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日期: 2019/7/1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第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刘爱民

摘要: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急速发展的新时期,“打造禅意空间,让生活简单一点”是人们对惬意生活的追求。在喧嚣的大城市,每个人为了理想奋斗,更需要舒缓压力,回归禅意的简单环境之中,让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在旅游景区设计禅意空间,为广大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好去处,它能够在旅游的同时释放压力,丰富建筑设计的方式,营造“简朴、宁静”的氛围,并创新景区建筑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对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的原则加以论述,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做好设计应用,彰显中华文化,凸显文化意义。
   关键词:禅意空间;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应用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禅宗文化集儒家、道家等思想于一体,注重修身养性,是文化的主流形态之一。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极度渴望放慢脚步,回归到自然的生活状态,借助“慢旅游”的方式缓解紧张的都市生活压力。以禅修建筑设计为主的旅游则实现了这一构想,为人们提供了放松的最佳途径,营造了简单、自然的空间。当然,要想真正的体现禅意文化特色,打造禅修建筑设计新理念,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人们的需求,做好禅修建筑设计与应用。
   一、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性与体验性原则
   不可否认,虽然我国的儒家、道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在当前现代化生活背景下,渐渐与生活实际相远离。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中风格的变化还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需要与人们的审美诉求保持一致。另外,在体验的过程中要兼顾整体性原则,注重禅意空间旅游情感与空间的双重沟通,基于地区发展、生态资源、场地特点等的要素出发,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
   (二)模糊性与多样性原则
   以往的建筑设计为了凸显文化主题,基本上都对创作进行了意图上的明确,表达的是一个特定的意向。然而当的设计思潮,对此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它将物质与精神放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之上,强调文化的模糊性,多元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融合,搭配出不同的效果。因此,禅修建筑设计的风格不固定,空间形态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失序的,给设计者一定的自主空间。
   (三)可解读性原则
   虽然禅修建筑设计是模糊的和多样的,但是它与可解读性之间并不矛盾。禅意空间以及建设的设计无论怎样变换,其功能都应该是合理的,符合人们的审美特点,满足禅意空间的基本要求。所谓的可解读性,就是要求设计出的建筑以简洁为前提,给人幽静之感,达到韵律与节奏的统一。
   二、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应该以意境的营造为重点。
   (一) 禅文化主题的提取
   禅意空间的核心就是禅意文化,在建筑设计修建中必须做好主题内容的提取,凸显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就是说,旅游景区禅修建筑的设计要体现宗教内容,结合建筑修建的地区特点,对禅意文化进行有实际意义的解读,体现情景交融之美,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我国古代禅宗弟子修行场所简朴、原始,强调万物和谐共生。因此,禅文化主题也应该以此为基础,明确设计的根本,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进行设计与应用。
   (二) 与场地相交融
   禅意空间并非只拘泥于一种形式,因此禅修建筑设计也应该是多元的,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人文风貌,修建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态,与场地实现共生。具体而言,旅游景区应该选在风景优美之地,且禅文化意识源远流长,有一定的基础。例如无锡灵山禅修中心,嫁接灵山大佛及祥符禅寺的美誉,设计师用远距离借景、对景的方式与周边青龙山、白虎山形成良好的景观风水,且布置在整个景区靠古竹路一侧,避开了世俗宗教朝拜的喧哗,周边借点点竹林和篱笆来营造自身的现代禅意氛围。
   (三)符号化的“刺激”与“隐喻”
   对于景区禅修建筑来讲,假如我们把空间中的禅境理解为,佛禅艺术符号刺激下的禅文化转型,那么“禅意空间”就是以“禅”作为构思主题,同时也以“禅”的艺术符号形态作为标识的语义系统。因此设计者在禅意的把握上将禅文化情感符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建筑实体本身,或建筑实体的某一部分作为情感语言直接出现的,它关乎着建筑形式的符号化隐喻;另一种则是建筑空间中的禅文化行为以情感符号的形式出现,以此来刺激他人的行为,比如禅定、抄经、开示、禅茶等。所以,设计过程中形象化的禅意符号就必不可少,它是禅意空间下建筑设计的主体,有助于人们更快的融入其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人们精神压力的逐渐增大,通过旅游的方式放松心灵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禅意空间背景下的禅修建筑,能够带给人内心的宁静、安详与放松,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此,各地区要重视旅游景区禅修建设的设计工作,把握好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文化、人文特征,选取禅文化主题,利用好文化要素,进而更好的实现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风情小镇开发策略研究——以无锡灵山禅意小镇.拈花湾为例[J].度假旅游,2018(12):21-22+24.
   [2]王雨瑶,田宇轩,郑绍江.禅意空间在民宿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8(08):83-84.
   [3]郭春华.禅意空间与乡土景观在康养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170.
   [4]周婧.基于文化旅游的禅意空间景观营造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2(09):55-57.

返回顶部