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分析

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分析

日期: 2021/2/27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赵建军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属于当前制造加工企业应用最为广泛技术之一,通过相应数控加工可以提升加工效率确保加工质量,为相关加工企业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从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方法、并结合实际优化案例分析数控加工优化方法具体应用,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加工;数控;切削;参数;优化
  
   数控加工技术属于一个融合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制造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加工数控编程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利用数控加工技术对生产加工零件进行定义,并编写相应数控程序,实现自动化加工。此种技术在零部件加工时具有效率高、质量高、可曲面加工等特点。
   1.切削参数影响因素分析——数控加工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零件切削参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囊括了自然环境因素、热力变化、数控程序等。首先,外界环境可能对切削参数产生影响。外部环境包括数控加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刀具等,如果刀具质量出现问题,自然会对切削精准度产生影响。其次,热力变化。热力影响属于切削参数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热力作用比较强,可能导致加工零部件出现变形等问题,对零件质量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再次,数控程序。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现如今数控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深入,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相关自动化数控程序应用越来越多,数控程序零件加工可控制变量毕竟有限,有的时候可能导致其参数范围与实际需要零部件不符,因此为了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只能不断优化数控加工参数,以提升零件质量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1]。
   2.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方法
   2.1约束条件
   在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上,相关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先对切削参数产生约束的条件进行分析,以为下一步实际优化工作提供有力参考。一般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约束条件包括对零部件刚度、强度、刀具、机床、加工质量、工件等因素进行考量,以科学制定最为科学有效优化方案,全面确保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质量[2]。
   2.2算法优化
   数控技术在加工零部件时主要依靠的就是多种多样的算法,通过各种算法优化可以为数控技术提供新的算法,使得其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通过算法实现多种多样零部件生产,进而达到优化切削参数目的。由于,数控加工主要通过多种算法实现加工,其在加工走刀的过程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加工差异与难度,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多种算法比对,从中选择一种影响最小的算法,进行零部件加工确保加工品质。当前,一般企业所应用数控机床都具备相应算法模型求解过程,但在精准度上依旧需要相应实验验证,在利用算法优化方式进行切削参数优化时,相关技术人员第一步需要确定零件、模型决策变量、机床、刀具,待确定以上条件之后选择相应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施加一定速度(进给),来达到影响加工效率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切削宽度、深度与切削余量关系密切,因此在算法优化中需要将实际因素考虑进去,以确保算法优化质量。
   2.3模型优化
   模型优化属于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最为常用方式之一,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原数控程序参数模型进行改进,通过科学合理计算,提升切削参数模型品质,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一般在模型优化上,技术人员可以利用零件设计来约束模型中函数关系,构建并完善新的函数关系,并让模型中所使用的变量可以得到相应反映。在模型优化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确定相关机床参数、加工基础条件、刀具参数等,并结合刀具与机床具体情况进行多次切削,逐渐优化模型[3]。
   2.4优化结果分析
   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相关技术人员都需要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与判断,将所有的优化结果与相应加工经验相结合,最终完成相应切削参数优化。在优化结果分析中,相关技术人员考量因素众多,除了切削参数本身优化效果外,还需要考量优化后生产效率等因素,以综合化提升切削参数优化质量,促进企业数控加工发展与进步。
   3.某钛合金插铣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数控加工优化方法具体应用
   3.1试验条件控制
   试验选择材料主要为某航空发动机钛合金简称TC4(Ti6A14V),其化学成分如下表1。采用油冷却冷却方式,选择2齿数可转位插铣刀,12mm直径刀具。试验所使用的设备为VDL—1000E加工中心立式(立式),该加工中心使用三向压9257B型测力仪对切削力具体情况进行测量,9257B测力仪输出的相关切削力测量信号通过Kistler5070A型(放大器)做相应放大处理,之后DHDAS—5920对放大处理后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将数据显示出来。
   表1:Ti6A14V成分表(单位:%)
   V Al Fe Si C N H O Ti
   4.41 6.14 0.21 0.14 0.05 0.02 0.05 0.20 其他
   3.2试验设计与结果
   考虑到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切削率往往是切削参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大悬深类似插铣等加工方式来说,在切削力作用下往往容易导致刀具出现变形等情况,一旦刀具变形量大于许用挠度时,数控加工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很大程度加速刀具磨损,因此较小切削力控制是切削参数优化目标之一。试验设计变量包括每齿进给量、切削宽度、切削速度。其中切削力为F,材料去除率为Q,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三因素四水平)。选取每齿进给量fz、切削宽度ae、速度(切削)V作为试验因子,试验数据与试验因素水平如下表2与表3。
   表2:试验数据表
   序号 fz(mm/z) V(m/min) ae(mm) F(N) Q(mm3/s)
   1 0.01 45 1 344.91 2.39
   2 0.03 45 1.5 672.56 10.75
   3 0.05 45 2.0 849.05 23.89
   4 0.07 45 2.5 971.10 41.80
   5 0.01 60 1.5 6.7.95 4.78
   6 0.03 60 1 477.23 9.55
   7 0.05 60 2.5 565.21 39.81
   8 0.07 60 2 903.82 44.59
   9 0.01 75 2 387.41 7.96
   10 0.03 75 2.5 447.79 29.86
   11 0.05 75 1 935.64 19.90
   12 0.07 75 1.5 665.24 41.80
   13 0.01 90 2.5 374.22 11.94
   14 0.03 90 2 482.50 28.66
   15 0.05 90 1 776.39 35.83
   16 0.07 90 1.5 936.83 33.44
   表3:试验因素水平表
   试验因素 fz(mm/z) V(m/min) ae(mm)
   水平1 0.01 45 1
   水平1 0.03 60 1.5
   水平1 0.05 75 2
   水平1 0.07 90 2.5
   3.3评价优化(模糊综合)
   实验中所有参与试验因素集合设定为X={x1,x2,x3} ,其中切削速度用x1表示,每齿进给量用x2表示,切削宽度用x3表示。每个因素对应着相应四个试验中参与水平,其集合为L,则有L={L1,L2,L3,L4} 。假设需要研究指标集合为Y={y1,y2},其中切削力集合用y1表示,材料去除率集合用y2表示。评判评语集合(模糊集)用B表示,则B={b1,b2}。将模糊集进行一系列处理,最终得到B1、B2、B3,分别为x1,x2,x3的评价矩阵。最终求得最优90m/min切削速度,0.05mm/z每齿进给量,2.5mm切削宽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需要选择科学方式,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优化方式,提升优化质量,促进数控加工效率与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方涛. 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分析[J]. 智库时代, 2019, 188(20):289+293.
   [2]刘艳红. 关于数控车加工中切削参数合理化选择探讨[J]. 湖南农机, 2018, 045(012):109.
   [3]尹瑞雪, 吴伟, 陈文清. 基于碳效益的数控车削切削参数优化模型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 2018, 457(10):2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