点)高于室外温度,才能让制冷剂向室外散热,温度降低,制冷剂凝结成液体。基本道理是[压力越高,沸点越高;压力越低,沸点越低],生活常识可知: 将酒精擦到皮肤上,会感到凉爽,说明通过蒸发能制冷。把水抹到皮肤上,会有凉意,可没有酒精明显。因为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说明蒸发越快制冷越好;洗晒的衣服,夏天比冬天容易干,这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蒸发得快,说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在青藏高原烧水,90度就沸腾蒸发了,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压力低,可见压力越低蒸发越快。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家里用的液化气罐,里面大都是液体,就是液化气被压缩而成为液体。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冷却,只要将气体冷却,就能把气体变成液体,而且温度越低越容易变成液体。比如锅里烧水,锅盖上有水珠,这是锅里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凝结而成的。
   二.冷凝过程
   热交换器又叫换热器,在空调器中使制冷剂在流经其铜管过程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根据所处的位置分为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外侧热交换器,简称内热交和外热交。
   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室内侧热交换器叫做蒸发器;室外侧热交换器叫做冷凝器;在制热运行时,即室内侧热交换器起冷凝器的作用,室外侧热交换器起蒸发器的作用。
   冷凝器是将制冷剂冷凝为液态的装置,并在液化过程逐渐将热量散发给室外空气,是空调器中的散热器件,属于高压部件。
   利用制冷剂的沸点与压力成正比的特性,经压缩机压缩为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排入冷凝器,通过空气的对流,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制冷剂温度逐渐下降至冷凝点而凝结成为液态。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上图所示制冷剂的冷凝过程。在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放热的初始阶段,制冷剂温度下降至冷凝温度,制冷剂成为干饱和蒸气,这个过程中占用冷凝器的一小部分传热面积;干饱和蒸气在冷凝器的管道继续流动,继续逐渐放热而冷凝成饱和液体,整个过程中压力PK和温度TK保持不变。这是冷凝器中的主要放热过程,它占用冷凝器的大部分传热面积。此过程中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并存;在冷凝器的末端,饱和液体进一步被冷却,成为过冷液体,压力保持不变,温度低于TK。该过程也占冷凝器的小部分传热面积。过冷液体对制冷系统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制冷剂在节流之前不产生蒸气,节流后喷入蒸发器内更利于吸热,提高制冷(热)效果。
   三.节流膨胀过程
   毛细管是膨胀阀的一种,是指管径很细的管道,主要起节流和降压作用。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任何一种流体,当它流过细而长的管子时,由于要克服管内的摩擦力,其出口压力就要降低,管径越细、管道越长,其流动的阻力越大,压力降低越大、流量越小。高压液体经节流装置毛细管时截面突然收缩,液体流速加快(就像是平时洗车时从水龙头上接出来一根软管儿,用手捏紧水管,水流就会变快)喷射出来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
   在制冷系统中,毛细管装接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从冷凝器中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流入细小的毛细管时,流量将减少,从而限制了进入蒸发器的流量,使冷凝器中保持较稳定的压力,毛细管两端的压力差也保持稳定。
   当有一定过冷度的液体制冷剂进入毛细管后,会沿着流动方向发生压力状态变化,过冷液体随压力逐渐降低而变为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称为液相段,其压力不大且呈线性变化。从毛细管中出现第一个气泡至毛细管末端,称为气流共存段,其饱和蒸气的含量沿流动方向逐步增加而压力呈非线性变化。越到毛细管末端,单位长度的压力越大。当压力降到低于其相应的饱和压力时,就要产生闪发现象,使制冷剂液体自身蒸发降温,也就是说,随着压力的降低制冷剂的温度相应降低。制冷剂通过毛细管的流量随入口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蒸发器压力的降低而增加,在达到极限值时,其流量不再随压力的变化而增大。
   通过改变毛细管的长度或内径,可以调整空调器的蒸发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可以缩短毛细管的长度或增大内径,反之,如果要降低蒸发温度,可加长毛细管或减小其内径。在特定的工况下,毛细管与制冷剂充注量匹配,使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且当压缩机停机后,系统内高低压力能通过毛细管达到平衡,有利于压缩机的再次启动。
   四.蒸发过程
   蒸发器是使制冷剂蒸发气化的器件,是制冷系统中的吸热装置,又称冷源,是产生制冷量的换热器。利用制冷剂的沸点与所处环境温度成正比例的特性,在制冷系统中,经毛细管(或膨胀阀)节流后的制冷剂液体喷入蒸发器,由于管道十倍以上增宽,制冷剂的压力骤降,对应的沸点也很低,而蒸发器所处的环境温度肯定高于此沸点温度,使得制冷剂吸热气化,变成低压的饱和蒸气。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如上图所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在蒸发器入口,制冷剂中的大部分是饱和液体,少部分是饱和蒸气。制冷剂在蒸发器管路向前流动,不断地吸热汽化,最终全部变成饱和蒸气。然后,饱和蒸气继续吸热,变成过热蒸气后由出口排出。
   蒸发器温度变低,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在蒸发器上(和冷饮瓶外表凝结很多露珠一样的道理)。空气湿度越大,凝结水就会越多,所以需要一个托盘收集凝结水,然后排到室外去,这就是空调水(此是观察蒸发吸热的依据之一)。
   蒸发器中制冷剂的热力变化分成两个区域,前面是饱和状态区,温度To和压力Po保持不变,它占用蒸发器的大部分传热面积;后面是过热区,在蒸发器的出口端,只占少量传热面积。蒸气的过热,有利于压缩机吸气时避免“液击”。
   由上述可知,蒸发器是制冷剂每个循环周期的最后流通环节,设计要求制冷剂在流经尾端时完全蒸发汽化,以保证蒸发器整体变凉,使制冷剂最大效率换热,空调器达到额定制冷(热)效果。如制冷剂提前很多就蒸发完毕,可以理解为制冷剂不足,势必造成制冷(热)差。因此,有经验的维修人员能通过摸蒸发器的温度、听制冷剂在蒸发器的流动声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管道的畅通情况等。
   由于蒸发器的翅片间会不断产生冷凝水,阻碍空气的流动,所以蒸发器的片距比起冷凝器要大些,此外蒸发器翅片的表面还要进行亲水处理(亲水铝箔),以降低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使空气流通截面积增大。
   五.具体参数
   制冷学中蒸发是指沸腾,因此蒸发温度就是沸点,冷凝是指一定压力下的制冷剂在饱和状态下气变液的过程,所以冷凝温度也是沸点。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对应不同的沸点,如附表1所示为制冷剂R22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的一一对应关系。
   空调制冷设计的工况条件是:室外环温35℃,室内温度27度,蒸发温度+5℃,蒸发压力0.48Mpa(相对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所以空调标准制冷低压力为0.48Mpa(附表1中蓝椭圆所示)。
   空调制冷管路设计相对压力(表压力)制冷状态下低压压力是平衡压力的一半。所以平衡压力为0.96MPa。为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家用空调制冷设计采用空气冷凝,冷凝标准温差选取15℃,所以在室外35℃条件下冷凝温度为50℃,50℃对应的压力值为1.83MPa(附表1中红椭圆所示),所以空调高压压力为1.83MPa。
   压力的测量都是在室外机气阀的工艺口上,制冷运转时为低压压力,制热运转时为高压压力,不工作时为平衡压力。由于空调工作环境通常满足不了工况条件,以及制冷剂在气液之间循环变化的,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外界环境的温度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高,压力值变大,环境温度低,压力值变小。所以夏季制冷状态下三个压力值大约为:低压压力显0.48 MPa或4.8公斤;高压压力为1.8 MPa或18公斤;平衡压力为0.96MPa或9.6公斤。
   空调在冬季制热环境,和制冷工况相差太大,外环境温度又低,所以三个压力会有较大的变化,以空调使用环境下限温度5℃作为研究分析的参考。为达到理想的蒸发吸热效果,制冷设计空气作为载冷物质时,蒸发标准温差选取10℃,所以蒸发温度应为-5℃,对应压力为0.32 MPa(附表1中黑椭圆所示)。由于室外机环境为5℃,其最佳蒸发温度为-5℃,而外机盘管化霜一般在-6℃左右,所以冬季越冷制热效果越差,为了最大限度在低温下吸收热量,通过制热辅助毛细管降低蒸发压力,从而降低蒸发温度,因此,制冷状态下的低压不再是平衡压力的一般了,而是偏小一点,所以制热平衡压力大约0.7MPa。空调制热时室内为冷凝器,冷凝温度受风速和室内温度的影响,空调设计低于28℃防冷风吹出保护,高于56℃过热保护或降频,所以室内最佳的冷凝温度选取设计值也是50℃,对应的压力为1.83 MPa.所以空调制热三个压力大约为:低压压力为0.32 MPa或3.2公斤;高压压力为1.8 MPa或18公斤;平衡压力为0.7MPa或7公斤。
   从以上分析看出,空调低压压力和平衡压力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较大,但高压基本不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上压力值可作为参考。
   一般制冷系统中的蒸发温度是测不出来的,只能用对应的蒸发压力来推导。
   六.状态表现(空调制冷时)
   A.压缩机温度一般在 90℃左右。
   B.冷凝器的表面温度。正常使用情况下,冷凝器的温度可达 80 度左右,冷凝管壁温度一般在 50℃左右,所以在空调制冷时室外机吹风会是上层很烫,中间层热,而下层是温的。
   C.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工作正常的空调器蒸发器各处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其表面是发凉的,一般在 15℃左右,裸露在外的铜管有凝露水且均匀分布,这也是缺制冷剂后加液的主要依据,而不能根据铭牌中的电流和压力来判定加液多少的程度,道理十分简单,各地的环境不同,而铭牌上的数据是理想状态下测定的。
   D.低压回气管表面温度。正常时,吸气管冷,排气管热。手摸应感到凉,如果环境温度较低,低压回气管表面还会有凝露水,如果回气管不结露,而高压排气管比较烫,压缩机外壳也很热,很可能就是制冷剂不足,如果压缩机的回气管上全部结露,并结到压缩机外壳的一半或全部,说明制冷剂过多。
   E.高压排气管温度。手摸应感到比较热,夏天时还烫手。
   F.室内出风口温度。手应感觉出风有些凉意,手停留的时间长就感到有些冷。额定工况下,出风口的温度10℃以下,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温度相差12℃以上。
   七.制冷过程在压焓图中的表示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上图所示为制冷过程在压焓图中的表示,可以清晰地看出制冷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1-2是绝热压缩过程,2-3是等压冷凝过程,3-4是绝热膨胀过程,4-5是等压蒸发过程。在图中标出了空调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和压力。制冷状态与压焓图详见附图。
  
   参考文献
   [1]《格力空调维修培训指南》 名牌空调编委会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年8月
   [2]《定频空调器维修入门到精通》 孙立群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2018年1月
   [3] https://www.jdwx.info/thread-108933-1-1.html 手把手教你修空调——系列培训课件
   [4] http://www.gzweix.com/article/sort0250/sort0624/info-278095_11.html 新手篇—看图学习维修空调器(上)
   [5]《空调器快修巧修技术实战》 肖凤明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7年2月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空调制冷循环理论详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